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命特區--Brick mansions

暴力街区/玩命特区(台)/暴力禁区(港)

5.7 / 40,163人    90分鐘 | 100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卡尼爾戴麥納
編劇: 盧貝松 畢比納西利
演員: 保羅沃克 羅伯特梅耶 大衛貝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uixi5156

2014-10-01 19:10:14

史上最狠的「暴力強拆」——誰讓街區成為《暴力街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說實話,《暴力街區》這部片子並不怎麼好看。雖然是呂克貝松導演,而且是保羅沃克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但整體情節和場面來講並沒有什麼新意,甚至有些無趣。
    
    但影片反映的階級矛盾的主題卻讓人深思。雖然很多影評甚至百度百科都不會強調這一點。大家把關注點放在暴力街區裡的黑幫,弱肉強食和主角的跑酷畫面上。而根本沒有人會考慮街區為什麼會成為暴力街區?
    
    影片一開篇,就是底特律市長向各位政客展示他的規劃——把暴力街區(貧民窟)改造成秩序井然的「美好社區」。很多政客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市長胸有成竹。而後,大量的鏡頭轉移到 「暴力街區」內,故事在萬惡的大毒梟特里梅因、一心為父報仇希望將特里梅因繩之以法的男主角臥底探員達米安(保羅·沃克Paul Walker 飾)和身在黑社會,心向真善美的男主角利諾(大衛·貝爾David Belle 飾)之間展開。

    政府交給達米安一個艱巨的任務,搶回被特里梅因「劫持」的足可以讓暴力街區毀滅的炸彈並制止引爆。達米安在和利諾經歷了一大堆×&……%¥#@的艱辛萬苦,眼看就可以輸入「解除引爆」的密碼時,特里梅因和利諾「分析」出了真相:政府故意將炸彈運到「暴力街區」,並讓特里梅因以為是「寶貝」搶走,然後利用達米安來輸入解除(實際上是引爆)密碼,最終讓「暴力街區」爆炸聲中徹底消亡,政府即可以在這片土地上重建「樂土」。
   
    這一切當然沒有發生,達米安最終放棄了輸入密碼,炸彈最終沒有引爆。「暴力街區」保住了。最終三個人一起揭開了市長的真面目,特里梅因無厘頭地參加了市長競選。(特里梅因代表貧民窟參加市長競選實在是無厘頭,也許只是為了突出影片的諷刺意味,一個殺人不眨眼大毒梟甚至比一個道貌岸然的市長更來得有同情心,有良知)

    這無疑史上最狠最徹底的「暴力強拆」。而強拆的理由也非常簡單:那裡髒亂差,城市要發展要衛生、要和平、要美好,必須「消滅」這種城市「毒瘤」。
    
    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會出現「暴力街區」這種髒亂差的聚集地?最根本的原因,無疑是貧富分化造成的惡果。

    記得在美國生活的親戚說,他們所在的城市,一個社區剛開始居住的是美國人;之後美國人都搬走了,來了亞洲人;再之後亞洲人也搬走了,來了拉美非洲的老黑。再過了一些年,美國人搬去的地方成了富人聚集區;老黑住的地方自然成了貧民窟;而中間的亞洲人,一般都是一些搞科研的中層。旅行的時候,在某些城市的山頂,導遊會指著遠處依山傍水的地方說:「嘿,那裡都是明星和富豪居住的地方。」然後指著城市的另外一個角度說:「那裡非常亂,大家最好不要去。」

    富人自主選擇了更好的生活,窮人只能被迫淪落到更差的生活。「暴力街區」毫無疑問就是「富人選擇」與「窮人被迫」的產物。而在那裡,除了大毒梟外,更多的是窮困的底層人民,他們沒有錢,不得不生活在那裡。他們不製造罪惡,但往往是罪惡的犧牲品。

    不過,正如影片最後的無厘頭結局一般。終有一天,當貧民窟的人被逼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們會起來「抗爭」,他們會把「炸彈」瞄準可恨的「富人區」……

    只希望這一切不會在「社會主義中國」上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