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賞影獵人

2014-11-15 04:06:40

不是神作,可以神作,諾蘭的質變


12日上映恰逢期中考,兩天的煎熬終於換來強勁的高潮。

它不具備一部神作該有的樣子,或許是因為它的直白、一二三幕的套路化,它擁有諾蘭所有作品中最充沛的情感。
它的最後一幕不再是絕望的醒悟、不是迎光衝出的蝙蝠戰車、不是搖曳卻持續旋轉的陀螺,它的最後一幕竟然邁向赤裸的希望。
它揉合了太多前人的影子,它在詮釋那個老調而永恆的主題,它真的沒有帶給你所期望的、預料的、想要的、怒打五星的快感。再引向超脫的邊際之後,緊接著的,竟是回到人類自身。

當下,它已經了席捲一場風暴,但任何的諾吹、腦殘粉都難以斷言它是什麼,這不是我們熟悉的諾蘭,撼動之餘,一切都被刷新了,但絕逼只是刷新而已。

只敢說它不簡單,真的不簡單。

都說諾蘭的野心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基本贊同這句話。這也是我認為從影迷群體的角度上看,足以概括《星際穿越》的評價。在諾蘭的作品當中,儘量綜合由內至外的每一個方面,個人最喜歡的應該會是《致命魔術》。然而客觀的是,即使是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我認為諾蘭的作品之間幾乎是沒有可比性的。每一次他都在不同的層面進行強有力的探索,而多次重複的視覺效果、線性敘事、高低潮的佈置,其實都是媒介而已,那是屬於他擅長的表達方式。

論線性敘事的運用能力,拿出巔峰的《記憶碎片》,或許都不如《撞車》;論視覺效果,拿出這次超越《全面啟動》的《星際穿越》,他有媲美他所膜拜的庫布里克嗎?幾次接近超越的那些鏡頭,也只是在當代技術包裝下的高度致敬。那為什麼還是把他捧成最喜歡的導演,作為一個遊走與腦殘與不腦殘邊界的粉絲,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諾蘭沒有止步於浮誇的花招,他一直在運用這些,表達他自己的東西。令人驚喜的則是,每次探討的角度都不一樣,看不到他在一個洞子裡做重複的挖掘,一部片子,挖一深坑,下部片子,咱別處挖。舉例《全面啟動》,對於一個人在夢境中映射的所有來自於自己的性格分裂、情感的多維度歸宿讓人不由得膽寒:或許眼前構架的所有事物與人設,都是「我」自己的幻想,來源於自己的慾望與渴求以自欺的渠道成為千千萬萬的投射物,搞不好,若是夢境能有最外的那一層,或許只存在著自己的靈魂,肉體都會腐化,一切皆是浮雲,土崩瓦解的世界,都源於自己的幻想,幻想後的自我欺騙,讓我們對眼前的一切深信不疑,彷彿「我」投胎於此的一條生命,其實真相可能就是人性中最畏於觸碰的東西:孤獨。

回歸正題,為什麼評價諾蘭變得與以往不同,不是說每次都有不同嗎?這裡的不同就是指另一方面了,那就是他的野心。起起伏伏直到上一部作品《黑暗騎士崛起》,許多人說粉轉路人,或許多出於對這個系列的前作《黑暗騎士》的相對下坡化。其實對於《黑暗騎士崛起》大可不必嚴格相待,作為一個系列的終曲,敢情諾蘭在這部電影的創作中抑制了他慣有的作者性,而把重心偏向於影迷的需求。移開了這部例外,開始直線對比。《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全面啟動》都極具代表性,不同角度的探討都是直擊人心,而《星際穿越》的最大不同在於其表達的支點相比以往的一部就位要多的多,父愛、生存、末日、探索都是可以並排羅列出來的主題,一部電影的容量承載多個維度的思想,是諾蘭在這次創作中最大膽的突破。這裡聲明一個與許多影評人不一致的私人觀點:並不讚同是以科幻的外套唯獨去刻畫一個父親愛兒女的故事。情感是推進,但沒有成為電影的心臟,老實說,《星際穿越》的心臟有很多個。諾蘭在之前的雜誌訪問中說「《全面啟動》是向內探索,《星際穿越》將會向外探索」,那就意味著不會只是一句台詞(愛是唯一超越時空維度)可以承載的。馬特·達蒙所飾太空前輩代表著凡夫俗子的本性敗露,無法面對孤獨而違背良知發出適宜生存的偽信號,他在道出真相前曾說:「原諒我對於再次遇見人類是感到多麼幸福」,這是諾蘭對於末世探索者的內心構想,他的形象並不代表著邪惡,換成你我凡夫獨住一顆星球,你敢保證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源頭本是人之常情,做出來,卻是喪盡天良。兩人在茫茫外星上摔跤一場,是人性本能與理智的衝突,而這兩人,卻都是想回家的人。這一部份讓人直接聯想到鄧肯·瓊斯的《月球》,探討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諾蘭卻用幾分鐘就釋放了我當時看《月球》壓抑著的情緒,《星際穿越》短暫一幕,已經是對前者的概括與秒殺。

另外,年逾八旬的女兒和顏值正旺的父親相遇,鋪敘已久的思念之情沒有被過份的煽動,點到為止時便立刻提到了一個新的命題,女兒墨菲已經變得淡然,父女間私人情感的宣洩卻止步於她的一個要求,那就是讓父親去救遠在另一星系的布蘭德(安妮·海瑟薇飾),侷限於父女的愛嗎?遠遠不止了。在此就不多講,相似的例子在電影裡有太多太多,每一個情節的變動都有獨到的意義,這就是諾蘭相較以往大幅度擴張的野心,不再是深挖一個坑,轉而一次轟炸幾個大坑,169分鐘的容量承載著多角度的主題,眼下真的只有諾蘭能夠做到了,何況我們還沒結合到商業那一部份。三四星的評價都可以理解,潛意識是對諾蘭這個個體的要求,今天作為一直以諾蘭腦殘粉自居的我,以不腦殘的口吻斷定:《星際穿越》五星穩坐。

其他的方面,馬修顫抖式的抽泣讓你不得不跟著哭,海瑟薇戴上宇航頭盔真的很美,三個探索的落腳地裡面,每一幀都是壁紙。然後,漢斯季默又值得一提了,這次帶來的配樂跟著諾蘭一起飛躍,以前你配合電影聽也好拿來單曲循環也好,有時候配樂都超脫電影了。這次用各種古典樂器以極其單一的方式完全成為電影適可的配料,抽出來聽逼格要很高啊,各種不和諧音和類似《計程車司機》的噪音式配樂都是直逼他的人生新高峰,不過目測不是奧斯卡的菜。

《星際穿越》哪裡有奔著《2001:太空漫遊》而去,或許諾蘭也沒有能力那樣做,又有多少人希望他去做複製的事情呢?意義何在?諾蘭喜歡2001和庫布里克,或許只有表達的方式受到影響,核心的部份,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請問神作的概念是什麼?有個模板可以刻豈不是人人可以拍神作了?《星際穿越》絕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神作,因為它是足以拿它自身當里程碑的神作,時間的沖刷不會證明它的地位,因為當後人翻出來朝聖的時候,會發現它就代表著時間。

2014.11.14 文/@賞影獵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