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分歧者--Divergent

分歧者:异类觉醒/分歧者:异类叛逃(港)/分歧者

6.6 / 489,381人    139分鐘

導演: 尼爾柏格
編劇: 凡妮莎泰勒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席歐詹姆斯 凱特溫絲蕾 艾希莉賈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李呆沫

2014-09-18 20:20:11

要自由,更要意志自由


親愛的寶寶:

   (一)
前天和閨蜜思源在雨花亭的電影院看了《分歧者:異類覺醒》。
「分歧」、「覺醒」這種詞有一種自在自為的批判意識。我們這個國家的文化消費品極少質詢、審視和反思,像寧浩、彭浩翔這種稍具思考力的導演,也只能通過反諷、黑色幽默等皮裡陽秋式的創作手法讓人家呵呵大笑,明白人心神領會,不明白就不知所云。所謂觀念塑造,重點是塑造不明白人的觀念,讓明白人擊節讚賞,好也是好,但顯得多此一舉。(當然,如果純粹抽取電影的娛樂性和受眾滿意度這對變量,那又另當別論。)
但已開發國家的文化輸出之所以廣受歡迎,實在是切合了人本主義的基本訴求。「自由」、「公平」、「正義」這些詞都是存活於世應得的尊重,很多人卻不以為然,用一句「我國國情」就一筆帶過,畸形得不可思議。
對意識形態裹脅的反抗也好,對腐朽體制的控訴也好,這在中國這個所謂的「民主」、「共和」國家是沒辦法想像的,再怎麼說壞話,也不能說國家的壞話,可是,如若一個國家沒有「國格」,「國格」制裁下的群體與個人又談何「司格」或者「人格」?所以《分歧者》這類片子悄然受寵而沒被禁,我猜也是昏聵的稽查者看都未必去看就歸納為「好萊塢大片」,而忽略了潛伏的自由意志的種子。所以寶寶你說想考港大或者國外的學校,反正不考國內,這是我最替你高興的,雖然你未必拿得出確鑿的理由,至少也感覺到了國內學校的糟糕之處(在不考慮現實因素制約的前提下)。

(二)
這個國家有無畏的民族主義者,歇斯底里者,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群氓」,等你長得更大一點我會叫你讀一讀學者勒龐寫的那本《烏合之眾》,講的就是被馴化了的人、從眾的人在某種觀眾的誘導和催眠下,幹出悖逆清醒判斷之事。而如何擺脫?辦法就是無論何時都屏息凝神把邏輯推演都拎清,自己不受干擾地把這事兒該怎麼做給想明白。
《分歧者》中將所有人的職能設定成博學派、無私派、無畏派、友好派、誠實派,相當於每個人只能采「德智體美勞」其中一項進行皈依。一個博學的人,不許他無私地分享知識,一個誠實的人一天到晚指指點點戳人家脊樑骨,也不給弱勢群體提供任何援助,博學誠實又有何用。
不過這種族群設定僅限於一種隱喻,就像「柏拉圖式戀愛」與「性愛工具」兩種極端式的兩性關係畢竟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很少有人愛上一個人卻沒有荷爾蒙分泌,或者和誰誰誰做愛而沒有產生精神的愉悅。所以在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奧威爾《1984》的極權社會中,還有《V字仇殺隊》、《飢餓遊戲》、《妮基塔》等電影美劇中,才會有理想的極權制度下的掙扎者,我們也會說這種現實的指向具有某種批判性。

(三)
寶寶,你說理科難對付,其實我倒覺得理科是個純粹的智商問題,只要摸索出了解題套路,理化生公式交互地套一套,整個高中的學習方式還可以勞逸結合。往後求職也有個一技之長。
而文科則是一個海量積累,要求你孜孜矻矻,焚膏繼晷。念文科以後適必以此謀生,沒有廣博的學問,就混不出什麼名堂。即便是博聞強識,你的創作被一個浮動性過強的判斷標準所審判,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一棒子打死。求名求利不妥,運氣可是大頭,而明哲保身?那就得把名利都往下,古往今來能有幾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況且你說你熱愛都會生活,那肯定也沒那個「悠然見南山」、「孤雲獨去閒」那番體悟人生的雅緻。
說到這裡,你有沒發現這幾段提到的典故、書名你甚至聞所未聞?但我說的還只是通識教育中基本功的東西,對於文科生來說,這些只是三腳貓功夫,算不得「看家本領」。再讀下去,你是不是又意志薄弱,開始退縮了——那我到底是念文還是念理好?其實繞回來我想講的還是先前提到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你要結合自己夢想的生活,為這種生活而戰鬥,而不是輕易被別人所遊說,我也不行,你再怎麼愛我也不行,你要自己去思考。
平時咱倆嘻嘻哈哈可以,但你有些事你還是得自己作主,你把主動權交給我不行,你說「遵命」不行,我要你質疑我,挑釁我,提交你的人生方案。
所以,你批評我怎麼一下子又爬上了麻將桌,又沒老老實實去讀書,買了那麼多書,不去讀太不厚道。一方面我困窘,害臊,一方面我又高興,知道你是個明辨是非的人,我們彼此監督,是為了對方更好,還能昇華靈魂,這是錦上添花,好上加好。

(四)
寶寶,你上週寫給我的信中提到2061年看哈雷彗星這回事,突然讓我想起上次你跟我說的「兩個月亮」事件。這個顯而易見的網路謠言從你嘴裡說出來,我立馬就豎起了全身所有毛髮去跟浪漫扯上關係,都沒考慮過去求證真偽就PO到了朋友圈,成為了謠言的盲信者和誤傳者。
這個教訓似乎同樣離不開獨立思考,所有網路上有關衣食住行的流言都正確嗎?以後你可以自如使用手機時我建議你訂閱「果殼網」這個微信公眾帳號,這些在科學界小有成就的科學愛好者們集結在一起,對所有流言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構,並尋找了切實的科學證據進行剖白,這對理科生養成天然的理科興趣似乎大有禆益。
我家還有幾本果殼網出的書,像《謠言粉碎機》啦,《過日子要有技術含量》啦這幾本書,能讓人養成格物,致知,去偽,求真的好習慣,週末回到家裡你可得好好讀一讀。
話又說回來,如果能活到76歲那麼久,和你一起看哈雷彗星(這個時間我還未查證),我樂意極了。能和你在一起一天就算揀便宜,更何況在一起47年,真是「幸福來得太快,就算龍捲風」。

(五)
上週你的信裡面說,見了一面,還想見,再見一面,更想見,最後情難自控。我想說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好像每見一次,你都在生長髮育,而我又是一個新的自我,而每一個新的自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如既往貪戀你,你亮晶晶的眼睛,你的嘴唇,好想在紙上一筆一划再畫一個你的嘴唇,你不在身邊時就親一親。
這時候就覺得網上說有個「遠程接吻機」的發明真能派上用場,據說兩個分隔兩地的戀人只要把這個接吻機含在嘴裡,就能操控那個替代性的舌頭去舔嘗對方的口腔,真是相當惡趣味啊。不知是不是日本人的發明,早上在地鐵上還翻到那個叫中松義郎的日本博士發明家,在勇奪搞笑諾貝爾獎的發明之路上一去不返,像發明什麼「隱形豐胸紋胸」、「能夠痛扁襲擊者的自衛假髮」、「防止司機開車時打盹的枕頭」,八十好幾的人了還那麼有創造力,實在令人羨慕。
所以我也想當一個有創造力的人,起碼是思想的創造力,賴在少年的鞦韆上飛來盪去,自由自在,多好。
對了,關於你那個「見了還想見」的說法,讓我還想到了一句很富有文藝氣息的詞——「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來自李之儀的《謝池春》。詞的大意也是兩個人常相見,卻不能常相守,幽怨至極,只能將相思託付給庭前的垂柳。我可沒那麼矯情,但每天回家看到衣櫃裡掛著你的衣服,也會怔怔地發上一陣呆呢。

(六)
在愛情這個命題面前,就讓什麼自由意志見鬼去吧。所以《分歧者》這部電影勝利結局的臨門一腳,也是拜兩位男女主角的愛情所賜呢。

大成蜀黍上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