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健胃消食片

2014-11-26 04:54:58

關於《FRANK》的情節解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部片看了以後,我完全無法理解片中邏輯。懷著萬事萬物必有因果邏輯的觀念,我陷入了沉思,現在沉思好了,我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JON以為所謂天才就必定驚世駭俗,是超越一切的。但快結尾的時候FRANK的媽說了句大實話,Torment didn't make the music.There is always musical.
純粹的音樂理想追求是反神化、反膜拜、反地位觀念的。是融於萬物而非凌駕於萬物之上的。是平等而自然的。否則,就只會淪為世俗的玩物。而JON是有差別心的,他把所謂天才神化了。樂隊成員一開始就看出了JOHN與他們的本質差別,所以雙方之間的距離感是自然存在的。

開頭和片尾,JON一個是自己回家路上,一個是去FRANK家路上,都路過看到了同樣的兩件小事(小孩騎車,大人洗車)。這種典型的中產生活,是他的生活,也是FRANK曾經的生活。

JON和FRANK,是有相似之處的,比如他們都在類似的環境中生活過。但是區別在於,他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或者說,是生活選擇了他們。

FRANK因為先天的不同,所以與普世生活格格不入,過著「脫俗出世」的生活。而JON則一直生活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之中,太平日子過著嫌悶,心裡其實挺想一朝得志的,但是又沒勇氣為此豁出去拚搏。

FRANK為什麼會邀請JON加入呢?因為JON身上有他渴望的東西。我比較傾向的觀點是,FRANK一直都在逃避著或者說沒完全接受真實的自己。之所以帶頭套,是因為不想讓大家看見真正的自己,更想以頭套示人。我猜,他害怕嘲笑、譏諷、傷害。我猜,因為他的先天不同,他曾經有很不愉快的回憶。我猜,也因此他對人群既害怕又渴望認同。JON的到來,恰巧契合了他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懷疑。他的矛盾在於,樂隊的創作與普世認同之間存在鴻溝,他既希望得到公眾認同,又不想迎合大眾。所以他邀請了FRANK,希望通過他與樂隊的磨合,找到突破口。

片中有個情節,是度假村的現租人出現,一開始氣憤地要趕他們走,但FRANK出面把女主人說得淚流滿面,最後感動哽嚥著離開。我猜(只能說我猜,因為真不確定),FRANK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是個極其敏感之人,能一眼看透人心。然後我突然開了下腦洞,這是不是就是他的先天技能點,也是他一直不願以真面目示人的理由?他自小因為這個理由被普世誤解乃至否定,於是他隱藏自己,並對自我產生質疑。

然後是Don自殺事件。Don為什麼要自殺?在最後一曲合成後,樂隊眾人達到了一個創作巔峰。他們舉杯歡慶,但DON若有所思地飲盡最後一瓶酒。
Don自殺前一夜,JON和樂隊達到空前默契,還睡在一塊兒了。早上JON醒來,發現帶著頭套的DON自殺了。DON為什麼自殺的時候要帶頭套並打扮成FRANK的模樣?
注意,是打扮成FRANK的模樣,而不是只帶了一個頭套。請參見影片20:27分,與發現DON死時的46:27分,在DON死時,他身上的衣服是FRANK的(薄荷綠色開衫)。
他曾經說過「There can only be one Frank.」,最後一晚,我猜,他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FRANK。
而樂隊,只能有一個FRANK。於是他刪除了自己,並以那樣一種方式告訴大家,我是FRANK了。而除此之外,他無處可去。
(這是我所理解的他的邏輯,我自己也覺得有點扯淡啊,但我真這麼想。)
另外,他之前就企圖過自殺。但是僅僅是自殺,並沒有要打扮成FRANK的模樣。我猜,他之前的自殺是對痛苦的訣別,而最後的自殺,則多了一份靈魂的昇華。

然後我思考,為什麼DON認為樂隊只能有一個FRANK,甚至Clara也是,樂隊的每個人都如此認為。我猜,這個樂隊就是他們的王國,在這個王國里,他們全部人都認可了FRANK,FRANK具備的他們未必具備,而他們具備的FRANK都具備。FRANK對於他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出現了第二個FRANK,樂隊就會分裂。

樂隊成員們各自所經歷的種種尷尬,都說明了一點,少數派的痛苦。當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喜歡吃蘋果的時候,少數幾個啃樹皮的就被視為異類。異類活著痛苦,但是放棄啃樹皮也很痛苦。

DON死後,JON暴露了真面目(此處無貶義,客觀陳述)。JON想出名,JON想受膜拜。但這個價值觀,與樂隊眾人格格不入。JON一直、一直誤以為FRANK找他是因為自己有天賦值。一直到樂隊眾人離去,他與FRANK兩人一起登台,FRANK終於崩潰,忍不住說他的音樂是SHIT……

JON無疑是認為FRANK過去曾經歷過悲慘遭遇的,他認為是因為FRANK的悲慘遭遇導致了他的「精神病」。但FRANK是天生如此,而所謂的悲慘遭遇不過是因此導致的其中一種結果,並不是緣由。JON理解不了這點,甚至連FRANK本人也對此持疑。JON甚至聖母心發作想「治好」FRANK,最終導致FRANK再度(他曾將JON視作答疑機會,但他騙不了自己)逃走(此處逃走也指逃避自我)。

一直到JON見到了FRANK的雙親,他們告訴他,FRANK就是那樣,天生就那樣。這讓JON愚蠢了,啊,原來,原來,原來……他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啊!就好比客觀存在的兩種物種,你怎麼能強求猴子變成魚呢?

曾經看過有人斥責FRANK,說他是偽天才,中二,是不願面對世俗現實的懦夫。我不得不承認,人的主觀性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這種主觀,形成了思維上的盲區。缺乏對事實的尊重能力、理解能力。而這種主觀也有著一種相當偏執的邏輯,那就是:只要是我或者絕大多數人沒經歷過的,沒見過的,沒感受過的,沒聽過的,都是不存在的。

隊員離開後,FRANK終於得償所願和JON登上了公眾舞台。在上台之前,他還給自己化了妝,穿上長裙。我視之為「對公眾的討好行為」。但是一直到登上台,他終於HOLD不住了,他崩潰地說了真話,YOUR MUSIC IS SHIT. 並且發現,他要的是公眾能接受真實的他。而他不能接受,為了取悅公眾,而背叛自我。顯然,這兩者對於FRANK和他的樂隊而言是不可協調之矛盾。他之前一直沒有看清這個問題,至此不得不承認了。這也是FRANK最終回歸樂隊的直接原因。

而JON,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侷限。他終於清楚自己之所以一直過著沉悶生活又心有不甘原因只有一個,物種不同導致的能力侷限(我認為不是價值觀的追求不同,JON一直不得志,只是因為他不具備「得志的能力」,他可能會一時出名,但這絕非因為他的音樂實力。他的音樂根本上來說是「SHIT」,他也明白了這點,所以他放棄了想出名的念頭。)。他與FRANK是不同「物種」,所以不管如何努力或追求,都到達不了FRANK的境界。這,是他的侷限,這種侷限是客觀存在的,不受主觀意志轉移。

最後脫下頭套的不光只有FRANK,還有JON。脫頭套是一個像徵動作,意為:明白了我是誰。
兩人都認清了真實的自己,都真實地面對了自己。

出世的繼續出世,入世的繼續入世。一切回歸本來面目,一切本來就是如此。

我認為,這部電影試圖通過這個故事(或說是寓言),來辨析世俗觀與脫俗觀的區別,闡述它們各自的定義,還之於原貌。

——————————
這片看得好費神,好多細節仔細一想都飽含深意。我一直覺得導演通過細節,表達了很多資訊。但片中角色的思維邏輯太獨特,朝他們的思維入手思考問題太特麼繞了。更別提片中所謂的普羅大眾更不可能花心思去想「他們怎麼想」。這也是他們的「弱勢」所在。

——————————

人類社會講求「集體主義」,當個體出現極端的步調不一致時,就會被視為「異類」。
有了「精神病」,去看醫生,是為了撫平傷痛,更好地生活。
但如果有些精神病,不需要所謂的「治好」,只要放任其自由便可讓其自安呢?難道為了看起來步調一致,所以才要「治好」他們嗎?
他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截然不同。為什麼我們不能尊重他們的世界?
為什麼要給不同生存狀態的人貼標籤?為什麼他們與眾不同就是「有病」?
人真的是一種很主觀、很主觀的生物。主觀到以為萬事萬物自己是主宰。但偶爾在空曠星空下仰望,不覺人類只是天地間過客,憑什麼這麼拽……

——————————

FRANK的原型:Chris Sievey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_Sievey#Frank_Sidebottom
Frank Sidebottom
The character was instantly recognisable by his large spheroidal head, styled like an early Max Fleischer cartoon. This was initially made from papier-mâché, but later rebuilt out of fibreglass.
Frank, usually dressed in a 1950s-style sharp suit, was portrayed as an aspiring pop star from the small town of Timperley near Altrincham, Greater Manchester. His character was cheerfully optimistic, enthusiastic, and seemingly oblivious to his own failings. Although supposedly 35 years old (the age always attributed to Frank irrespective of the passage of time), he still lived at home with his mother, to whom he made frequent references. His mother was apparently unaware of her son's popularity. Frank sometimes had a sidekick in the form of "Little Frank", a hand puppet who was otherwise a perfect copy of Frank.
Comedy character Mrs Merton started out as Frank's sidekick on his radio show Radio Timperley, and the similarity of the characters is evident, exuding a sense of great ambition which belies a domestic lifestyle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Sidebottom's former Oh Blimey Big Band members include Mark Radcliffe and Jon Ronson,and his driver was Chris Evan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