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92班--The Class of 92

92班/曼联92班/曼联92黄金一代

7.9 / 8,656人    99分鐘

導演: Benjamin Turner Gabe Turner
演員: David Beckham Tony Blair 丹尼鮑伊 Nicky Butt 艾瑞克坎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尼克霍恩比

2014-11-25 18:20:47

What gives ManUtd their Britishness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氣呵成看罷此片,最大的一個直觀感受就是:You don't have to be an United fan to appreciate this.作為一個名義上的阿森納球迷,一個不太純的泛英國迷,我躺在床上看完碟片,忍不住跳下床來給導演一個起立鼓掌的待遇。

這一對導演兄弟做的最棒的一點就是給這部足球紀錄片注入了一點更宏大的社會視角,能把Danny Boyle和托尼布萊爾請到採訪真是錦上添花。如此一來,不光是曼聯球迷,甚至不是球迷的觀眾也能多多少少把92班的故事relate到自己。

我在上一學期和一個授課的凱爾特人球迷老師關係特好,每週下課後必聊一會再散。記得有個懶洋洋的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倆隨意地從凱爾特人侃到曼聯,我便拋出了一個積鬱胸中已久的疑問:「為什麼在這麼多豪強當中,偏偏是曼聯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大不列顛的球會?是什麼賦予了曼聯這所謂的虛無縹緲的英國性(Britishness)?」

這老師的回答倒很乾脆:因為曼聯歷史的這兩次大事件—— 慕尼黑空難和92班,都在英國社會能激起超越足球範疇廣泛的認同。凱爾特人其實曾經也有過這樣的歷史機遇,1967年,11位來自格拉斯哥30公里範圍內的首發隊伍用積極進取的足球擊敗巔峰時期的鏈式防守大師國際米蘭奪取歐冠。可惜「里斯本雄獅」的故事最終還是沒有讓凱爾特人征服全英國新教徒的心,這是另話。

慕尼黑的慘案按下不表,這部片子倒是開啟了我看待92班的另一個視角。作為背景出現的零碎片段絕非可有可無的點綴。1992,多麼特殊的一個年份,伊莉莎白女王稱之為Annus horribilis,街頭充滿了血光之災和破碎的心靈。這六個青年隊員就是在這樣一個不破不立,百廢待興的年份奪取青年足總杯,悄然上路的。柴契爾留下的萬千孤兒們從這一年開始治癒的過程。「石玫瑰」在這一年開始走出國門,更年輕的綠洲才剛剛露頭,將來註定要以更驚人的震級搖動這個世界。經歷過漫長的陳腐發霉的80年代,英國需要做點什麼,砸碎一些保守黨的柵欄來透透氣。還有哪個城市,能比西北重鎮曼徹斯特更適合這個角色的?這個以working class和Northern Soul自豪的工業城市,你走在市中心鬧哄哄的皮卡迪利花園彷彿都能聞到煤渣和蒸汽的味道。況且這是一個傳統的英國城市,新教徒保皇派還是占主流,比起不遠處的移民港口城市利物浦更英格蘭。上帝說,英國必需要搞一搞新意思了,於是曼徹斯特在足球和音樂這兩個最重要的流行文化層面傾盡了所有能量,讓你爽帶你飛。

命運更巧合的安排在於片子裡打的一手好醬油的托尼布萊爾。1999年三冠王那時的足總杯決賽,這貨居然以一個紐卡偽球迷的身份坐在了看臺上。這個牛津讀書期間就有點叛逆不太正經的年輕人步入政壇的方式,竟然和貝克漢姆打入足球界和時尚圈的范兒異常地相似。1997年大選那次工黨史詩般的勝利,恰似小貝在中圈打進那個吊射以後笑盈盈地抬起臉來,明媚的陽光下驚現一張帥的髮指的年輕面龐。這一刻,你知道整個世界都在他的腳下。1999年,當這幫小子在曼聯成就神聖偉業時,布萊爾的new labour也在英國閃閃發亮著。這一年,蘇格蘭議會在三百多年後重開,彰顯布萊爾放權的魄力;在國際上,他和好基友柯林頓合夥教訓了下野蠻的塞爾維亞人,新自由主義的「第三條道路」看上去前途正好。我可以體會得到那個年代英國人的血脈僨張的幸福感:足球音樂和政治,這三個除了天氣以外最重要的生活層面,都在進行著正能量爆棚的革「命。驕陽正好,明天彷彿是金子鋪就的。

所以你懂了嗎?一個俱樂部要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其實和獎盃數量,足球風格和戶口本都沒太大關係。所以阿森納這種成天想著只要培養出威爾謝爾拉姆塞就能成為更英國化的俱樂部簡直是圖樣圖森破。曼聯的Britishness,無非就是其俱樂部歷史最黃金的一段,恰好和整個國家運勢上升的這一段時間重合。更重要的是,在成績之外,92班的故事更有人性的感召力。這是六個背景普通的工人小孩,操著平凡的口音,和普通英國人一樣努力工作,最後在英國人心裡最敏感自卑的歐陸取得成功的故事。這裡面有才華,勤奮,帥哥和朝氣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幸運。命運是如此眷顧92班,讓他們成為整個英國文化復興大潮的重要一份子,讓即使不看足球的英國佬回想起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時,都能想到他們的名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