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鳴梁:怒海交鋒--The Admiral: Roaring Currents

鸣梁海战/鸣梁/海战鸣梁

7.2 / 8,205人    126分鐘 | 127分鐘 | Germany:110分鐘 (International Cut)

導演: 金韓旻
演員: 崔岷植 柳承龍 趙鎮雄 晉久 李貞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傳統捍衛者

2014-12-14 07:51:03

論如何在電影中正確抗擊日本侵略者


     當我們醉心於抗日神劇的時候,韓國人又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耳光。《鳴梁海戰》自7月30日在韓國上映以來,已超越《阿凡達》達到韓國影史單日觀影人次之最,並成功超越所有韓國院線電影,成為韓國電影票房的新霸主。高票房的背後包裹著韓國人強烈的愛國情緒之外,嚴謹的製作態度、氣勢恢弘的戰爭場面、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在同類電影中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對於硬件的考究讓《鳴梁》已註定成為一部高水準作品。關於歷史的認真解讀成為開篇的亮點,其中最細心的莫過於在於倭寇軍服裝、道具、裝備的製作上。在還原歷史的前提下,豐臣秀吉時期日軍的鎧甲、旗幟、武器等進行了無節制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倭寇軍鎧甲的製作精良程度比起日本古裝劇有過之而不無及。這樣,倭寇軍攝人的氣勢也透著無比強大的裝備撲面而來,倭寇軍精良的硬件設施更是給朝鮮軍造成了最大限度的反襯效果。換句話說:就是尊重對手就等於尊重自己。很多人對於韓國自大的愛國心頗為反感,然而電影中朝鮮軍仿造明式製作的鎧甲、李舜臣印著漢文的寶劍、寫滿漢文的密函和戰略圖等等細節的合理出現,又何嘗不是對歷史的尊重呢?

    在重頭戲海戰的處理上,《鳴梁》更是達到了韓國古裝劇以來最高的水準,最大的亮點在於細節的處理與大型場面的掌控之間展開了良好的切換。在突出兩國戰爭的戰術與佈局外,不忘對每一個小角色進行詳細的刻畫,小與大的融合式處理已成為海戰電影的典範。如此水準的製作更是隱約看到了《復仇者聯盟》和《加勒比海盜》的身影,對於前幾年熱衷於表現古裝戰爭場面的國產電影(《赤壁》)來說,看到如此場景不知有何感想。想像的到,最大的困難莫過於如何把11艘戰艦戰勝300艘戰艦的戰爭過程完整鋪展在螢幕上,在視覺賦予上把不可能化為可能,而《鳴梁》恰恰做到了。

    從氣勢上來說,李舜臣將軍已在決戰之初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必死的打算和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感染到下屬每一位將官、每一位士兵。在平定了內亂後,李舜臣至此已成為所有將官的託付,即使為他戰死沙場也在所不惜。此外,在民眾看到朝鮮軍一次次擊退倭寇軍,信心更是大受鼓舞,心中的恐懼已轉化成偉大的勇氣,直至冒死毀掉裝滿炸藥的草船,讓這一幕成為鳴梁海戰的轉折點。反觀倭寇軍,侵略者通常是膽怯的,畢竟在別人的領海作戰,氣節本來就輸了一節;再加上朝鮮軍民合一、同仇敵愾的氣勢更讓侵略者理虧了更多,恐懼已不知不覺佔據了侵略者的內心。
    
    戰爭的勝利更在於戰術上的運用得當,李舜臣將軍的勇氣和智慧通過完美的戰術完美的體現。朝鮮方以主船為牽引,給了倭寇軍的輕敵之心,海賊軍(倭寇聯合軍的一個分支)遂小隊小隊形式的出船。在朝鮮軍一輪反擊得勝後,更是一次次澆滅了倭寇軍囂張的氣焰;海峽海潮和旋窩的出現,冥冥中似乎天意在主宰著戰爭的走向,在朝鮮軍佔據良好的作戰地理位置後,海賊軍再一次陷入了朝鮮軍戰術上的牽制,在海賊戰船連番在漩渦中折損後,後面跟進的朝鮮戰船更是把海賊軍一舉殲滅。隨著海賊軍一次次進攻的失敗,心浮氣躁的海賊軍也是失去了原本該有的信心和理性,瘋狂的進攻已加速了自身的毀滅;加之面合心不合的海賊王軍團與正規軍團各自為戰,更是犯了兵家大忌。對於圍困於旋窩的海賊軍,正規軍的不出兵救援的決策讓原本佔優勢的倭寇軍更是把所有主動拱手讓人,直接導致此次戰爭的失敗,喪家敗逃已成為倭寇軍的定局。

    能贏下這場戰爭無疑是天時地利人和。不過最關鍵的是,此次戰役的勝利無不跟每一位朝鮮人民的決心有關。正是在全體軍民的同心協力下,原本散亂的抗倭組織凝聚成了一隻粗壯的拳頭,打退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也許這才是抗日電影應有的態度。在國產抗日神劇氾濫的今天,為何不可以沉下心來,對歷史進行細心加工,多出真正有教育意義感染民眾的抗戰作品呢?多一份對歷史的尊重無疑是最當下的尊重。真希望我們能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抗日劇不再是依靠個別山中奇俠、武林高手和奇人異事,而是全體軍民覺醒、共同抗擊侵略捍衛家園並把無限悲痛化為強大力量的決心。

    《鳴梁》恰巧在選擇在國家公祭日前一天公映,意味的多重性不言而喻。在我們以祭祀活動來緬懷歷史、反對戰爭的那天,何嘗不在文花上進行革新、創造出更多讓人民共鳴的反戰作品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