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鳴梁:怒海交鋒--The Admiral: Roaring Currents

鸣梁海战/鸣梁/海战鸣梁

7.2 / 8,205人    126分鐘 | 127分鐘 | Germany:110分鐘 (International Cut)

導演: 金韓旻
演員: 崔岷植 柳承龍 趙鎮雄 晉久 李貞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山人

2014-12-14 01:26:48

鳴梁之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李逸之

我平生最敬重兩個人,一個是宋武穆公岳鵬舉,另一個是朝鮮忠武公李舜臣。第一敬他們精忠保國,忍辱負重;第二敬他們膽略過人,視死如生;第三敬他們謀識精通,韜略在胸。這二位大將在國為棟樑,在人為英豪,彪炳史冊,萬世敬仰。

相比他們的見識和經歷,他們的時代和故事,我的生活彷彿一個在陰暗角落裡聞著霉味度過一生的老鼠一般無趣和沒有意義。岳飛的事蹟從小是熟悉的,主要歸功於說岳全傳,但除了很久以前一部基於演義名為《岳雲》的武打電影之外,再無在螢幕上見過他的形象。想想不拍也罷,既無合適的導演,也無合適的演員,岳飛電影也許還未到時候。

李舜臣則是歷史學到壬辰倭亂之後,才開始知道並了解這位名將。舉國將傾,帝王猜忌,起於白衣,屢經磨難,一戰成名,功蓋天下,如果這還不夠完美的話,也就只差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了。於是他真的做到了。岳飛將軍在天之靈想必也會羨慕不已吧。風波亭陰風慘慘,岳氏父子忠心鐵膽,竟落在奸臣庸主之手,不勝嘆息。這兩位大人物,何曾相似的人生,卻用這相同又不同的結局釋盡人間的悲涼,一個悲壯豪邁以死殉國,一個悽慘鬱悶以死正名。雖然有此不同,他們二人的死卻有一點是相同的,哪便是視死如歸的不凡氣概。


鳴梁之戰乃忠武公在國破兵敗之時,朝鮮國王不得已而啟用後的第一戰。「失去了大海,便失去了朝鮮」,對於大陸國家來說,未必能有深刻的體會,也許正如中原對於中國的意義,海洋對於朝鮮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朝鮮國自稱東海蛟龍,以青龍自喻。青龍乃四瑞象之一,鎮守東方,主春季,應震卦,主木色青。故其國尚青尚藍,其重要建築均以藍瓦覆頂。失去大海的蛟龍,便如落在平陽的猛虎般,只能任人欺凌了。

水戰之事,水文第一、鳴梁之戰,李舜臣以寡敵眾,必當通曉當地水文,逆水之時,布下疑陣,單船出戰,將船居中,十一戰船遙居不可速援之處。實乃故佈疑陣拖延時間,水上空城計也。倭軍主力,迫於搶攻漢陽之策略,行此險道,又素畏李舜臣之名,與其交戰未嘗一勝,知其善用水文地勢,疑其佈陣埋伏,主力逡巡不前,唯海賊之流,心高氣傲,單軍出擊。朝鮮將船,退避湍流之後,血島之前,佔盡天時地理之優勢。李舜臣帥將船踏入戰場死地,反倒激出眾將官無盡之勇氣,單船奮力作戰,巧借水勢,竟獨力將一整支日軍先鋒殲滅。實不可謂未有天助也。


日軍主力此時方才驚醒,中了李舜臣的空城計,遂全軍出擊,意圖以絕對的數量優勢一舉擊潰朝鮮十二艘戰船組成的戰陣。可惜,午後水勢逆轉,李舜臣船隊從位於下游轉為居於上游,遂抓住戰機,全軍突擊,利用朝鮮戰船高大堅固的特點,借奔湧回潮正面高速衝入日軍第一船隊,撞沉敵艦無數。倭軍主帥本就未必情願走此險道,又失去強援,前陣又全軍覆沒,亦無法預測水文情況,心驚膽顫,遂倉惶撤軍。殊不知,此時水勢再次逆轉,如果日軍堅持到傍晚,李舜臣必無一絲生機。可惜作戰如對弈,大勢已定,便心無戰意,起了膽怯之心,再無取勝之理了。
 

此戰充分體現了近海海戰的特色,歷來是經典的水戰案例。但謀略總是死的,趙括將軍也可以策劃的精彩絕倫,但沒有身先士卒的勇氣,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膽略,沒有孤軍深入,託命與天視死如歸的決心,什麼樣的妙計也都是泡影了。


此戰並未殲滅日軍主力,對朝鮮戰局最大的貢獻是倭軍主力未能穿過鳴梁海道,及時配合陸軍進攻漢陽,大戰仍在繼續。影片末尾處預告了第二部閒山之戰的畫面,那就只好坐等了。看著迷霧中慢慢現形的龜船,我心裡暗想,果然很像龜,甚至還有個可以伸縮的頭,居然是龍頭,可見不是一般的龜,而是龜趺吧,龍的兒子。


幾年前,我去參觀過閒山之戰的古戰場,三島夾峙之地,李舜臣在此地經營數年,島上練兵營,訓練場等處仍在,有一塊大石碑上面刻有李舜臣的正式官職,曰「有明水軍都督」,看來李舜臣是一品、二品的武臣,也算位極人臣了。至於閒山之戰的過程,則是另外一種故事和戰法,等下一部上映吧。總之,這個時點的李舜臣絕不是只率領12艘戰船的寡兵之將。

 

影片結尾處,夕陽漫撒在安靜的海面上,戰船依次緩緩回歸,一派和平唯美的景像。被夕陽染上金光的李舜臣意味深長的說道:「如此深仇大恨,可如何是好」。這句話實乃整篇點睛之筆。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我也只好在深夜里長吁一聲,如此深仇大恨,可如何是好?

20141213

補:

有百姓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君王。——李舜臣
 將領的忠義是要向著百姓的。——李舜臣

這兩句台詞果斷沒看到,某邪惡政權唯恐影射之心昭然若揭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