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644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朵小明

2015-01-05 03:41:54

約翰•杜邦:一個活在母親陰影下的有錢小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約翰•杜邦:一個活在母親陰影下的有錢小孩

        電影看到30分鐘,我以為就是一個超級大富豪,懷著對摔跤這項運動的熱愛,去資助一個普通摔跤運動員,助其奪得世界冠軍,然後創造了一個世界一流的摔跤俱樂部的故事。這符合好萊塢的規律嘛,有錢人幫助沒錢但有夢想的年輕人,用自己的錢幫國家培養了一批摔跤人才,這些人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奪冠,為美國代言,為美國增光,多麼美國夢多麼主旋律啊,我相信如果這樣拍的話是可以去競爭年初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可是事情並非如此……
        影片用了大概50分鐘的時間,來刻畫約翰•杜邦的外在,他富有,慷慨,溫和,對摔跤這項運動有著極度的熱情,他是一個慈善家,一個鳥類學家,一個樂於助人的有錢老頭。我發現看完後「繞樑三日」的電影絕大部份都是溫和的,一個一個細節的表現,刻畫,故事娓娓道來。你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故事開始變了,你發現這位慈善的老頭兒竟然吸食古柯鹼了,還勸我們的摔跤運動員馬克也吸,他在去演講之前已經給馬克寫好了演講稿,似乎有些不對了,你慢慢想到了虛榮、專制這些不該有的名詞,然而事實就是這樣,大富豪自己上場假摔了,收買對手使自己奪得了一個比賽的冠軍,他終於從旁觀者的地位向參與者躍進了一步。
        而最能反映杜邦內在性格的幾個片段,就是拍記錄片了。杜邦在殺人之前,就是看了那段已經做好的紀錄片。而那時候,杜邦母親剛剛逝世。
        刻畫杜邦母親大概只用了六場戲,有兩場是管家和杜邦本人對馬克的描述,有一場只在杜邦演講時露了個臉,第一場是馬克的視角,遠遠地看到她在草地上和她的馬兒在一起,中間一場是杜邦和她在談話,最後一場是她觀看了他們的摔跤訓練。簡潔有力,一個孤僻、冷漠、霸道的母親形象躍然於螢幕上。
由此我們想到,從小生活在一個有錢人的家庭裡的小杜邦是怎樣長大的呢?物質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無憂無慮,而他的精神內在,卻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家族的財務和日常運作有專人管理,他只需要簽字同意就行,於是他開始向其他方面發展,他研究鳥類,為此去了世界各地探險,寫了幾本鳥類學著作;他熱愛集郵,是一個郵票愛好家;他樂於助人,是一個慈善家;他在人前光鮮亮麗,得到了許多的榮譽和肯定。而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想要得到母親的認同,想親耳聽到一句母親的讚賞:兒子,你很棒!
        實在是不幸,杜邦她母親——一位上流社會的貴婦人——認為動物比人類高貴,認為杜邦熱衷的摔跤是一項非常低端的運動,也許她以前也認為研究鳥類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集郵是非常娘的舉動……誰知道呢?整部電影裡也沒看見大富豪杜邦的妻子和兒女,也許他根本就沒有婚姻。
        故事到最後,她母親死了,他親手「培養」的馬克也離自己而去。
杜邦為母親所做的一切,突然變得沒有了意義,而終其一生,母親也沒有對自己的存在做出肯定。她就這樣走了,留下了可憐的小杜邦,獨自一人面對著這個空洞的世界,他打開那盒錄影帶,那盒描述他作為一個偉大教練的錄影帶,獨自看完後,他開車去了大衛家,然後把他槍殺。
        也許有很多人在想為什麼要殺大衛,整個電影裡就數他最好了,養育弟弟,疼愛妻兒,調和弟弟和老闆的矛盾,因為養家甘心把教練之名讓給杜邦,他真的是一個好人,一個符合生活常規的好人。但是這種好人不長命,大衛只是一個精神崩潰的大富豪的犧牲品,也許唯一的過錯,就是他不該貪圖優厚的薪水,繼續留在富豪身邊。
        「你對我有意見嗎?」一個最沒有意見的人卻慘遭槍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