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遲來的情書--Onegin

奥涅金/迟来的情书/奥涅金

6.9 / 6,852人    106分鐘

導演: Martha Fiennes
編劇: Peter Ettedgui Alexander Pushkin
演員: 雷夫范恩斯 麗芙泰勒 托比史蒂芬 琳娜海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mi

2015-01-13 22:26:03

瑪莎•費因斯作品《奧涅金》觀后座談會紀要


瑪莎•費因斯作品《奧涅金》觀后座談會紀要
/范達明整理/
                           
時 間:2015年1月3日(星期六)上午10:55—11:35
地 點:杭州南山路202號恆廬美術館底層講堂
(恆廬藝術影吧瑪莎•費因斯作品《奧涅金》觀後現場)
與會者:(發言序)范達明、丁珊、唐福蓉、馬以樂、王犀靈、金愛武、楊越輝、馬燕鳴、馬惠潔、傅家驤、張小平、朱卉(觀影者:姬伯慶、朱明、何如明、朱劍雲、翁錫良、王月芳、余函、章毓蘇、周洪澤、何天華、范大茵、姜希珍、王海燕等)
主持人:范達明
記 錄:朱 卉
       
《奧涅金》這部片子多年前就在央視電影頻道看過,留下很深印象
范達明:2014年11月,也就是兩個月前,我們在「名人傳記電影月•情人篇」最後放映的那部《看不見的女人》里,已經看到過今天影片的男主角了。他就是當今英國影壇的驍將拉爾夫•費因斯。在2013年拍攝的《看不見的女人》里,他是導演兼主演,飾演英國文豪狄更斯,而本片拍攝於1999年,比《看不見的女人》要早14年,他主演了奧涅金,片子由他的夫人瑪莎•費因斯任導演。當年,37歲的他能演年輕的俄羅斯貴族奧涅金,14年後,他就只適合扮演老年的作家狄更斯了。我在這位導演與主演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流逝,它是無情的。《奧涅金》這部片子多年前我就在央視電影頻道看過,留下很深印象。影片的魅力還來源於原著者普希金。中國大人小孩都知曉得普希金,如果只被看做是一個寫《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那樣的童話詩作家,那是大大的誤解,其實他是俄羅斯文學的真正奠基人。他的小說被蘇聯電影藝術家改編成電影的,在我少年時代看過的就有《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蘇聯還拍攝有採用詩體小說原著同名的影片《葉甫格尼•奧涅金》,這片子我漏看了,是1960年國內公映的,我還在上海讀初中;不過它是一部歌劇片電影,不屬今天我們看的故事影片的類型。丁珊剛才跟我說,她當年看過這部老電影。

男主角奧涅金太自私,他實際上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丁 珊:我有三點看法:第一點,今日的新版電影,不如蘇聯的舊版影片。第二點,女主角太過失望,人與衣著豐滿有度,導演選擇的演員太時尚。第三點,男主角奧涅金太自私,如果當初他已經拒絕了達吉亞娜,那後來他還會再去打擾婚後的達吉亞娜嗎?
唐福蓉:我也覺得男主角太過自私。當時俄國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奧涅金拒絕達吉亞娜,門第不當應該也是一個因素。奧涅金實際上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愛情不存在等待。達吉亞娜對愛情很忠貞,而她妹妹奧爾伽虛榮心很強
馬以樂:奧涅金的想法太剛愎自用,事情發展到後來,機會錯過了就不存在了。愛情不存在等待。達吉亞娜對愛情很忠貞,而她妹妹奧爾伽,相對來說對感情的忠貞度就不強,而是虛榮心很強。

奧涅金不想通過婚姻來約束自己,這完全是貴族子弟的內心世界
王犀靈:奧涅金就是當時俄國社會一個到處追逐女性、周旋於舞會與酒會的上層貴族,生活中透著無聊,內心也還是玩世不恭,不求婚姻家庭的建立。當時他對於達吉亞娜也是一見傾心的,但內心又比較矛盾,起先他並不知道達吉亞娜對他也是一見傾心,當收到她的信後他的第一反應,是他在傾心中又不想最終接受這突然到來的愛情,因為他不想通過婚姻來約束自己,這完全就是貴族子弟的內心世界。

奧涅金對達吉亞娜最後表達他的主動追求的勇氣還是令人佩服的
金愛武:對於奧涅金本人來說,這也是個悲劇。他更崇尚自由,對於婚姻他是不信任的。當他在外遊玩回來後再來尋找真愛,已經晚了。達吉亞娜非常理性,最後還是忠貞她已有的婚姻。但是我覺得奧涅金對達吉亞娜最後表達他的主動追求的勇氣還是令人佩服的。這部電影處理主人公的感情很細膩。

奧涅金最後什麼也沒得到,這也是一種人生經歷。只有經歷過了才知愛情的珍貴
楊越輝:電影敘事方式是倒敘。奧涅金有他的貴族氣質,也有年輕人的反叛意識,譬如他出租農場絕計不帶奴僕。他對婚姻的理解和達吉亞娜的母親及其堂姐的理解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婚姻是婚姻,與愛情不是一碼事。奧涅金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也是一種人生經歷。只有經歷過了,才知道愛情的珍貴。我覺得達吉亞娜後來也不會再接受眼前的那個奧涅金,因為他已經不是原先的奧涅金了。現在的他顯得頹廢而不求上進。他們的愛情已時過境遷。

奧涅金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出現的「多餘的人」的典型
范達明:在俄國19世紀文學中,像奧涅金這樣的人物被批評界認為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出現的「多餘的人」的典型。這是從文學的審美角度來認識這個或這類人物的價值,顯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這個人物的意義,不僅是文學上,從政治上或者是社會道德層面上而言,也是如此。奧涅金是他那個時代所必然會產生的人物典型。

奧涅金有獵奇的心態,即便他當初追求達吉亞娜,也未必會長久
馬燕鳴:奧涅金整個人就是個上流社會的貴族青年;後來達吉亞娜結婚後也成為新貴族。是不是奧涅金因此而又認為他們倆門當戶對了?其實奧涅金本身就有獵奇的心態,所以即便他當初追求達吉亞娜,也未必會長久。我認為這部電影角色選得非常好,演員演得也非常好。

奧涅金重新向達吉亞娜表白的這一段,也是非常感人的
馬惠潔:影片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奧涅金當時是都市貴族,為了繼承遺產而到了鄉村,都市人與鄉村人之間要能夠相互接受也是有困難的。到後來,當奧涅金重新向達吉亞娜表白的這一段,也是非常感人的。達吉亞娜很理性,為珍惜當下,那天她主動與丈夫做愛,她這樣做也是為了表明白己的立場,堅定自己既有的婚姻選擇。

《奧涅金》與達吉亞娜愛情的悲劇性的世界意義與典型意義
范達明:達吉亞娜這一決絕的做法,對她來說決不是輕鬆的或輕而易舉的,而是在百感交集、兩難選擇之下內心進到了一種極苦的境遇,最終她硬是以自己強大的理性戰勝了自己原有的激情與愛的訴求,這無疑是一種違背自己原本理想愛情觀即愛的最高理想的選擇。達吉亞娜對於奧涅金的愛的最終放棄,是她在冷酷的現實鐵幕面前退而求其次的無可奈何的選擇——當初她在等待奧涅金而無望的時候是如此,接著她在接受她丈夫的婚姻的時候是如此,乃至她在最後拒絕奧涅金再次追求的時候更是如此。影片的悲劇性的力度就體現在這裡。就此而言,這一悲劇性與其說是表現在奧涅金人生與愛情命運最終無果的結果上,不如說是表現在女主人公達吉亞娜的身上,表現在達吉亞娜她那被破滅被撕毀的愛情理想與愛情信念上——達吉亞娜,這個當時沙俄時代的新女性,最終卻依舊與其上一輩乃至更上一輩的女性一樣,只能在一種沒有愛情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度過自己庸碌而凡俗的一生。《奧涅金》的悲劇性或者說達吉亞娜愛情的悲劇性,在21世紀今日的世界以及中國的社會中仍時時在發生著,這就是我們今天看著這部影片仍然覺得震撼人心仍然感動的原因,這也是普希金文學作品的世界意義與典型意義之所在。

在最後男女主人公的對視中導演選擇了長鏡,但一點也不拖沓,一切都在不言中
傅家驤:這是我第一次來影吧觀影,而且有這樣一個觀後的沙龍的座談形式非常好。影片中演員的演技非常好。演員比較準確地把握了角色的定位。最後一個場景,空曠的房子就是一張椅子,達吉亞娜與她自己的丈夫之間並沒有真愛的火花,在最後男女主人公的對視中導演選擇了長鏡,但我們覺得一點也不拖沓,一切都在不言中。

影片對於奧涅金等主人公及次要人物的刻畫都很到位,故事環境也有典型的表現
范達明:影片對於奧涅金與達吉亞娜,包括相對次要的連斯基與奧爾伽這四個主人公的刻畫都很到位,而對於影片主人公與故事所處的環境也有很典型的表現,例如同樣是舞會,為達吉亞娜聖名日舉行的鄉村舞會和達吉亞娜婚後在聖彼得堡大都會舉行的舞會,就是全然不同的規模與氛圍。連斯基與奧涅金的「決鬥」,是在有風車的河邊的木棧道上,這個環境設置也是很經典的。
朱 卉:前面大家對男女主角的分析很到位,我也很認可這樣的分析。特別要指出的是,我覺得電影導演對片中幾個次要人物的描寫也很到位。譬如聚會中有位刻意用法語來朗誦自己寫的詩的人物(特里凱先生),符合了當時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方式的浮誇之風,其實這無非是那個上流社會生活方式中的虛榮行為。在這方面,影片通過對達吉亞娜的妹妹奧爾伽的描繪也有充分的體現,奧爾伽的形象描繪得很真實。

「決鬥」這場戲:兩次「失聲」處理,以及以「白片」作為全片情節的轉折點
范達明:「決鬥」這場戲,不僅好在環境設置,它作為全片總體情節的轉折點甚至是決定諸多主人公命運的一場關鍵戲,表現得更是非常出色。「決鬥」規則的殘忍與連斯基的決不和解,包括他的失態與情緒衝動,最終導致了連斯基的帶有命定性的死亡。其實此前,影片對連斯基的失態就已有描寫,不僅是在舞會上以及他舞會當夜的徹夜不歸——這也是他最終做出與奧涅金「決鬥」之決定的導火索——更表現在他「決鬥」前去見奧爾伽時:當奧爾伽在他面前認錯,說自己不該與奧涅金跳舞,並叫他過來時,他就是頑固地不過來,似乎他與奧爾伽之間已有跨不過去的深溝,而此時影片有奧爾伽對他說話時的「失聲」處理,因為是連斯基視角的鏡頭,所以是代表了連斯基此間的心理狀態的:奧爾伽話語的「失聲」說明他已經聽不進周圍人的任何勸說了,決心一意孤行下去。這一手法還精準地用在了達吉亞娜作為「決鬥」的遠遠旁觀者在見到連斯基中彈倒斃後跑回家告訴母親與妹妹的那個場景瞬間:一張圓形的小桌被撞翻在地,母親與兩個女兒先後抱作一團號啕大哭,我們頓時都不聞任何音響,片子被做了「失聲」處理,代表了連斯基決鬥之死對拉林納家母女三人有何等巨大的情感打擊。這裡是全片106分鐘片長之進到約63分鐘時,緊接一個鏡頭,是遠景中孤身一人呆立在決鬥的河邊木棧道上的奧涅金,風車的葉片還在旋轉——鏡頭遂以「白化」的方式漸隱,直到整個螢幕變成全空的「白片」。這個「白片」的處理真正成為全片藉助具體鏡頭實現的急轉直下的劇情轉折點。值得注意的是,它恰恰處在片長進到64分鐘時,正切合於106分鐘片長合乎黃金分割的時間點上。影片導演在此所做的這個藝術處理,確實精湛無比,令人嘆為觀止,完全可以書寫於世界電影藝術與美學的史冊之中!——而「決鬥」之後,奧涅金就不辭而別,他離開了鄉間,離開了還繼續等待他多年的達吉亞娜。最終,就像片中那個用蠟燭油潑入水缸來佔卜的老奶奶所預言過的:奧爾伽,還有達吉亞娜,都會嫁給軍人,你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兩姐妹後來果然都與軍人結了婚,她們註定跟連斯基或奧涅金這樣的非軍人沒有姻緣。

2015年1月9-10日整理,12日補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