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肌膚之侵--Under the Skin

皮囊之下/皮下之慌(港)/肌肤之侵(台)

6.3 / 158,994人    108分鐘

導演: 強納森葛雷瑟
編劇: 強納森葛雷瑟
演員: 史嘉蕾喬韓森 保羅布萊尼根 克里斯多夫海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冰紅深藍

2015-01-20 02:47:37

2014年最佳驚悚/恐怖片 個人年度十五佳!


2014年的驚悚/恐怖片實在是乏善可陳,但直到我看了《皮囊之下》,最佳恐怖片實至名歸!本片也提前進入我個人心目中的2014電影年度Top 15名單中(還有不少電影待補)~


首先,本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實在是詭異莫名:豆瓣評分6.1、IMDB評分6.2,但卻入選了多家專業媒體的年度十佳榜單,影評人也是給出了幾乎眾口一詞的好評,如此懸殊的反差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僅僅是因為影片比較晦澀嗎?我還沒有找到讓人信服的答案,不過這一現象卻再一次驗證了imdb與豆瓣評分並不能真正反映影片質量、票房及影評人的看法。
(關於這一點,詳情可以參看凡影的《觀眾評分如何反映票房》一文:http://www.duliyu.com/focus/4253.html)

進入正題吧,話說這是樓主第一次在豆瓣發表影評(以前都是短評,長文也就在個人空間裡寫寫),如有錯漏或不同意見懇請海涵和賜教~

【友情提醒:本影評含有嚴重劇透,請觀影后再往下瀏覽!】




從形式上看,《皮囊之下》的畫面和配樂最為出彩。

畫面方面,大量近似抽象的空間幾何體及形狀、讓人汗毛倒豎的黑屋場景和蘇格蘭高地的各種風光遠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極大地刺激觀眾的視覺神經的同時,又使得節奏張弛有度,在超現實的驚悚場面過後,欣賞這些舒緩美景的同時,我們還得到了充分的思考與消化的時間。

另外,片中插入了許多蘇格蘭(大部份是格拉斯哥)的街景,除了模擬外星人觀察人類社會的視角外,也為其逐步認識人類本身作了鋪墊。不過感覺鋪墊的時間有點長,這也是全片節奏較緩慢的一個原因......

片頭的黑幕和特效畫面讓我不禁想起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從虛無中誕生的亮點逐漸膨脹,直到近似星球運轉、眼睛觀察的視覺效果,實際上暗示了全片的背景(外星智慧生命造訪地球)、主題(外星人對地球人從零開始逐漸豐富的理解和領會)和感情基調(第三者窺視,冷靜、好奇)。

《皮囊之下》最讓觀眾感到驚奇和震悚的當屬在黑屋中的鏡頭了吧:詭異而空靈的膠質地板如同鏡面般映照出了人和衣物,純淨而濃厚的黑色籠罩了一切,掠食者與獵物毫不躊躇地走向不可知的黑暗深處,脫光了的男人陷入地下並被逐漸抽乾,僅存的完整人皮在膠質世界裡慢慢皺縮,骨肉和精血之河流向讓人戰慄的紅色空間裡去......
更妙的是,這個黑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Scarlett Johansson逐漸「人化」的過程中,黑屋從純黑的抽象符號轉變成了具備實體感、如同人類普通陋室般的存在,甚至還有樓梯和鏡子!

另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視效是Scarlett Johansson在捕獵人類的過程中觀察眾生相的畫面——街景和人流的浩轉流變在女主眼中不斷復合,形成動態疊像,最終過渡到對雙眼的特寫鏡頭。這一場景簡潔有力,讓人血脈僨張!

最後,不能忽略女主在臥室中第一次仔細觀察和欣賞自己身體的鏡頭,以及隨後與好心男嘗試發生關係中發現尷尬,猛然驚醒並一把抓起檯燈檢查私處的鏡頭,只要沒被劇透,大部份觀眾在這裡都應該是一頭霧水吧,到結尾才會領悟到個中緣由,此處真的不啻是最讓人回味無窮、在哂笑之餘又不無酸楚之感的橋段了......

配樂和音效方面,本片做到了極致,幾乎沒有舒緩悠揚的音樂,在驚悚的場面(如幾段黑屋狩獵戲、高潮部份護林員的性侵犯戲份)佐以讓人緊張臉紅心跳的配樂,但相比於不少恐怖片千篇一律式的嚇人音效來說,多首曲子風格不盡相同,不僅最大程度渲染了氣氛,更使OST本身也成為了別具一格的音樂佳品。與此同時,在緊張感並不明顯的場景中,配樂和合成聲效則乾脆選擇了缺席,這又是導演節奏控制力的體現,畢竟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嘛。

演技方面,Scarlett Johansson還真是適合演這個角色,畢竟寡姐本身氣質就高冷,美中不足的是對於外星人轉變後的演繹還不夠,幾乎從頭面癱到尾了。難道是外星人學不會將感情外露到神態和表情的技能?這一部份個人認為是本片最大的缺點,雖然加重了電影的冷峻、肅殺和陰暗剛,但也使得觀眾的代入感大大降低,甚至導致理解上的困難。




從內容上看,全片主題是表現外星智慧生命逐步認識理解人類、產生人類的感情,並嘗試融人人類成員之中的過程。根據IMDB上的解釋,導演基本出發點就是刻畫生命從懵懂無知只具有本能的嬰孩成長為認識到具有身體意識和感情的青年這一過程。

有人說可以解讀為女性意識覺醒的主題(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比較諷刺了,肉體和靈魂/精神的悖論關係:用肉體成功征服和狩獵男人,但當改變自我認同,想以精神/靈魂來貼近男人時卻反而換來悲劇性的結局.....這究竟是女權還是反女權主義呢?),或者異族、少數派、個性卓然獨立之人試圖融入主流群體的故事,好像都可以說得通,不過也許你想得比導演還要深入哦~

儘管劇情並不復雜(不像《全面啟動》《記憶碎片》《內陸帝國》等燒腦懸疑片),但由於全片節奏較慢,且場景跳躍性較大,主要劇情均以白描的極簡主義方式呈現給觀眾,毫無細節解釋與背景說明,再加上Scarlett Johansson的面癱和種種超現實主義的設置,觀眾產生理解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即使看不懂也不用急著打低分啊,本片在毫無劇透並初次觀看時更大意義上是以體驗為主的,第二遍才是完全融入並細緻琢磨的最佳時機。另外,Scarlett Johansson首次全-裸出鏡,毫無水份,還出現在三次長鏡頭中,這還不夠彌補那些不幸仙逝的腦細胞嗎?

話說回來,樓主也是在影片接近結尾時才恍然大悟,脫離懵懂迷茫狀態的,但是這也正是《皮囊之下》的特有魅力之處:當你真正理解了主題和Scarlett Johansson的成長與轉變時,那種爽快感是不言自明的~ 而這一歷程不正是影片所要反映的外星人的蛻變歷程嗎?我們觀影者也是外星人,或者說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是外星人,在時間的洗禮中我們才逐漸融入到人類社會中去~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來看,結局令人心碎,Scarlett Johansson身為外星人,終歸無法融人人類社會。從黑森林蛋糕的難以下嚥,到旁人目光的芒刺在背,從體驗人類愛慾失敗的灰心喪氣,再到淪為人類慾望犧牲品的怒不可遏,從對人類皮囊的戀戀不捨,再到屈從宿命的絕望與痛苦......她的結局在放走畸面人、放棄驅車狩獵的那一刻便已經註定,如同殺手Leon對Mathilda產生感情的命運一般。不知摩托男在望著升騰的烽煙時,內心是否有所觸動?我只知道,Scarlett靜靜地躺在雪地裡迎接死亡時,感受著從無際的天宇中撒向自己的漫天飛雪,心中一定是有感情的。



(導演特地用了雪地中90度仰視天空飄雪的視角,正是為了激發我們的同理心吧)




以上,個人評分:9.0/10~


【版權所有 禁止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