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叛獄風雲 [2010]--The Experiment

死亡实验/ 叛狱风云(台) / 实验囚室(港) / 死亡试验 / 试验

6.4 / 57,276人    96分鐘

導演: 保羅舒林
編劇: 保羅舒林
演員: 安卓亞布洛迪 凱姆吉甘特 瑪姬葛瑞思 佛瑞斯惠特克 小克里夫頓柯林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nobu

2014-12-01 19:09:37

觀影記錄01:對主題缺乏思考造成的崩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需要這麼複雜的設計,如果紅燈基本不會亮的話,實質的效果不是模擬了監獄環境,而是模擬了無法制社會。那麼直接安排一群男性住在一起,其中發生任意暴力行為而沒有外界干預,馬上就會開始混戰。
但這並沒有「證明」什麼,也沒有「暴露」什麼人性之惡。認為這是「惡」的人首先有一種虛妄的認識,認為人性本善,或者殘暴是不該存在的「骯髒」的東西。不要低估了人類,如果只有「善意」而沒有嗜血的精神,人類就撐不過農業開始之前的幾百萬年了。
三分之一處,本該最有看點的黑人瞬間變壞,觀眾便看到了結局並失去耐心。 此後發生的事件只有程度上的升級,沒有實質上的變化和轉折,因而只是漫長的重複。
改編所做的幾點假設也很不合理,受試者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拿到報酬,而「暴力」和「有人逃走」會造成「所有人都拿不到報酬」的嚴重後果。這樣的前提下,相安無事的合作是雙贏的最佳策略,這一點並不需要複雜的推理,而是非常直觀。然而我居然沒看到一個人提起過,獄卒在過癮的同時,彷彿也沒有真正地擔心過。
受試者全都是為了錢甘冒風險的社會邊緣人士,談不上精神多麼地「健康」。最早挑起暴力的金髮小哥明顯原本就有施虐傾向,想讓觀眾產生驚嘆感的黑人也開始就一副壓抑得馬上要爆發的樣子。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好人」,或者說是否對他人有「施善」的傾向,並不是看他是不是跟媽媽一起住,是不是嘴上說著「上帝」「至善」。因此影片達到的效果不是「一群正常的、健康的人,在進入一個虛擬的施虐-受虐環境中,真的變成了施虐狂和受虐狂」,而是「一群處於社會邊緣和情緒邊緣的男性,在被放到一個無法制無監管的真空中,而產生的暴力行為」。要不是實驗方把他們人為分成兩派,最後的效果大概是混戰,或者結成小團體。這樣的結果什麼也沒有「揭示」,而是再正常不過。
包括影片所參照的原實驗,也是可以商榷的。什麼叫做「精神健康」,一個在筆試中選擇類似「不會傷害別人」選項的人,在被創造了可以傷害別人而不受懲罰的條件之後,真的傷害了人,這很震撼嗎。難道:「精神健康」意味著「完全沒有惡的成份」嗎?難道存在著一個真正的人,他的身上完全不存在「惡」的成份嗎?難道:「惡」是完全多餘的東西,理所應當必須從人類的組成中完全挖除嗎?
這類以「人性」之類本質命題為主題,還把主題明明白白甩出來當招牌的片子非常難拍,對劇本作者的思想深度、以及對該命題的了解理解分析都要求極高,輕易不要涉及。但這類片的優點是容易拍得純粹,形式新穎明確,內容一般有衝擊性並能走到某種極端,又多少有一定的意義,能夠吸引一部份觀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