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鳴梁:怒海交鋒--The Admiral: Roaring Currents

鸣梁海战/鸣梁/海战鸣梁

7.2 / 8,205人    126分鐘 | 127分鐘 | Germany:110分鐘 (International Cut)

導演: 金韓旻
演員: 崔岷植 柳承龍 趙鎮雄 晉久 李貞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下之風

2014-12-15 23:36:15

哀兵必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鳴梁海戰】是一部被刪減劇情的引進電影,在觀看之前就意味著遺憾與缺失。然而刪減並不影響影片整體藝術效果,反而促使觀眾將注意力放在海戰情節之上,在影片上映當時,人為促成看點繼續加強。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

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文戲就是在解釋此次大戰的淵源,鳴梁海戰究竟如何開始,怎樣進行,如何勝利的關鍵所在,確切說來,文戲是在說明韓影【鳴梁】為什麼不是手撕鬼子一戰即勝荒誕片的鋪墊部份。在國內公映版本中剪輯掉了這段內容,甚為遺憾,但突出海戰部份,也不失為吸引觀眾進入影院觀看的辦法之一。

由於國內公映版本去掉了鋪墊部份,因此解釋本片歷史背景及相關人物情況非常有必要,這裡又特別要關注幾個小問題:

其一是本片歷史大背景對於解釋李舜臣在戰前沉默隱忍的態度很有幫助,李舜臣在參戰時所處的時代是朝鮮宣祖當政時期,在此期間,此後貽害朝鮮朝政數百年的派別之爭已經初露端倪,宣祖李昖在朝鮮李氏王朝列王當中算作一個特例:

他並非篡位君主,也並非國王嫡系子孫,而是前代君主明宗李峘的繼承人年少死去,在國王病重又無人繼位的前提下,這才選了旁系子孫入宮承嗣,也就意味著,宣祖李昖並非理所當然的繼位者,而是被眾人選定的君主,要受到不同派別的眾臣挾制,此後在他繼位的數十年間均不得自在,不能按照自己的用意任用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而要在鬥爭激烈的派別間艱難求生存,因此一批真正意義上忠君的實幹派就要不同程度的打擊。

通常而言,打擊的程度不是由內鬥的眾臣喜好決定,而是由人臣的能力所決定的,能力愈強,對派別爭鬥者的妨害就越大,就越容易受到打擊傷害。很不幸地,有作戰實力,能打贏海戰,又不肯站隊的將領李舜臣就成為派別之戰的犧牲羊,受害頗為酷烈。這一點在片中,由其手下與陸軍將領權栗的對話呈現,權栗認為是李舜臣不遵御命,不聽號令,到現在還不吸取教訓,有關說明提到是因為「讒言」下獄,實際上「不遵御命」這正是朝中大臣參奏李舜臣所列罪狀之一。因此,在鋪墊戲份之內,劇情就已經在提示觀眾:

本片有兩位看不見的人物隱身在大幕背後,卻對戰情發展起到了相當作用,一位是朝鮮國王宣祖李昖,另一位則是日方當權者豐臣秀吉。

提到豐臣秀吉,他是出身平民的大名,從跟隨主公織田信長開始起,稱呼從小猴變為小猴大人,再到藤吉郎,之後被賜名羽柴秀吉,日後坐到關白豐臣秀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不僅源於機緣巧合,也得益於此人過人的智力,洞察力和應變力,但缺點也十分明顯:貪婪,殘忍,狡詐,無賴,面對弱者,不少時候都言而無信。

其一是相關人物背景淵源,直接反應到主要人物這裡,就是李舜臣的生平事蹟,他本是武科及第入朝為官,這就意味著這是一名通過古代朝鮮李氏王朝進行的國家選拔人才考試合格的軍事人才,武科及第者也要求應試者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在古代朝鮮,漢字是官方通用語言文字,無論諭旨,奏摺還是呈報,詩詞歌賦,大都被要求必須使用漢字書寫表達,就連李氏王朝記錄國王以及朝政種種事件的史書【朝鮮王朝實錄】都以漢字書寫,因此李舜臣這樣級別的將領具備漢語書寫及表達能力並不出奇。通曉漢語,並能熟練書寫表達,這是李氏王朝選拔各類人才的標準之一,也是那個時代朝鮮統治階級必備素質。

其一則是關於劇中人物,朝鮮與日本幾位將領以及參戰人員大都是史書上標名掛號的人物,姓名都可確認。日方戰將為藤堂高虎、脅坂安治、來島通總等幾位,朝方幾位參戰人員,如燒掉龜船意圖投敵的裵楔,箭術奇準的安衛等人,都在相關史書上有記載,除此之外,戰時被安排帶民眾逃難的李舜臣子嗣是他的嫡出長子:李薈,在片中還出現了李舜臣母親的牌位,就是日後被追贈為貞敬夫人的李舜臣亡母草溪卞氏。在整部電影中,主要女性角色僅有一名,沒有名字,僅有姓氏,則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女性除非特殊情況,通常不留下名字,僅有姓氏,因此戲份較多的啞女沒有名字,僅被稱為:鄭氏。

提到角色就不能不提扮演者李貞賢,可能有不少熟悉李貞賢的觀眾看了半天電影都沒認出來。如果不是關注三大台演藝新聞相關報導,提到李貞賢已經回國發展,李貞賢參演電影【鳴梁】,作者在電影放映當時,也不可能認出啞女鄭氏的扮演者就是當年以多首金曲聞名的歌手藝人李貞賢,可見在離開韓國,著力於現場表演和獨立電影演出的這段時間裡,李貞賢的容貌確有改變。從實際來看,李貞賢雖然是歌手出身,但在韓劇韓影方面均有亮眼表現,源於她深挖台詞含義,重視內心戲的一貫參演態度,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她的這種突出的表演風格還會繼續對她的演藝事業有所幫助。最有意思的是,目前關於李貞賢的新聞,除了鳴梁唯一女主人公受邀接洽多個CF代言之外,還有她出面澄清與鳴梁有關演職人員並非戀人關係的特為說明。

此外,關於影片中出現的龜船相關問題。早在太宗李芳遠當政時期,史書記錄當中就已經出現過國王過臨津渡,觀看水軍駕駛「龜船」抗擊「倭船」的相關記載(詳見朝鮮王朝實錄太宗25卷13年2月5日第1條記錄),可見朝鮮三面環海,地理位置較為特殊,為抵抗外敵,設立水軍,由於對日作戰經驗豐富,相關武器配備確實較為先進。龜船古而有之,到了李舜臣這裡,為什麼會在對抗倭寇的鬥爭中發揮如此戰力,則是因為李舜臣是個擅長實戰,勤於動腦,善於改良武器的將領,在他這裡,由於朝鮮水軍亟待先進武器抵抗外敵,因此水軍自古以來就有的武器裝備龜船已經被改良,作戰實力大大提高,由於極為配合實戰作業,能在朝鮮領海特殊地理條件下發揮實力,再加上將領指揮得當,這才能發揮武器的強大威力。

將上述問題釐清之後,韓影【鳴梁海戰】就不是手撕鬼子的荒誕電影,而是趣味性與觀賞性兼具,也有史實依據的韓國海戰大片。在剪輯版的一開始,就已經把軍民心中的恐懼情緒暴露在觀眾面前,讓人嘆息不已。恢復工作的李舜臣,一上任就面臨一個特別麻煩的問題:

如何才能消除駐軍和民眾心中的恐懼情緒,團結眾人力量,一致對抗外敵?

在此之前,倭寇的暴行在朝鮮平民的心中種下的不僅是仇恨還有恐懼,深重的恐懼瀰漫在朝鮮平民心中,為了將這種恐懼情緒擴散,日方動了不少腦筋,不僅害其性命,還將死者器官割下,堆積在一處,用於觀賞,這不僅是用來炫耀武力強大,也是想要從根本上摧毀朝鮮軍民的精神,讓其失去鬥志,繼而喪失應有的戰鬥力。但是,面對這一困境的是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李舜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觀。這其中,少不了多場複雜的內心戲和人物間的精彩對話,也就為李舜臣的扮演者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既要從身材,氣質,長相方面符合史書上對於這名愛國將領的描述,也要讓觀眾從心裡信服他的演技和塑造人物的方式。

比來比去,由於李舜臣生於1545年4月28日,到鳴梁海戰當日1597年10月26日時,時年52週歲,這樣有武將氣質,眼底有殺意卻又沉穩隱忍的角色不適合有書卷氣的演員,也不適合保養得宜的中年演員,因此幾位韓影常客少壯派的幾位:宋康昊,河正宇,申河均,金允錫,曹承佑,包括演技最高者韓石圭,本劇另一位主演柳承龍在內,都不適合演出,要有演技有份量,更重要的是個人形象方面契合,數來數去也就只有崔岷植,只有他才有辦法壓得住陣,能夠達到演技與形象的雙重說服力均到位。而在另一面,日方將領排兵佈陣則呈現另一種局面:

相互覬覦,互相猜疑,逡巡不前,就是在忌憚對方的實力,一方面要保存自己的兵馬,以便留待後續,另一方面又想要掙得佔領朝鮮的頭功,對當權者豐臣秀吉有敬服之心,但又暗自打算。

提到倭寇方面,有一人很值得一提,就是書寫「大道無門」的那位倭寇首領藤堂高虎,此人是戰國時代出了名的有能力卻以見風使舵見長的大名,他的本家日後繁衍成為三井財閥,可見這是一個以審時度勢,見機行事為天賦的家族所出的後人,因此此人偏好在一旁不動聲色地觀看,非到緊要關頭不肯行動。於是,這樣對局勢抱持觀望的態度有利也有弊,有利是因為他不肯輕易行動,不輕易表態,於是在複雜局勢當中得以保全性命,不受損失,弊處在於在關鍵時刻如不能及時行動,就會錯失獲勝良機,使得自己信仰的那句箴言:

大道無門

演變成為現實,漢語含義博大精深,無門不僅意味著暢通無阻也說明沒有可能性,到了影片的最後,大道無門的白幡倒下意味著大道不僅不可能暢通無阻,倭寇侵略朝鮮的道路就連門都沒有。而被秀吉派來應對此次鳴梁海戰的戰將則是水軍出身的將領:來島通總,但在李舜臣的軍事筆記中,被稱為:馬多時。他本名為村上通總,出自村上水軍一族,他的族人就是統領水軍的武人,片中還特地介紹他的家鄉與鳴梁此處水情相似,由此可見,關白秀吉派他前來,確有原因,但是他的到來就給高處佇立,擅長不動聲色陷人於不義的藤堂高虎以及跟隨他的脅坂安治帶來了威脅:

在他們奮戰多時的朝鮮戰場上,若是突然來了個特派員,那麼軍功和戰利品都得重新劃分,可是這是關白秀吉之令,不可不遵。

此外,朝方派痛擊過脅坂安治的水軍將領李舜臣參戰,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態度和手段,因此藤堂高虎與脅坂安治二人對村上通總率軍對陣朝方將領李舜臣,抱有極為複雜的態度:

一方面希望村上被李舜臣打敗,這才能確保他們在朝鮮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頗為忌憚李舜臣的力量,對自己能否戰勝,心中沒底。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戰時來島通總在與李舜臣激戰當時,自己的隊伍陷入水流漩渦當中,固然是因為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流條件造成的客觀原因,但前無支持,後無援兵的情況還是人為造成的,有這樣離心離德的倭寇軍隊,想要取勝也難。而在另一面,水軍將領李舜臣則已經盡全力鼓舞眾人的勇氣:

從殺逃兵開始,再到射殺背信者裵楔,發展到眾將為不戰請願時燒燬營房,熟知軍士心理的李舜臣就在巧妙設局,意圖鼓起眾人的戰意,到了兩軍對戰時,李舜臣以自己的大帥船作為誘餌,對陣來島統領的水軍,將其他戰將的船安排在其後,自己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本身就意在激勵眾人與倭寇決一死戰的勇氣。

從客觀來看,來島統領的水軍不敵李舜臣的部署,確實有初來乍到,戰船戰鬥力不足,驕兵目中無人,不熟悉實際情況的客觀原因,但在戰時不敵李舜臣的兵馬,卻還有致命的兩個誘因:

一是雙方諜報人員相互策反,互相鬥爭的這一局,日方落敗,背信者的陰謀被粉碎,叛徒裵楔在逃跑途中被射殺,僅存的龜船雖然被燒燬,但朝方水軍的精神未被摧毀,李舜臣安排屬下火燒營房一事,反而起到了破釜沉舟的作用,從精神上促使參戰軍民做好不做僥倖打算,決一死戰的準備。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李舜臣一方,諜戰實力強大,被稱為俊沙的軍士,確為日本人,但卻幫助朝方作戰,為李舜臣一方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情報,甚至親自參戰,對抗日方,這一點讓跳入對方大船作戰的來島通總大為震怒,這才質問他到底是哪國人。這裡要特別介紹扮演俊沙的演員,確為日籍演員,名叫大谷亮平,由於近期多在韓國影視作品當中扮演同情並且幫助朝鮮的親朝人士,因此在韓國國內人氣急升,還參演了SBS綜藝節目【roommate】第二季,成為合宿家族的一員。

話題回到劇情這裡,到了作戰當時,雙方各自排兵佈陣,李舜臣一方做的打算是衝鋒在前,身先士卒,誘敵深入,將敵軍引入漩渦當中,其他戰船則留在島嶼背面,保存實力,留待總攻開始時全力出擊,但來島通總的計策更為陰狠,一方面安排狙擊手截殺升旗者,必要時射殺朝方將帥李舜臣,另一方面則派出裝滿火藥的船隻駛向帥船,為的是將此船炸毀,一舉擊殺朝方將帥,使得朝方出現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況。從佈局來看,李舜臣一方的安排為的是摧毀日方戰力,而日方的意圖則是除去心頭之患朝方水軍將領李舜臣。最終,來島一方失敗的問題就在這裡:

他的兩個安排都出了差錯,以致於無法達到預期目的,最終事敗身死,功敗垂成。

對於狙擊手這個問題,早有神射手安衛射出最為重要的一箭,將此人一隻眼射瞎,導致其受傷墜海。來,看看安衛的扮演者是不是很面熟?沒錯,他就是最近常在韓劇里露面的資深演員李承俊,近期作品是收視一再攀升的家庭長劇【湔雪的魔女】,因為在其中扮演無賴又搞笑的財閥女婿朴元宰的角色,受到觀眾喜愛,因為在有線台熱門劇【未生】當中,扮演深愛安英怡的前度上司申科長這樣的出色表演,繼續提升其關注度。在韓影中是水軍英雄,在韓劇中可以演貪財無賴,轉身就是另一人,讓人看得目不轉睛,記得角色而非個人,演員與明星的區別就在這裡。劇情進行到這裡,還出現了狙擊手的面部特寫,不少粉絲才認得出這是演員魯敏宇,不由得驚喜非常。因為魯敏宇是一位面容秀美的男演員,通常都在韓劇當中扮演花美男相關角色,由於面容姣好,容貌有女性特質,容易蓋過搭檔女演員的風采,對手戲演員不易找,作品風格不定,不過此人對演藝活動頗有想法,經常會有出入意料的選擇,因此往往給關注他的觀眾帶來不少觀看樂趣。這裡扮演跟隨來島通總的狙擊手,本身就說明這是一名容貌秀美,有可能是忍者出身,受過專門培養的武者,將此人除去,就是給戰事扭轉局面提供決定性協助,為朝方最終勝利奠定基礎。

而在火藥船一場戲當中,最受觀眾詬病的是船上的探馬任俊永與岸上的啞女鄭氏不靠對話就能互通意向,理解其用意,繼而及時行動,靠著肢體語言,代替旗語,為朝方水軍作戰提供了有力協助,使得朝方抓住戰機,一舉打敗侵略者。這一場面,被認為是朝方自行YY,實際上,被刪節的戲份當中,有相當一部份說的是鄭氏與夫婿任俊永相識相知的前因後果,鄭氏與丈夫的溝通本來就不是靠語言,而是依靠眼神和動作,彼此都十分了解,在相隔一段距離的海上,以夫婦之間的默契能夠確知對方的用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到了鄭氏的行為舉止引起了帶離百姓離開的李舜臣長子李薈的關注時,劇情已經上升到一個高潮,鄭氏的英勇舉動導致有作戰經驗的軍士警覺,由此又引發岸上百姓集體行動,一齊揮舞手中的大幅物品,為的是引起參戰水軍注意,實際上是在從側面說明鳴梁海戰對於朝方來說,打的不是侵略戰爭,而是保衛戰,為的是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不受侵害,因此大得民心,得到岸上漁民支持,也為之後漁民駕船將大帥船拖出漩渦一事增加了說服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拖船一事確為原創劇情,但在片中演繹則預示著民心向背,此次鳴梁海戰當中,日方落敗已經不可避免。拖船一場戲可說是未載入史書的藝術加工處理,但也為鳴梁大捷從側面提供了解釋:

為什麼倭寇的船被捲入漩渦,而李舜臣的戰船則沒有?不是因為神靈護體或是其他神異原因,而是因為民心所向,對侵略者懷有仇恨的沿海漁民自發為水軍拖船,不讓其陷入漩渦當中。

到了戰事的尾聲,失去大船的來島通總人船盡失,勝利無望,於是氣急敗壞,跳上大帥船,要跟李舜臣拚個你死我活的時候,劇情已經發展到了高潮,受盡日軍屠戮屈辱的朝鮮水軍正攥著拳頭等著他上前,就是為了復仇,既然送上門來殺人,自然要取他性命,不會遲疑。在這裡,可能不少觀眾還有疑問,倭寇來島通總所穿那樣鮮艷奇特的盔甲難不成是為電影表演所特製的戲服?還有船上掛念珠持武器,與李舜臣將軍並肩作戰的僧人又是怎麼回事?難不成是少林寺武僧?

這是朝日海戰中兩個特殊的現象:來島通總所穿的是日本戰國時武人的盔甲,在殺敵時既起到保護作用,也代表著將士的出身,背景和家族淵源,正如倭寇船隊不同將領的戰船上飄揚的旗幟也不盡相同,也是區別大名所屬軍士的標誌,這是各位大名的家徽紋章,這是代表他們個人和家族的標誌。手持武器與水軍將士一同浴血奮戰的僧人是從高麗時代就開始擁有特權的僧兵,雖然到了李朝時代,提倡儒教,僧人的權力有所削弱,但每到戰爭發生當時,僧兵都有手持武器參戰的特權,而他們前來投奔的軍隊也有義務接納他們作為戰鬥中的一員,只是因為信仰不同,僧兵在戰前往往不唱戰歌,而要誦經鼓舞勇氣。

由於李舜臣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精神鼓舞了原本對勝利不抱希望的水軍將士,使得朝方水軍奮勇殺敵,實際上,除帥船之外的戰船都是靠著自身吃水深,體積龐大而堅固的特點,無所畏懼地衝向倭寇那些類觀光船一樣的船隻,是靠著近身戰優勢,抱持同歸於盡的悲壯決心,才有辦法贏得勝利。

大戰之後,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對於不少觀眾來說,最讓人感動的一幕不僅在於船艙中的船務工人相互對話,互相鼓勵安慰,憧憬未來的一幕,也包括年輕的水軍子弟為李舜臣將軍送上芋頭的場面,送芋頭的船工少年是主要角色當中最年輕的角色,演員本人也是主要演員當中最年輕的一位:朴寶劍,生於1993年6月16日,時年21週歲,他寄去資料本來是為成為歌手,卻陰差陽錯地被所屬社安排當了演員,之前在參演KBS家庭長劇【真是好時節】時就已經有受到眾位前輩喜愛,留下與資深韓流演員金喜善趣致合影的新聞。在2014年如同趕場一般,演出多部影視劇,大都獲得關注,演技受到肯定,因為年紀小,表演認真有靈氣,受到前輩們的喜愛,而在影片結束前的這一幕則表現了一位身經百戰的水軍將領難得的情懷:

-還能吃到東西,真是太好了~

韓影【鳴梁-漩渦之海】的成功意味著一種百折不撓,化恐懼為勇氣的無畏精神的勝利,表現出一心抵抗外敵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凸顯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一心為國的難能可貴之處,此外,演員表演精湛,場面宏大,在細節及演員選擇之處均別具匠心,使得觀眾了解到製作者的誠意,是一出難得出現以軍事為主題的歷史題材韓影大片。

2014年對於韓國電影來說是特殊年份,從年初服役歸來的演員玄彬主演的電影【逆鱗】上映後引起對於女主角韓志旼(韓智敏)演技當否的激烈討論,票房卻一路高昇,再到韓影【群盜:民亂的時代】票房平平,但可做到收支相抵,之後【鳴梁】與【海盜】先後上映,備受肯定,已經為古裝電影加入票房之戰掙得了一席之地。這一年由於古裝電影大行其道,從創意,主題思想再到票房均獲肯定,因此業界勁吹「史劇風」,這股風潮從忠武路一路刮到了汝矣島,一度使得韓劇題材也多了史劇這一選擇。

平心而論,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上映可說是引進電影速度較快,製作也快的特殊案例,在此之前少有韓國電影會以韓國國內2014年7月30日上映,我國即以2014年12月12日上映,這樣的速度進入電影市場,為我國觀眾所熟知,這本身就有作品所處的大背景相關原因,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紀念日,因為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按照日期命名的辦法,西安事變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雙十二事變,但因為事件爆發後,在發生地西安引發了一連串後續事件,因此後人多以發生地命名此次事件,稱其為西安事件。西安事件最終和平解決,成為結束內戰,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意義尤其重要,同樣地,在對抗戰有決定性意義的西安事變紀念日當天公映【鳴梁海戰】也有其重大意義:

在紀念日的第二天12月13日就是南京大屠殺全國公祭日,在這樣特殊的時候,觀看【鳴梁海戰】這樣的電影,有助於提醒觀眾,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