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逐夢大道--Selma

塞尔玛/塞尔玛游行/逐梦大道(台)

7.5 / 95,530人    128分鐘

導演: 阿娃杜威內
編劇: 阿娃杜威內
演員: 喬梵尼瑞比西 大衛歐洛沃 卡門艾喬格 提姆羅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eo

2014-12-27 18:10:53

They Hate Us 'Cuz They Ain't Us—引自《採訪》


Selma是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的名字,是當年馬丁·路德·金(MLK)領導的為黑人投票權而遊行的起始地,是The Voting Rights Act (投票權法案)這一關鍵聯邦法律的得到通過的動力之一。這部片子的上映實在是不能再合時宜了。首先是以John Roberts為首的最高法院在幾個月前廢除了The Voting Rights Act裡面幾個關鍵的條例,其理由竟然是盲目的「現在南方各州已無種族壓迫或歧視,少數種族的人們已不再需要聯邦法保護。」 接著是不斷湧現的無辜黑人公民被警察草率處決的事件(Michael 布朗,艾瑞克 Garner),以及紐約的兩位警察剛剛被謀殺的事件。紛紛上街的人數逐漸增加,而改變的前景卻不容樂觀。人們很迷惘很沮喪。美國的人權的現況在明顯的倒退。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一場小火也奄奄一息。

Selma及時的出現了,在大螢幕上帶領我們回到了那個媒體技術剛剛起步的時代,一個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上街的時代。它在大處講述了MLK 為了呼籲國會通過保護黑人投票權的法案而做出的台前幕後的努力,從小處也對事件一些關鍵當事人——MLK及他的妻子,總統LBJ,阿拉巴馬州長George Wallace,當時隨MLK遊行的現任國會議員John Lewis等等——進行了聚焦,不僅刻骨展現了演講、遊行造勢、以及警方殘暴鎮壓的大場面,也非常生動的刻畫了不同立場的各方(MLK的非暴力運動、學生領袖們、Malcolm X領導的暴力反抗組織、LBJ的白宮、阿拉巴馬的GW和Selma的警長)之間的政治糾葛。這部電影非常精彩,進電影院的時候眼睛很累,進了之後才發現自己買的是IMAX第二排,慶幸的是電影院很人性化,第二排離螢幕有足夠的距離,電影從頭到尾都吸引人,眼淚也讓眼珠更舒服了些,看著看著就一點都不累了。

整部電影的演員表其實非常強大,但它卻是不聲不響的來到美國大眾面前的。

David Oyelowo飾演MLK,讓我一時記不起真正的MLK的外表和談吐是怎樣的了。他並沒有特別細緻的臨摹MLK,但是他在演講中的感染力和氣勢都有MLK的靈魂,也讓我聽到了以前不曾察覺的憤怒。而在一些台下的戲裡,他對於小細節的處理也非常逼真,使得MLK成為了一個生動的人,而沒有停留於一個高大上的印象。

George Wallace竟然是Tim Roth飾演的,一上來我有些吃驚,但是他將這個人物的可恨演得非常成功,他的台詞說的也很好,有些荒唐的台詞讓人不得不笑。

Tom Wilkinson飾演的這個版本的LBJ也很好。電影中將LBJ總統刻畫成了法案推進中的阻力之一:電影中投票權並不是他的首要政治議題和目標,他覺得MLK的運動阻礙了他的議程,是在MLK不斷的批評和激勵之下才最終發表演說支持他。這可能不符合史實,我認為如果可以將LBJ更積極參與的一面放進劇本,電影的意義可能更大,尤其是當今民族融合出現裂痕的時候。但劇本要造勢也是情有可原。無論如何,Wilkinson出色的完成了飾演這個版本的總統的任務,將LBJ口無遮攔滿嘴髒話讓人發笑的一面、以及他在政治上的立場和他對立法困境的頭痛都表現了出來。我看完並沒有覺得LBJ是不想立法,是他真的沒有足夠的籌碼,而最終還是MLK給他增加了籌碼。

小配角們的表演也很好,製片人Oprah 飾演一個沒有多少詞的想要投票卻投不了的小角色,她出鏡的第一場戲從讓人緊張到讓人憤怒,非常動人。飾演小配角的有大牌(比如Cuba Gooding Jr.飾演一個只有兩場戲的律師,馬丁 Sheen也只演一個在那兩場戲裡出現的法官,Dylan Baker演J. Edgar Hoover,還有Rapper Common、The Wire的Wendell Pierce等等),也有小牌(Marmen Ejogo飾演MLK妻子Correta,Stephan 詹姆士演現任議員John Lewis、Short Term 12的Keith Stanfield飾演Jimmie Lee 傑克森)。所有這些人的表演都值得尊重。

影片的感情很充沛,如果不反抗的話,兩行淚跡是免不了的。但同時劇本里也有些讓人發笑的台詞和情節,有時眼淚還沒幹就哈哈大笑了。影片激發的感動是超越了種族的,因為影片中既不過度向自由派白人鞠躬,也不忽視超越種族的信仰的力量。它使人感動的不僅僅是演說和壓迫的大場面,它將片中人物的傷心、恐懼、憤怒、堅定、決心統統的傳播給你,讓人感受到的是那份對自由和平等的嚮往,對無理強權的絕望和抗爭,對現實的反思,以及跟螢幕上角色和自己周圍的觀眾對於一種信念的分享和彼此的精神擁抱。雖然少數場景中犯了用音樂告訴你應該怎麼感受的老毛病,但整體上觀眾還是有不加烹飪的、赤裸裸的情感反饋的。這不僅是一部讓自由派的人很受激勵、讓種族歧視的人很憤怒的感情造勢上很成功的電影,它還是一部純粹的好電影。

那些當年說Fruitvale Station是liberal propaganda的人,其中有些可能也饒不過這部影片。但他們忽略了Fruitvale要講的是什麼,忽略了此片要講的是什麼。有些人出國幾年,聽了一些美國極右派的論點,覺得正好可以扶持自己的偏見和恐懼,便馬上採納將自己武裝起來,哪裡可以出頭就去哪裡叫兩句。如今這種行為已經不再新鮮,已經讓人覺得無聊了。

我去的這場放映非常有意思,現場黑人居多,白人也有,我這種亞洲人也不少。電影一開場第一句話,我就沒聽到,因為坐在我前面第一排的一黑人小姑娘不能克制的哈哈大笑起來。除非一位剛進來的老爺爺摸黑坐到了她的大腿上,我想不到任何她這樣笑的理由。而電影進行中Tim Roth出場的一剎那,她又發起了詭異的大笑,似乎還笑得喘不上氣了。我不認識這個女孩,姑且把她當成所謂幫倒忙的隊友,為種族歧視提供藉口的那種隊友,但其實我們每一種團體裡都能找到這種隊友。在她第二次大笑的時候,我正前方的一位老人一個箭步衝到她面前,指著她說:「小姐,我等了幾十年就為了看這部電影,你最好給我安靜點」,馬上讓她閉了嘴。影片結束,伴著Common和John Legend的新曲Glory(歌詞里還提到Ferguson)老人振臂舉起左拳,並在結束後起立面對觀眾高呼:「記住Michael 布朗,記住艾瑞克 Garner,我們的遊行還沒有結束!」 我不了解這個老人,但我願意相信他代表了某種脊樑,任何一個團體也都需要這種脊樑。

影片要大家做的其實很簡單,而且其實在重複幾十年前To Kill A Mockingbird裡面告訴大家的東西:

You never really understand a person until you consider things from his point of view... Until you climb inside of his skin and walk around in it. (除非你站在另一個人的立場上想問題,你永遠無法理解她…你得穿上她的皮膚走上兩遭。)

同情心和同理心——這就是電影讓我們去擁抱的。因為有些時候,套用電影The Interview里那句無厘頭的真理——"They Hate Us 'Cuz They Ain't Us. (他們恨我們就因為他們不是我們)."

這個道理講了幾十年,卻依然需要講,就說明Selma這部電影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