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Rise of the Legend

黄飞鸿之英雄有梦/黄飞鸿/

6.4 / 4,071人    131分鐘

導演: 周顯揚
編劇: 杜致朗
演員: 彭于晏 洪金寶 王珞丹 井柏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取禾

2014-11-22 03:30:01

黃飛鴻之道貌岸然的鬼腳七前傳


首先,其實,看過預告片,看過花絮,看過劇照,就大概能夠知道,一個滿身血肉模糊像屠夫的肌肉男,再搭配上「英雄有夢」、「黃飛鴻」這樣二五不著四六的關鍵詞,做出來的肯定是一鍋亂燉。所以去電影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被周顯揚打一記悶棍的準備。
說到這部電影的劇情,用已故武林宗師劉家良師傅的話,「我們洪拳十萬弟子都會笑死」。故事是這樣的,頑皮少年黃同學為父報仇,潛伏到黑幫老大雷老闆兒身邊臥底,在「英雄有夢」的he-xie口號鼓舞下,最終一邊殺人一邊還完成了弘揚主旋律的艱難任務。

電影看完以後,我深深敬佩導演周顯揚,作為he-xie社會高級黑,他親身用自己的電影把洪拳宗師黃飛鴻打造成了滿口仁義道德實質上殺人如麻的清朝版傅紅雪。想想從關德興、成龍、王群、季天笙、李連杰、趙文卓等以來,歷代黃飛鴻的數百部電影湊起來,都沒有這部電影裡黃飛鴻口蜜腹劍。你如果不仔細看,經常會產生幻覺,以為是少年鬼腳七前傳。
不知道這部電影最終的票房怎麼樣,但從情懷上,陳可辛的《武俠》、路陽的《繡春刀》、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甚至是陳德森的《一個人的武林》都可以把它秒成渣。不過看看編劇杜致朗女士的幾部武俠片,《蘇乞兒》、《霍元甲》你就知道,她幾乎是以禍害糟蹋武林豪傑而出名。在劇情上,它的缺陷倒是值得原諒,因為同期還有《劍河》、《永春白鹿拳》這樣的無厘頭嚴肅武俠片鋪道,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說飽滿有點兒發育不良,說缺陷又有點兒猶可原諒。
前不久看蘆葦先生的《電影編劇的秘密》一書,提到編劇最重要的是對「類型」的認識要清楚,《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以及類似的功夫片,關鍵就在於對類型的認識不足。以徐克的《黃飛鴻》三部曲(去掉趙文卓續拍的那幾部)為例,它就是標準的武俠功夫片,它切中的無外乎是三個類型:武俠、功夫、歷史。現在的很多編劇,都在做武俠片,但是不明白俠,不明白功夫,更不明白什麼是武俠和功夫。

在《史記》里,太史公曰,「俠以武犯禁」。寥寥五個字,定義了俠,俠就是脫離於政府的暴力機關之外,維護社會基準道德的群體,小處說:「抱打不平」,大處說:「保國安民」。徐克說自己是「武俠世界的男人」,他骨子裡有武俠的根,不管是《黃飛鴻》還是《狄仁傑》,男主角身上都有一股悲憫的氣質,這就是俠的氣質。所以《狄仁傑》系列歸納起來,就是一部武俠、功夫、歷史、懸疑電影,類型非常清晰。
現在很多人都在叫囂武俠片的沒落,但歸根結底,是武俠片越來越虛幻、越來越不腳踏實地。以拍攝出《倩女幽魂》的程小東來說,竟然也拍出《江山美人》這樣不知所謂的電影,就可以看出香港影人的迷失。這種迷失也體現在《四大名捕》的火鍋、《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的招牌街上,電影的真實不在置景、道具上,而在社會氣息和人物氣息上。以杜致朗老師的劇本來說,經常會充斥著瓊瑤式的歷史妄想,這是老港片模式下的癥結,一如霍元甲的失憶、蘇乞兒的精神分裂和黃飛鴻去臥底。
以劇作成功、票房失敗的幾部武俠片為例。《武俠》、《繡春刀》而言,都是有武俠的皮,沒有武俠的肉,電影本身品質是好,但你既然是武俠片,就要有俠氣,要讓入場的觀眾感受到俠客鋤強扶弱的痛快淋漓,一部是家族宅鬥,一部是公務員逆襲,換成任何的武俠迷,花了錢進電影院你就讓我看這個?甄子丹的《一個人的武林》,是有些氣息的,糟糕在於,太侷限於好勇鬥狠和江湖仇恨。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是近年來最有可能挽救武俠片的作品,可惜的是,太兒女情長,太民國,太逝去的武林了。丁連山和宮寶森那條線沒有鋪開,張震那條線沒有舒展,實在是尤為可惜,武俠的世界,不外乎英雄之間肝膽相照,敵我雙方也難免惺惺相惜,不畏強權,除暴安良。沒有了這些,再漂亮的身手打出來,都是花架子,就像是撒豆成兵的紙人,一捅,它就破了。
但《一代宗師》最大的優點,也是港式武俠片丟失的魂魄,真實。正如李連杰的黃飛鴻可以飛簷走脊,可以飛來飛去,但是街巷鬥毆、販賣人口、金山夢、白蓮教這些元素都是真實的,即便是獅王爭霸,也是從歷史角度去開發,只是到後來的《王者之風》里搞出萬國賽獅是真正走火入魔了。而在《一代宗師》里,葉問金樓比武、宮二東北除惡再到武林宗師們流落香江,都很真實,既有歷史痕跡也符合劇情需要,即便是虛擬的人物投放在真實的歷史裡,也會顯得飽滿。
再看看周顯揚和杜致朗這對夫妻檔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讓黃飛鴻去臥底,還要摻和到碼頭黑幫火併里,一來完全不符合歷史,二來也不符合劇情,生拉硬套,可嘆可笑。說到港片的滑坡,其實是從香港影人反英雄情節開始的,壞人不完全是壞人,好人不完全是好人,每個年輕電影人都迫不及待去打破舊有的戲劇套路。這種追求本身是沒有錯的,所謂「不破不立」,但這裡有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很多電影人並不具備成熟的能力,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規矩,就要去破壞規矩了。就像很多先鋒畫家,他們或許並不知道,一代宗師畢卡索先生,最早是古典學派的忠實擁躉,之所以會超越傳統,首先在於他能夠熟稔地駕馭傳統。
於是,很多的電影人都迫切地想要塑造出「反英雄的英雄人物」,就是說,還沒有來得及塑造出自己的陳家洛或者袁承志,就要急著打造一個韋小寶。結果可想而知,很多的香港電影人都迷失了,拍出的電影一部不如一部,也就此葬送了作為東方好萊塢招牌的功夫片。回首過去十幾年,中國電影拿得出手的功夫片,居然只有徐克的電影和一部《葉問》,你可以說時無英雄豎子成名造就了甄子丹,但葉問確實值得稱道。
《葉問》是一部標準的、傳統的、規規矩矩的武俠功夫片,摒棄了新世紀功夫片中幫派鬥爭、報仇雪恨、風花雪月的場景,回歸傳統,紮紮實實地做足了武俠、功夫和歷史這三個點。葉問是個傳統的俠客,謙卑、善良,功夫出眾,同情弱者,有一種植根於中國傳統道德的儒家氣質。這部電影放在二十年前,只是普通的港片,放在如今就顯得難能可貴,因為它老實誠懇地做了一部武俠片,沒有炫技和革命,或許好多人已經忘記,俠客,本就是傳統中國文化中的東西。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葉問》是一部痛快的電影。中國文化中之所以出現俠客,就是因為俠客的痛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部電影最後看似落在民族大義上,其實,還是在「鋤強扶弱」上點題。俠客,就應該做俠客本應該做的事情,《逝去的武林》中記載民國宗師唐繼祿先生教育弟子,真正的俠客面對個人的榮辱可以忍讓,面對欺壓良善和國家苦難的時候才應該憤然出手,換言之,學武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快,而是俠客真正的使命。

竊以為中國曆史上的俠客精神有幾個階段:一是秦漢之際,「士為知己者死」,和「俠以武犯禁」,千金難買一諾的英布是代言人;二是元明之際,該出手時就出手,仗義疏財,鋤強扶弱,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屬於這種;三是清朝到民國,家國天下,像大刀王五、霍元甲、杜心五是一類,到這裡,中國傳統武俠精神幾乎已經融為一罈,既有鋤強扶弱,更要保國安民。
我始終認為,有《葉問》和《龍門飛甲》、《狄仁傑》系列、《一代宗師》的成功,中國武俠片依然有它的市場。問題在於,是否有電影人願意踏踏實實地靜下心來,看看書、認認字,不要總是在超人、蝙蝠俠、蜘蛛人、X戰警或者馬特·達蒙身上尋找中國俠客的影子?

在百度隨便搜索一下就能知道,有多少網友在夜深入靜之時,找出幾十年前的老片子,聽到一句「少年子弟江湖老」,就會忍不住淚流滿面。

最後,特別再想問周顯揚導演伉儷,能感受到在《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的結尾,孫中山口吟「但願朝陽長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的那股悲壯和蒼涼嗎?
那,才是武俠世界的魅力。

PS:最後,給這部電影三星的理由是,一個努力的彭於晏,表演還算到位的王珞丹和angelbaby,以及現在演反面角色完全能鎮得住場的洪大叔。

又PS:之所以又減到兩顆星的理由是,不小心刷了二遍,發現給三星都真的多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