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寂寞星圖--Maps to the Stars

星图/寂寞星图(台)/堕落星图(港)

6.2 / 37,516人    111分鐘

導演: 大衛柯能堡
編劇: 布魯斯華格納
演員: 茱莉安摩爾 蜜雅娃絲柯思卡 羅伯派汀森 約翰庫薩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loom

2014-12-01 01:07:44

談何自由


當外地遊客攤開標識著明星住宅的遊覽地圖時,好萊塢成為一個他者構建出的「想像的共同體」,一個閃閃發光的幻想王國,一個角色扮演遊戲,新玩家從好萊塢山的巨型燈牌開始,經過無數的任務對話,企圖成為NPC中的一位。這個王國因電影而誕生,孕育出無數偉大的電影作品,又逐漸演生成一個只關乎聲名與財富的怪形,重新被投映在螢幕上。
因此當星圖成為影片的核心概念,柯南伯格的這部電影被順理成章地作為對好萊塢的諷刺成立,當導演與編劇對此表示否定時,它又成為一個指涉西方當代文化,名利浮華這樣一些籠統概念的寓言,擺在了相應的影片序列之中,從《甜蜜的生活》到《名人百態》、《在某處》,不同的風格、狀態因相似的人物群體被聚集在一起。這兩個定義都太過容易了,因容易而顯得粗暴,襯得影片只剩奇情和扭曲。
柯南伯格的前作《大都會》幾乎整個片子都發生在一部加長的豪華轎車上,窗外是光怪陸離被指認為紐約的多倫多,無數的概念、隱喻鑲嵌在唐德里羅精確審慎的台詞里,往理髮店途中的心不在焉的富豪是這現代性「風景」的一個觀察者,圍繞他的人事都是從人類心靈指向現代性風景的一個窗格,世界與豪華轎車籍此形成了緊密的聯繫。
顯而易見的是,《星圖》並非如此,它與柯南伯格過去的大部份作品在影像風格甚至故事結構上都有所區別,展示出一種看似都市神話的現實主義,古怪角色的生活化表演、散漫的好萊塢日常、略顯電視化的視聽語言,即使劇本中存在鬼魂,其戲份也被大幅壓低,並未試圖營造出特別的詭異感,而融合為人物心理症候的一部份。
角色浮躁失衡的心靈狀態、亂倫變異的人際關係與視覺上整齊、簡潔、禁慾的環境裝飾風格的衝突構成了一種現代特徵——人們主動選擇了被物化,重視外觀的秩序多過內在的秩序,將心靈問題的解決也寄託於一些淺薄的外在手段。年老色衰的女演員哈瓦那受制於事業下坡與童年陰影雙重壓力,心靈治療大師夫婦隱藏著兄妹亂倫的秘密又將知悉真相、放火毀容的女兒阿加莎視為生活的最大威脅,兒子——當紅的童星本傑受父母役使深陷名利場的規則。本傑主演電影名為《壞保姆》,在影片中的好萊塢,孩子們也從未得到合理的對待,因此成人們也是未能真正成人的兒童,他們像是巨型的雞蛋,隨時隨地會被輕易打破。人的成長過程是的這樣被徹底打散的,過早地進入畸形的價值體系與成人的不潔方式,如未成年童星們聚在一起將二十五視為幾近絕經的衰老年齡,藉一時的地位與名氣對他人頤指氣使、欺壓競爭對手。成人們都是「壞保姆」,「壞保姆」教育出畸零的下一代。
本傑的愛慕者因疾病死去,與女演員的愛子一樣成為好萊塢幽靈中的一員,這些幽靈汲取了《哈姆雷特》的表演方法,成為游離在好萊塢外的人,向對應的角色發出嘲諷、戳穿真相,甚至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引路者。
保羅艾呂雅的那首詩以自由為核心,呼聲看似光明正大,但究竟是如何與影片匹配著的,還是難以釐清的一個問題。阿加莎與本傑「繼承」了父母的婚戒,相偕死去,其餘的人物遭受一種「刻意製造廢墟」的摧毀,也有些來路不明,不過這究竟不是一條導演指出的自由之路,所以不深挖細掘,也並不能判定為疲軟結局,它更像一片迷霧,即使是死,也不過指向看似自由其實被內化的幽靈罷了。

其實是越寫越不明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