電影訊息
婚姻風暴--Force Majeure

游客/婚姻风暴(台)/爱情中的不可抗力(港)

0 / 0人    120分鐘

導演: 魯本奧斯倫
編劇: 魯本奧斯倫
演員: Johannes Kuhnke Lisa Loven Kongsli Clara Wettergren Vincent Wettergre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錦灰一堆

2015-01-28 08:26:53

《遊客》——婚姻中的道德與信任危機


很多中國人一定還記得2008年那場大地震後引起道德大討論的范美忠老師吧。因地震央第一個跑出教室棄自己的學生而不顧,後來在媒體上還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出合理解釋,網友稱其為「范跑跑」。其實關於此間的道德討論,大家各有說辭,站在范老師的角度看,他的作法並無大錯,錯就錯在這人太誠實了,非把自己所想公之與眾。而大眾批叛他,大概也是因為大眾太偽善了,批叛了范美忠就站據了道德高地,彷彿自己也變得偉大。犧牲自己而挽救別人的生命,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救人或自救是一道選擇題,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自救,更何況如果是突髮狀況下的選擇,這個比例會更大。
影片所講的正是跟范美忠老師相同的故事。托馬斯一家去滑雪勝地度假,在度假的第二天用餐時發生了一場有驚無險的雪崩事件,托馬斯在驚慌中棄自己的一雙兒女和嬌妻於不顧自個兒跑得比兔子還快。由此,托馬斯的自保行為在家庭中造成了一場雪崩,妻子感受到的不但是這個男人的懦弱,更多的是沒有責任感和擔當感。一場突發事件認清了一個人,也造成了家庭內部的一場雪崩。
故事極其簡單,但卻讓人聯想頗多。甚至影片所討論的問題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首先,如果拋開世俗道德的枷鎖,只討論托馬斯逃跑本身的對錯,就夠大家忙的了,而這種討論跟范跑跑與眾人的爭論是一致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出舊聞去看一看。而這種討論大家可以各執一辭,不過相信大多數人會站在托馬斯和范跑跑的對立面。在影片中,托馬斯也後悔自己的行為抱頭痛哭道:「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雖是一場突發事件,但也從中看出了托馬斯作為父親和丈夫的自私,不過影片並沒有糾纏於托馬斯行為的對錯與否上,影片的觀點和大多數人一樣,托馬斯這廝太孫子了,這麼作肯定是錯的。
但現實生活往往並沒有這麼簡單的價值判斷。當2011年的甬溫高鐵事故發生時,我問在看電視的父親,如果我在那列火車上不幸身亡,而現在政府在作的是趕緊埋車頭,媒體又對死亡數字諱莫如深,這時一個偽君子來到現場說他生了病,來晚了對不起大家,而你發現,現場開新聞發佈會提問的記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最後你只得到了90多萬的賠償,你會怎麼想呢?父親的回答其實也在預料之中,就是跟大多數人一樣,接受事實,拿錢了事。當時我很氣憤,媽個B的,你兒子死得那麼怨,你咋就不為我報仇呀?我們又繼續討論了08年的大地震。假如我在那場地震央死了呢,因為不合格的校舍,因為虛有其表的九年義務教育,事件後還是那個偽君子說一定會追查不合格校舍的責任人,但最後卻不了了之,你死了兒子,他還對你說多難興邦之類的風涼話,而且事後他們還在電視上站在廢墟上開慶功大會。新聞對死亡數字也是多方隱瞞,甚而抓了很多記者及民間異議者……父親的態度無奈而懦弱,能怎麼樣呢?那些父母又能作什麼呢?這兩件事也在我和父親的關係上造成了一場雪崩。
在我看來,父親的態度其實跟見死不救一樣。當然大多數家長也都預設了現實,我跟父親一番爭吵後也歸於了平靜。事後想一想,就算兒子的命比老子重要,迫於現實壓力,老子又能作什麼呢?
離題的話太多,回到《遊客》這部電影。其實電影中並沒有過多討論托馬斯的逃跑是否正確,影片實際上已給出了答案。影片是在否定托馬斯的所作所為的前提下繼續情節發展的。而托馬斯夫婦的主要矛盾其實質來自於欺騙和信任危機。
托馬斯的手機響了,他說「我不會接的」,但妻子回過身他就在看手機。妻子發覺後只是笑笑。這是生活中的小事,說明生活中的欺騙無處不在,如果你把它當成欺騙的話。妻子的反應也很正常,家人互相理解與體諒才是走下去的根本。但接下來托馬斯觸及了妻子的底線。在雪崩後,托馬斯尷尬地回到座位上,看得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妻子和孩子當然也意識到了,只是情況突然,並沒有立馬撕破臉,但家人間的關係顯然已經出現了裂痕。反覆出現的刷牙鏡頭觀眾可以對照看出他們關係的不斷冷淡。而托馬斯夫妻關係的進一步惡化,最直接的關係是丈夫的死不認錯,而一個巴掌拍不響,間接關係是妻子並沒有及時溝通和交流。妻子大概並沒有和托馬斯很好地說出自己的心結,電影中有他們在走廊談話的情節處理,但鏡頭一晃而過,我們不知道他們談了什麼,影片反而加強了妻子與朋友間的談話內容,而兩次與朋友間的聚談才是促使家庭危機的直接因素,而兩人的溝通障礙也導演家庭的危機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造成雪崩。影片似乎在暗示觀眾,妻子的溝通方式並沒有給丈夫留情面,總是讓他在外人面前出醜,或者說,妻子總是把家庭內部問題公之於眾,這確實讓男人下不來台。而作為男人的托馬斯在眾人面前卻是一副死不認錯的模樣,這才是導致妻子真正絕望的原因。如果說你的逃跑是一種生物本能的話,那麼事後的不反醒不認錯,就絕對是逃避責任,這種對家人的不負責使妻子看白了丈夫,她也沒了家庭的安全感。這時,夫妻關係降到冰點。
夫妻關係如果出現了危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錯。導演清醒地看到了這點,在情節的處理上其實是各打五十大板。妻子沒有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這是其一,其二,妻子艾芭因為丈夫托馬斯的懦弱而感到失去了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是什麼呢?說得難聽點,你沒有安全感,不是因為丈夫的懦弱,而是你自己不夠強大。影片安排了一個跟艾芭截然不同的女人,以此來告訴觀眾何為安全感。那個女人早已成家,而且有兩個女兒,可她卻拋下家人獨自度假,艾芭認為她沒有盡到作母親的責任,而她卻認為並非如此,孩子生活得很好,也並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艾芭質疑她作為妻子的不忠,因為她在度假時又找了個臨時男友。而她卻很淡然,「我們夫妻在關係中都為自己負責」那丈夫要是找了個情人呢?這個女人也很大度,「如果他跟別的女人過得快樂,為什麼不讓他享受呢」。在這裡我們彷彿見到了薩特與波伏娃般理想的愛情,兩人相愛卻未必結婚,各自尋歡卻彼此相愛又各自對自己負責。(當然,我們在薩特與波伏娃後來的日記中才發現,他們互相嫉妒,相愛相殺,只是表面顯得大度,這是後話)艾芭問及,難道你認為兩個人相伴終老還不及在巴黎小屋的一夜情嗎?這個「壞」女人的回答看似挑釁實則道破幸福的天機,「為什麼要選,長期的和短期的關係我兩樣都有。」所以在表面上看起來,所謂安全感只是你的個人感受,只要你足夠強大,自然就有安全感。
於是在影片的最後,導演安排了另一場戲進一步說明安全感從何而來。在下山回程的大巴上,因為司機車技生疏,艾芭首先感到害怕了,沒有安全感的她第一個跑下車,眾人緊跟其後。就這樣,一群人和艾芭一起走在寒冷的小道上,下車的眾人大概會感到後悔,如果膽子大些就不會糟這份兒罪。而那位「壞」女人和她的男友卻沒有下車,他們顯然並沒有出什麼事故,坐著車安全地到了山下。
影片中的滑雪勝地完美地詮釋了婚姻中的危機,山上不斷傳來的隆隆炮聲給人一種危機感,而正是這炮聲可以震下鬆軟的積雪,不至讓雪積得太厚而造成雪崩。維瓦爾弟的《夏》作為影片的背景音樂,潔白靜謐的雪景下是狂躁緊張的樂曲,暗示婚姻中的矛盾。這一對來度假的瑞典夫婦雖度過了暫時的婚姻危機,但缺少安全感的妻子和缺少誠信的丈夫才是婚姻中最大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