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葉

2014-10-31 01:06:47

關於identity,和迷惘少年的一段往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半段是瞎扯淡,後半段是劇透。不算影評,較長慎點。

如果說有哪一本書佔據我人生很大一部份,The Giver的原著算其一。
在電影院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我心裡狠狠地顫了一下。像是提醒我形骸放浪的日子早已過去多時,心情複雜。
小說改編的電影,原著讀者作為觀眾去看,總是期待很高。好在這電影在我這類精讀的看了之後,也算挺不錯的。

高中的英語課,有三分之二都是圍繞著identity這個論題展開的。這部《記憶傳授者》佔了半年。
多年以前,十年級的寒假,每人發下一本The Giver要求讀完,開學回來第一天就考試。
學生時代的寒假作業,你知道,誰要不是從開學前一天晚上開始讀的,誰就是煞筆。
可是你都不能想像當時我的英語老師有多變態。
一個加拿大紐芬蘭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的就是為了拿自己母語折磨一幫半大孩子。她出的題若非字斟句酌的讀完,根本答不上來。
奪麼脫離低級趣味啊。

順便一提,當時原著沒有中文譯本,唯一的中文化版也遠在台灣。2008年那會兒網路資訊量還沒現在這麼大,谷歌搜這本書,都不超過五頁結果。對了,那會兒谷歌還沒被大陸封。
好在每個學校都有那麼個傳奇學姐。
上一屆某學姐忙活了一個暑假,把這本書給翻譯出來了,自己掏錢印了300本準備賣學弟學妹。
學姐一再強調這是當時市面上唯一出現的譯本,所以定價50塊錢。沖的就是撈一筆,看準了這幫菜鳥會乖乖掏錢。
可學姐還是虧了。因為到了第二年,幾個英語老師突發其想湊了一桌,讓全學年一半的人去讀The Outsider了。
瞬間滯銷。
以上經歷如有雷同,你是我校友。

扯遠了。不過反正這也不是影評。
剛才說到開學考試,好在我也花了50塊買了本佛腳,讀了一晚上。自認為考試不虛。
但我剛才又說了,我英語老師有手腕。
事到如今已經不記得那場考試有多慘烈了,唯一銘記有一道題是:
問,第十一章的最後倆字是啥。
這他媽誰記得!
硬著頭皮交完捲兒我問了周圍人都是怎麼回答的。
有的寫」I forget」, 有的寫了「I』m sorry」,(估計都是心聲), 「All right」, 同桌寫了「Why me」, 后座寫「Good night」
她們問我寫了啥,我說「Fxxk off」
寫到這兒我好像知道為什麼我十年級英語掛了。
答案是「Forgive me」
我相信英語老師設置這道題是有目的的。因為「原諒」,「道歉」,「救贖」這些字眼都頻繁出現在這本書里。切題。
然後剛才那個寫了「Why me」的立刻舉手問,倆字寫對一個,給不給半分。

我的英語老師Ms. Tarrant有一個畢生的夙願,那就是成為一名話劇導演。彼時年逾36的她,仍然沒有放棄這個夢想。
她決定拿我們來實現她的戲劇夢。
考試結果出來之後,我們全露餡了,果然誰都沒讀。
英語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帶我們從頭學一遍這本書。
學了倆禮拜之後,她有一天興沖衝跑進教室,向我們宣佈,她預約到了下禮拜的多媒體教室。
給我們演話劇用。
她給全班分成仨人一組,每組演三章,一幕20分鐘以上。
我分到的是Rosemary那段兒。
由於這書里角色不少,三個人演不來,那幾章又是回憶跟現實穿插著來的,只能一人分飾多角。
我演兩個時空的記憶授予者。Rosemary和Jonas是同一人。Jonas他爹和Fiona是同一人,順便旁白。
估計這是《記憶授予者》最早的演繹了。比這電影都早。

腳本寫完了,戲也編的差不多,我們都非常苦惱Rosemary被release這段要怎麼演。
學姐的譯本里翻譯成了「救贖」。我覺得翻譯的還挺靠譜兒。畢竟要是直譯成「放逐」就太煞風景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release就是安樂死,但舞台劇實在沒有那麼酷的設備,表現不出來,加之對於原著的理解,我們討論了很久。
最後Nyah決定這麼演繹。Jonas在現實的時光里定格,在走向舞台代表著回憶的另一端,以Rosemary的身份繼續飾演。她接受到戰爭回憶,痛苦萬分,向giver緩緩跪下,雙手合十乞求救贖。
Ms. Tarrant對我們的舞台劇評價很高,說這一段救贖的戲很震撼,表現手法太棒。可惜最後她給的分數還是挺低的。
看劇那天她坐在台下除了打分,還不忘給自己帶了袋爆米花。
後來在我念高三的那一年,她跟學校申請真的去當了戲劇課老師。
你看,在這樣一個教師資源緊缺,隨心所欲的學校里,奇葩的事情常有發生。所以我從來不敢笑話別人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因為除了我的英語老師教戲劇以外,我的微積分老師,那個健實的黑人小伙兒,他還教一門體育。
後來每次路過她的戲劇教室我都默默向裡面的孩子憐憫地看一眼。

回想當時她給我們放過的電影,都是圍繞著identity這個主題的。如The Truman Show(楚門的世界), Gattac(千鈞一髮), Pleasantville(歡樂谷)等等。
而且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這幾部電影我看的都是刪減版。每次一快到福利情節的時候,都剛好下課了,等下節課再接著看的時候,老師已經滴水不漏地把那段跳過去了。
為了怕我們在青春期迷惘,她可是操碎了心。
要是問我她的良苦有沒有用,我只能說,還真沒用。
長大之後接觸的事情多了,自然理解保持內心的道理。說簡單點,就是我開心就好,喜歡就買,不行就分,別理會那些碧池。很多事兒都是過後想想覺得受益,當時卻渾然不覺。
半大的孩子到了該迷惘的時候,誰都阻止不了他們犯愚蠢。


以下是詳細的劇透
以下是詳細的劇透
以下是詳細的劇透
以下是詳細的劇透
以下是詳細的劇透以及會引起政治敏感讀者的不適
建議直接跳至倒數第二段繼續閱讀


影片一開頭,哎,Jonas咋這麼老。因為原著里他才12歲。這改動挺好的,小孩拯救世界的設定我不太能接受,起碼得是中二少年的歲數啊。
我怎麼記著阿舍應該是個小胖子的形象呢,這麼帥還真不適應。
對,又是「我接受你的道歉」。讀完那書我倆月都改不過來這句話,我媽差點以為孩子傻了。
教科書般的烏托邦社區。這電影的製作真良心,科技感十足啊。尤其是那自行車的設計。
男主第一次看見紅色是蘋果?還是Fiona的頭髮?
誰能告訴我為啥進入三角地必需要濕身呢,有什麼隱喻嗎。
為啥科幻電影的大Boss一定是個中年白人職業女性呢?
新生兒命名儀式,五歲拿走玩具(如Gabriel的河馬),九歲發自行車,12歲就工作了。
當然,一退休就被安樂死了。
我們的男主,Jonas,毫無疑問,獲得了全社區最重要職位。
「如果我是記憶接受者,那你是什麼呢?」
「記憶授予者。」老頭兒說。
可這故事為啥男主是Jonas啊。
書里記憶傳給別人了之後,自己就沒有了。是剪切,不是複製粘貼。所以後來老頭兒就看不見顏色了。所以Jonas帶Gabriel逃走的時候不斷把快樂記憶傳給他,自己只剩下痛苦。電影裡有所改動。
蘋果,又是蘋果。蘋果代替注射的Jonas,離開了伊甸園。還順走了Fiona。
大Boss查水錶的方式還真是方便啊,全息影像直接入戶,1984即視感。
Rosemary被整哪去了!這不泰勒 Swift嗎!
我一直覺得老頭兒對Rosemary有一種又像父親又曖昧的微妙情感。
嗨,讓我告訴你十年前發生了什麼吧。玻璃心的Rosemary受不了記憶的痛苦,自願被release,她當然不知道release就是安樂死。
於是她死了,之前的記憶掉了幾片出來,Jonas撿到一片。這就是為啥Jonas能看見Fiona的紅頭髮。
唯一讓我挺鬧心的是坦克出現的那幾秒鐘。老美拍片兒不扯上點西方主義色彩就不好意思跟別的導演打招呼是咋的。那一星就是扣在這裡了。無腦黑不分國度。關鍵是這幾秒鐘跟整個電影有個雞毛關係啊。
最後說一句吧,掌握過去,就是掌握未來。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話到底是啥意思,聽上去好像挺有道理的。



電影結尾是happy ending, Jonas成功帶著Gabriel逃離社區,翻過記憶邊緣,破了結界(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原理),解放全社區的記憶。
在書里是開放式結局,Jonas山頂凍暈過去,醒來滑下山坡就結束了。
山谷里隱約出現了節日歡樂的回聲。
Ms. Tarrant就讓我們每個人寫,自己認為的結局是什麼。
有的寫了Jonas和Gabriel都成功穿過邊緣,好結局。有的寫了滑一半被大Boss給抓回去了。同桌寫的Jonas死了,但是Gabriel活了下來,因為新生兒代表希望。后座兒寫的他倆在滑下山坡的時候撞樹死了。還有的寫,這一切都是Jonas在烏托邦社區做的一場夢。
我寫的是,Jonas根本沒醒過來,在山坡上凍死了,聖誕節回聲是他死前幻覺。
導演拍的也是他心中的結局。
畢竟,怎麼就那麼巧是聖誕節呢。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同桌Coco, 戴白色鏡框的Nyah, 十年級英語老師Tarrant女士。

反正你們也不上豆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