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洞頻率--Frequency

黑洞频率/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7.4 / 116,128人    118分鐘

導演: 奎葛利霍里
編劇: 陶比艾瑪李奇
演員: 丹尼斯奎德 吉姆卡維佐 安德魯布瑞格 Elizabeth Mitchell (Ⅰ) 諾亞艾莫瑞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姜不停

2014-11-14 04:17:12

《黑洞頻率》:同歲父子的隔空對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姜不停 因為迷上JC的關係昨天又重新刷了一遍《黑洞頻率》。第一遍看《黑洞頻率》是在《蝴蝶效應》、《無姓之人》這些影片前面,看完後兩部以及其他後來者,再重刷前者,突然就覺得少了些味道,少了些悲劇性的宿命味道。而聊起人生,聊起選擇,不用悲觀視角多少顯得敷衍而不誠懇。

《黑洞頻率》本身或許也無意糾纏於形而上的問題,它混合了非常多的元素——科幻、懸疑、刑偵,還順手出了一張老少咸宜的親情牌——這是一部商業片元素的盛宴。這類題材的前輩和後生常常是把重心放在討論關於人生選擇的哲學問題上,而它不操心這些文學或哲學沙龍上的話題,它要人看得驚心動魄而又心花怒放,至於哲學問題的答案,只告訴你一句「人定勝天」。

所以與其探討這個改變過去而影響未來的模式本身,倒不如看看這個模式在《黑洞頻率》中是怎麼被具體處理的。不同於《回到未來》《蝴蝶效應》《羅拉快跑》《時間旅行者的妻子》等等影片,《黑洞頻率》並沒有出現人穿越的橋段,真正穿越的是聲波。這就避免了自己和自己臉貼臉的尷尬,但同時還是會帶來另一種戲劇化的場景:年齡相仿的父子隔空對話。這才是真正讓我驚喜的地方。

40歲的加繆曾經來到自己29歲便在戰場上過世的父親的墳墓,感覺到自己已經比父親還要年長,巨大的震撼侵襲了他的心。John在電波上聽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父親的聲音或許也有某部份心情與之類似:他無緣在父親的陪伴長大,卻意外地與自己年輕的父親交談:興趣、工作、愛情、人生。電波那頭的人與自己年紀相仿,卻因為是自己記憶中模糊的父親,而真切地有敬畏的心情。同時,John也不是唯一意識到這點的人,父親同樣也明白這是自己長大了的兒子,甚至有點手足無措地說「啊,chief你真的長大了」,不確定地問「你仍然是我的chief吧」,笨拙如同許久不見的遠房親戚。看過太多穿越的人憋著無法吐露真相,這一幕簡直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兩人第一次改變歷史後的徹夜長談是最讓我動容的一部份,一點點詭異,但是很溫馨。眼前這兩個人是父子?是兄弟?這種父子間兄弟般的感情在現實中也許多少只是一種形容,但在電影裡這種極端的設定中表述得如此準確。
 
    戲之外的遐想空間才是真正出彩的地方。想像一下,父親看著自己兒子長大,眼前的人同時是自己的兒子和救命恩人,這種戲劇化的認知叫父子情變得更加和諧同時又微妙。而他自己,必須以強大的意志力戒菸,小心謹慎地活下去以救兒子。儘管在電影中,殺人犯手的萎縮、房間變得豪華看來只是一剎,如同對John,電波的延續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但對於父親,與年齡相仿的兒子的隔空對話持續了半輩子。

寫於2014年4月14日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2417278/blog/776771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