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三_接地氣

2014-10-04 06:12:14

你聽到,螺絲鬆掉的聲音了嗎


如之前預料,觀影過程中果然多次哭成渣渣,尤其是張譯扮演的老韓宣佈妻子懷孕那一段。我想有孩子的人會感同身受於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因為同理心而落淚。而我的淚點則雷打不動,那就是放棄。

我們這一代人以及我們這一代之前的幾代人,從小被教育不可輕易拋棄放棄,救大火、堵搶眼、攔驚馬,意志身軀都須如鋼鐵般強大。我們是未來的主人翁,必須對這個不夠好的世界加以改造改造再改造,永不言敗,沒有回頭路。

有一天,壯懷激烈的我們終於踏在人生的進階之路上,接收到的資訊卻開始逐漸解構以往的教育,同時必須在種種困局中披荊斬棘。煽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喊口號也不成,光有美好的夢想更於事無補,甚至刻苦努力也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理想遭遇現實的層層盤剝後,一次次從水靈靈的果實變成了瘦骨嶙峋的果核。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說「站直了,別趴下」;上一個十年,志玲姐姐說「萌萌,站起來」;連鬥地主里都有句「不要走,決戰到天亮」。是的,我們哪是那麼容易倒下的?

於是再戰。

無論大事小情,成功都是有機率的,金字塔層級幾乎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每個人都在或大或小的目標中百步穿楊過,相應的,也惜敗過。屢敗屢戰是悲壯的,但屢戰屢敗還不思悔改似乎太不明智。於是,我們在心裡悄悄嘀咕了一句:要不,算了吧?

繼而是無數聲附和:是啊,何必呢?

就是此刻了。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里這樣寫:我常常聽到,裡面的螺絲釘慢慢鬆掉的聲音。

文藝作品總免不了激化衝突,將本來只存在於我們腦中的某些時刻具象化,並賦予儀式感。關於放棄的橋段並不少。比如《孔雀》裡的姐姐人到中年,經歷婚變回了娘家,跟弟弟在街上閒逛,偶遇少女時愛慕的男神,輕盈地走上前去,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告白,又輕盈地離去,之後蹲在柿子攤前慟哭起來。她費力地別過頭,不讓弟弟看到她哭到扭曲的五官,也不發出一點聲音。在此處,瑣碎倉惶的生活真相與影片開頭自在如風般穿過街市的降落傘,形成了最鮮明的對比。永遠靠虛幻的愛和清逸的臆想生存的姐姐,在這一刻轟然倒塌。她寄託青春的降落傘早已不見,寄託情思的俊逸的傘兵變成了庸常的中年男人,歪在破自行車上啃著肉包子,而且果真對她的存在渾然不覺。

於是,她放棄了。一場青春最終謝幕在熙攘街頭的柿子攤前。

放棄之所以讓人痛苦,在種種時間、精力以及物質的損失之外,最大的原因在於,每一次放棄,是對目標的背叛,更是對曾經堅持的「我」的背叛。所以,張譯在哭,哭他找不回來的孩子,哭他沒能信守「絕不再生」的承諾,哭他背叛了那個踏遍千山萬水也要找到兒子的執著的父親。

究竟是在哪個時刻,你聽到了,螺絲鬆掉的聲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