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7,355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女少年Naomi

2015-01-24 07:39:01

生不遇虐師,萬古如長夜兮


    其實影片本身沒什麼特別可說的,最後的反轉挺好,留給觀眾自己想像。大概是這種勵志片拍的太多了吧,導演也不好意思沿用原來的套路。
對,就是那種,主角是個天才,被發覺,被引導,失敗,重塑信心,然後再被引導,再失敗,再重塑信心,最後台上大放異彩的那種套路。
    音樂並不是很出彩,當然是為了突出鼓的部份。整個故事事實上就是導師與學生兩個人的表演,配角只要做好他們該做的就行。
    而且從一開始就有鋪墊,關於導師可能會用比較暴力的方式對待學生。
    身為一個從小在中國學音樂,青春期跑到俄羅斯學音樂的人來說,其實這種粗暴的,嚴厲的方式,真的不算什麼。(當然,爆粗口跟羞辱是很不對的)
    看完這個,不知怎麼有了練琴的動力,也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老師。就算是大發感慨而跑題吧。

    小時候學琴,跟一個老教授。當然啦,其時他還是壯年。帶了很多音樂學院的學生,對小孩子不是那麼有耐心。打手跟拍腦袋都是常事,還規定練琴時間,每天必須坐夠兩個小時。那時候太討厭他了,連帶著鋼琴一起討厭。快樂學琴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後來也算堅持下來了,上了中學跟了一個留學回來的年輕老師,處女座。在練琴這件事上正式進入暗無天日的階段,每週班級內的測驗,每天無休止的音階哈農練習曲,跟了她一個學期的結果是車爾尼299-740每一首練習曲都會背。
    這位老師的特點就是嘲諷技能爆點,自帶挑刺兒屬性,曾經讓我們每個人都彈同樣的練習曲,每次兩個人同時彈,誰錯音或者錯節奏就要罰站,或者到操場跑圈兒......兩年下來,倒是打下了很紮實的基本功,普通曲子的技巧都不會害怕。
    然後到了俄羅斯,遇到了系主任,她從不大喊大叫,也不會像我小時候的老師一樣,練不好就不給你上課。她只會無辜地看著你,問你,為什麼沒練琴?為什麼不知道這裡要怎麼處理?這個樂句為什麼不知道往哪裡走?為什麼顫音彈不好?為什麼踏板不乾淨?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然後,她也每個學期都會把一兩個學生從自己的班級里開除出去,轉給別的老師。這每年的一兩個名額就像選在我們頭上的寶劍。但是,也是這把寶劍,讓我們明白了,「天賦很重要,練習同樣重要」。讓我們懂得了,「音樂就是生活。」
    就像電影裡導師弗萊徹說的那樣,他不是一個指揮。他是為了讓別人突破自己的極限。
    在藝術的道路上,人就是在不停的,不停的突破自己的極限。
    專注,更專注。思考,繼續思考。反覆,反覆,反覆的練習下去。接受新的挑戰。
    藝術與體育一樣,都在不斷的挑戰自我。
    這時候有一個嚴師在身邊,是多麼令人安心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