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老巨

2014-11-13 00:53:35

我不喜歡《星際穿越》,它不是一個好的科幻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不喜歡《星際穿越》,它不是一個好的科幻故事。

【先給個科學界的吐槽吧,索恩只是眾多科研人員的同事而已,不是神,而且除了黑洞物理,還有很多別的方面是索恩顧及不到的。

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479/】


片中給出的核心危機是:地球的所有糧食因為一種枯萎病減產,恐養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減少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個有關空間的方程,這個方程已經被基本麥可凱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來了,就差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叫做量子數據,只存在於黑洞的視界內部,按照現有理論這組數據無法取出。這是plan A,是為了解救全人類。還有plan B,就是通過蟲洞,把人類的火種:五千個受精卵發射到遠方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這相當於拋棄大部份現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類的文明火種。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政府關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計劃,NASA變成了地下組織,專門幹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槽點太多,首先是糧食不夠吃,把全人類搬上太空算哪門子解決辦法?太空中哪裡有空間種糧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種高太多。再說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會被帶到太空中去嘛?至於植物的減少會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沒有氧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就算是要去找什麼宜居星球,改造一個陌生星球的環境會比改造跟來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態圈的地球更容易?那個行星還是在黑洞旁邊啊。。所以plan A想達到的,解救全人類的目的,只能靠治療植物的枯萎病解決,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用太空技術去解決人類存亡的問題,那麼只有plan B是說得過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別處尋求生機,拋棄地球及其人類。

然後就是主角拼死撲進黑洞利用隱喻發給她女兒的,用在解空間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數據,到了我也沒發現這玩意兒是幹啥用的。按片子所說的,這個數據可以用來解一個方程,解出來然後,然後呢?為什麼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機就都被解決了?諾蘭試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頭,扯了很多黑洞,空間,時間的幌子,結果主要危機落腳在生物學上,最後把觀眾的注意力用父女關係吸引過去,而把一開始設置的劇情衝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決辦法這麼不負責任地就掃到地毯下面去了。衝突是這樣層層被轉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數據>主角掉到了黑洞裡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數據拿到了,傳回去了,危機解除!

有人可能會說,科幻片就是這樣,不需要什麼邏輯。在虛構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這樣的,2001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裡面的科學技術硬傷非常少,是因為有Arthur Clarke把關的結果。其次,邏輯硬傷出現在最主要的戲劇衝突之上,這跟科不科幻已經沒什麼關係了,這是編故事的問題。如果講一個這樣的故事,還要我們不去關注最主要的衝突點,核心的科幻點子站不住腳,整個片子的邏輯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這個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懷了嗎,情懷值幾個錢?考慮到大部份人沒有看過太多科幻作品,沒有形成硬科幻的審美概念,再加上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話,電影說啥他們就認為是啥,所以他們對邏輯漏洞的感受還不是很強烈,導致現在這個電影評分很高。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特別是在後半段,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喜歡裡面的特效,喜歡演員的表演,看著他們被這樣的故事邏輯糟蹋,很不開心。

而且,有一點讓我難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論計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幾下就能算出來,所需的數據用莫爾斯碼就能傳輸完畢,太空技術跟開賽車差不了多少,科學家太空人的身份抵不過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情人。我敢說,憑著從電影裡得來的印象,大眾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想法:科研經費給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員拿去吃喝玩樂中飽私囊了。憑什麼給你們那麼多錢,你們動動腦筋就能有吃有喝,這對你們還不夠好嗎。這個往偏執了去說就是影片對於科研工作的極端不尊重了,不過反過來想,人家這麼花大價錢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錯,我們正在造的便是那毀天滅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兒打哪兒,無所不能。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說要停電,我們就開動加速器,撞了點裂變元素出來點燈用。是的,我們就是這麼野。

我試圖用類比的手段表達一下這種難受,因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設定硬傷,在別人看來不太影響他們的觀影體驗。想像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修麥康納的國家正在遭受懶癌疫情的威脅,所有人都懶在家裡不上工,市場停擺,金融垮臺,眼看著所有人都要餓死了。馬修麥康納原來是一名政客,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始當一名快遞員,給患了懶癌的人挨家挨戶送吃的用的,維持他們的生命。因為大家懶,所以政府關停了金融機構,因為反正也沒有交易了。在全人類都快要懶死的危機之下,馬修麥康納發現了隱秘在叢林之中的紐約交易所,他們在密謀兩個計劃,plan A是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盤活整個金融體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尋找一片未被懶癌污染的潔淨市場,帶著貨幣的概念,到那裡去創造新經濟體系。馬特達蒙作為先遣隊,搶先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中的一個野人部落,向馬修們發信號,說那裡的市場特別乾淨,特別適合重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結果馬修麥康納放棄了別的幾個先遣隊發來的市場化信號,和馬特達蒙會和,結果發現馬特達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納雄奈爾了,市場毫無立足之地。這邊廂,麥可凱恩在執行plan A的過程中,一直困擾於計算大量資金注入之後會導致什麼後果,算到最後一步,發現需要一組數據,那組數據描述的是,看不見的手能產生的推力上限。而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麥可凱恩隱瞞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計算當中。最後的最後,馬修麥康納主動跳入一個市場內部,利用看不見的手,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幫助麥可凱恩計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這股異樣的市場波動,從而將看不見的手的推力上限數據傳送給她的女兒,一舉解決了那個方程,大量資金注入市場之後的結果能被成功預測。大家終於團圓了。劇終。

什麼嘛。懶癌呢?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嘛。

這個想像中的片子的一個場景:馬修麥康納的女兒皺著眉頭計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發給他的看不見的手的數據,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計算了起來:「不不,我們一開始的假設都錯了,這是一個e的負指數函數,所以積分沒有上限,而應該有一個下限,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手應該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後把白板從陽台上扔向陽光下的普羅大眾。

其實這個片子中的確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一開始造出的末世氛圍,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講故事的環境。只是諾蘭為了要給觀眾營造視覺奇觀,生拼硬湊起來一個有關蟲洞之類的劇情。我非常喜歡一開頭馬修麥康納開著破吉普捕獵無人機的橋段,原始的追獵,和高科技的獵物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兒顫。馬修麥康納駕駛著陸器入大氣層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經太空梭重返大氣層的減速招式,只不過電影做了酷炫化處理。方方正正的極簡主義機器人也特別萌,我不知道這個機器人的外形設計是否參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設定,其行為和性格設定是否參考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馬文的設定。每次那幾台方機器人的出場都會讓我特別開心。以及片子最後的殖民衛星。在高達中有著經典地位的圓筒形殖民衛星終於出現在了大螢幕上,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個圓筒狀殖民衛星的點子最初也來自於Arthur Clarke。

最後列舉一下其餘對主要劇情影響沒那麼大的硬傷

1.開頭離開地球的是分級助推的大型火箭,後來在1.2G的星球上,一個登陸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軌道了,那一開始地球上用那麼大的火箭是為啥?

2.枯萎病滅了小麥,現在開始滅玉米,據說最後能毀滅所有植物。真的有這種病可以傳染不同種屬的植物?

3.先遣隊去的幾個行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附近,那麼這個體系應該是以這個黑洞為中心,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沒有恆星的行星系統,怎麼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幾個行星的地表場景中,可以看見大氣的散射光(明顯是在地球上取景),說明有恆星存在,那麼恆星在哪兒?

4.如果這個太陽系確實有一顆恆星,那麼這個恆星有較大可能和黑洞組成雙星,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繞這個雙星系統的行星的軌道會較大程度地偏離圓形,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波動會很大,氣候會非常不穩定。再考慮到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恆星被黑洞擋住,就更加劇了行星的氣候波動,地表存在液態水的機率非常小。這樣的行星適宜人類居住,說啥都不信。

4.5.說道那個有水的行星,為什麼海那麼淺(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幾十麥克的浪?那麼高的浪,行進在淺水中,會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邊見到的,浪尖捲曲向下拍擊的浪,拍完之後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個浪經過主角們就直直的繼續前進了。

(有人說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長是半個行星周長,你不可能看見一堵水牆衝過來,你只能看見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個問題,據片中展示,黑洞週身環繞著發光氣團,如果這是黑洞捕獲的恆星物質,那麼這些恆星物質因為角動量守恆會形成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圓盤,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像條哈達一樣繞得哪兒哪兒都是。在黑洞捕獲恆星物質的時候,會放出極高強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線。這些輻射在主角兒們能看見黑洞的時候就把他們輻射死了,飛船幾毫米的鋁板(片中原話)根本不可能擋住這麼強的輻射。

(關於黑洞吸積盤的問題,就是黑洞吸引恆星物質產生的光帶,確實應該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處在黑洞後面的吸積盤的像會被彎折,看起來像是從黑洞的上下兩方向探出頭來。所以電影中的表現是沒有錯的。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630267第一個回答。)

6.馬特達蒙為什麼在休眠之前,就在他絕望得不知道會不會獲救的時候,還要費心給他的機器人身上裝個炸彈?當時打算炸誰?他為什麼要把馬修騙到一旁想搞死他?如果要奪取飛船,把馬修和黑人大爺騙到營地裡啟動炸彈倆人一起炸死不就好了?為什麼馬修(Mann博士)作為傳奇的太空人,在對接飛船主體的時候不能自己搞定氣密閘?為什麼氣密閘操作不當會爆炸?有可能有人說是內部氣壓把氣密閘沖炸了,但這其實這是不可能的。飛船內部一個大氣壓,這樣的壓差一個稍微有點強度的金屬構件都能受得了。我們實驗室給真空室直接開閘通大氣,也僅僅是發出咻的一聲,一個大氣壓真的沒什麼力道。

7.還是黑洞,潮汐力會把一切接近黑洞的物質撕碎。潮汐力是一個物體離黑洞的距離不同產生的引力差。物體根本接近不了視界就會被這個引力差撕碎掉。按照這個考慮,離黑洞近的行星,飛船,馬修麥康納,都逮死。

8.為什麼量子數據能用莫爾斯碼傳遞給女兒?假設一切時空穿梭,操縱歷史的設定都是真的,馬修麥康納可以向女兒傳遞資訊,可以利用手錶秒針擺動出莫爾斯碼,我們假設量子數據僅有1GB,也就是10E9byte,約等於10E10個二進位數,需要秒針擺動10的10次方次才能將量子數據傳輸完畢。片中的秒針擺動頻率為幾次一秒。計算得知,需要女兒盯著手錶數十年才能完成數據傳輸。有人會提出,量子數據的大小可能很小,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就傳完了。對此可以提供一些數據作為參考:LHC產生的數據率為10GB/s(2008年),也就是說一秒鐘就要傳輸10GB的數據。那還只是加速器內部的碰撞事件的數據規模,黑洞數據的規模無法想像。不過也有這樣一種可能:黑洞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參數:質量,角動量,熵等等,在其內部一切異質性都被抹平了。這麼說也有道理。也許那個黑洞的量子數據只是一串國標漢字碼,對應的是「仁」字,這麼解釋我也信。

9.利用行星乃至黑洞的引力彈弓來加速是需要精確計算軌道的。馬修麥康納最後關頭用目測的方式手動操控完成並軌,主角光環有點刺眼。

啊,好爽。

我沒有主要在談電影,沒有主要談文學主題。我在談硬科幻,故事。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