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484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塔拉胡

2014-09-09 19:04:12

像個水軍一樣打五星,因為我希望它是一個起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點映,我想給五星,並非片子已臻完美,而是為了這個題材。如果能夠多一些這樣的題材,以電影撬動(也許是敲動)現實,即便劇作不夠完美劇情不夠觸動又如何?大陸的影院裡可以放映這樣的片子大牌的演員可以比較沒顧忌(片酬和得獎壓力)地出演這樣的片子,即使商業立足點又如何?何況黃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經無法用喜歡或者很棒來置評。

只是導演誤把苦難當情懷。
提筆很重,落筆太輕。
我承認我哭了,但終究有隔靴搔癢之感。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題材,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多得是,田文軍和魯曉娟這樣的父母。
孩子並非一個超大版的錢包,而是你身體的一部份、你的延續,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種丟失帶來的巨天空洞感和絕望感。
只是你可以嘗試去感受一下,從演員們精湛的演技里,觸摸到丟失孩子為人父母的疼痛和絕望。

但是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講失蹤兒童父母痛苦或宣傳打拐的電影,導演的立足點應是在倫理和法律的衝突上。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討巧的點,也是在打拐背後隱藏的更大更深的關注點。
離婚夫妻面對孩子丟失所引發兩個家庭的動盪,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生二胎是否對丟失孩子的背叛,為生二胎給丟失小孩開死亡證明的法情衝突,丟失孩子對人販子養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聯繫,得不到法律援助的農村婦女,善鑽法律漏洞的律師與法律的衝突,無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責任推給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帶,人販子妻子的懷孕,以及埋的副線——教師母親和罪犯女兒,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像中威嚴莊嚴的法庭也不太一樣。這些衝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和衝突本身都振聾發聵。
有法律問題(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倫理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和倫理的衝突,這個核心是非常多好萊塢電影的核心,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討巧的點。而意義自不必說,陳可辛導演是個文化導演,他和他的編劇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們也能看到這種思考產生的表達野心。

可惜的也在於此,太多想說的,反倒一個都說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講丟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作為電影來說,這裡面的衝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進去的東西太多,顯得太倉促。所以在鏡頭結束在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在醫院裡因為懷孕而痛哭時,大部份人的反應是:啊,結束了!而我的反應是:我以為剛開始。

我知道這個結束的意味,但不認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也試圖做了一點探索,但並沒有提供導演和編劇的思索。
只是泛泛帶過,然後終結在一種奇妙的荒謬感。
誠然,這個設計很精彩,但這樣一個主題的片子落點放在人販子老婆的懷孕上,無論如何都算是一種有意識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結束在孩子帶著一口安徽國語開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畢竟,這是一部曾用名為「親愛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為戲劇衝突走得太遠而忘記最初想表達的東西。

至於編劇,細節處自是動人。包括黃渤訴說後來發現有人騙也是好的,包括片頭在繁雜的網線里找紅繩找網線的特意設計,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種小孩對另一個世界的渴望甚至貧富差距,包括小孩學方言的細節(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講國語,黃渤認為陝西人的小孩就該講陝西話,最後找回來的小孩卻講一口安徽國語),包括張譯守在黃渤家門口,被黃渤發現時閉上眼睛裝睡、然後給黃渤發的那條簡訊。

而演員,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納一些溢美之詞。

黃渤對郝蕾飾演的魯曉娟,有一句評價,「只是我認命,你不認命。」
太準確!郝蕾的美始終有一種不認命的決絕和淒婉。
我記得她下樓的時候,黃渤問她,「你說孩子被拐之後多久才叫她媽媽的呢?」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痛苦,怨憎,和無奈,終於她什麼也沒說地轉身下樓。
我記得她在那個互助大會上,面對張譯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片子的開頭,她是一個那麼渴望說話會爭論的女人,在這裡她沉默了。很難得的一段留白,沒有周圍人多餘的面部特寫和台詞(雖然對於沒給特寫這一點也蠻奇怪的),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郝蕾突然出聲而崩裂。她哭著說:「對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丟的。」能夠看到她嘴唇顫抖,緩慢地蹲下去。我理解這種內疚感,聯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黃渤耳光的一場,能夠深深理解這種因為內疚而帶來的巨大折磨,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絕丈夫性要求的真實原因,她無法原諒自己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錯誤。而這一刻,她的爆發,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發。
還有黃渤痛哭那場,她攔住想要上前的張譯,自然,無聲,瞭然地看了黃渤一眼,將心中的情緒都慢慢地壓了下去。
動人的,都是這些細節,感情,都在眉眼之間。看起來,舉動都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

黃渤的亮點,如果要一一記錄,我大概需要一個EXCEL.
我喜歡他含蓄的演技,在魯曉娟蹲在地上抱住雙臂痛哭的時候,他並沒有像國產連續劇一樣抱住她(像大團圓一樣的溫情),而是站在旁邊,看著她,想要靠近,又並沒有靠近,眼睛濕潤,嘴唇顫抖,心裡即便已經千山萬水,然而終究什麼都不能說什麼也不要做,那種節制而隱忍的演繹,於無聲處更見情深。
也喜歡他突然的爆發。找回兒子之後派出所的一場哭戲 ,雖然也是慢慢地蹲下來,但是和郝蕾細膩的哭戲不同,黃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這種在巨大絕望之後重獲希望的衝擊,在壓抑了三年之後,都在這場痛哭里了。黃渤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難看,涕淚橫流,但是你看著看著,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落下了眼淚。

黃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對,從氣質上來說,郝蕾若是清宮沒落後妃,黃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黃包車的,甚至都不如黃渤和志玲姐姐和諧。但是非常愛他們這一對夫妻。感謝導演的選人,讓我感受到了這種演技登對帶來的酣暢淋漓感(多一句嘴,倆人都是好戲之人,而且都是屬於特別認真演戲認真到魔障的人)。
兩個人的對手戲都很家常,絕無大喊大叫用力過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這種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敘述,希望大家到影院去看。就說一場,田文軍在店裡,房東來趕人,一陣掙扎無果,房東走開,黃渤抬頭,一眼看到魯曉娟一身黑衣坐在街邊,兩人對視一眼,說句做作的話,真是一眼萬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魯曉娟走進店裡,問,「你睡得好嗎?」黃渤說:「睡不著,真希望不睡。」魯曉娟遞給他一瓶藥,「吃了這個能睡個好覺,要是好用告訴我。」從頭到尾倆人沒有對視過,言語中也無情感起伏。但是兩句平淡台詞,自然的動作,我相信,他們是真的相愛過。
真正難得的並非演戲,也非復原生活,而是提煉生活的日常,卻昇華為戲劇中的表現,讓觀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觀影后,陳可辛導演說了一句,這個演員陣容真是黃金陣容。是,幾乎是可以即使為了演員就買票的陣容。黃渤和郝蕾自不必說,趙薇也是一線中演技有口碑的,張雨綺雖然還沒成大器,但舉手投足都透出晶光來,張譯也是個認真演戲的人,雖然剛上大螢幕不久,比起另幾位還是有點電視劇范兒,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來,佟大為演這種角色駕輕就熟,導演愛他,基本上都給他合適的角色,他也沒掉鏈子,其餘幾個人,包括魯曉娟丈夫、警察、兩個小演員、四川工友,都可圈可點。
而值得慶幸的是,導演並沒有浪費這個陣容(我們都知道,多少導演和片方浪費了好演員,常常讓我們走出影院,吐槽無力,可惜了這演員陣容)。他幾乎讓每個人發揮了自己的潛力。

我說「幾乎」,是,並沒有完美。

這應該是趙薇從影以來比較大的角色挑戰了,農村婦女,面目污跡不可辨,一口方言,沒文化。看評論,也說她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大突破演技。我一向敬佩敢於拋棄偶像包袱可勁兒糟蹋自己的演員,她也實在演技和認真並在。
但是,這並不是個適合她的角色。雖然她已經努力作踐自己,但還是沒有那種糙的質感。或者我先入為主,總會在「小燕子」或者「姚木蘭」的那張臉面前跳脫,她獨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無法改變。

有一場戲,她穿著很土的衣服拖著行李從地鐵站出來,她的打扮和這個繁華的城市格格不入。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穿越回了那部《姐姐妹妹闖北京》,每當變幻時,便知時光遠,攝影老師殘忍地給了一個面部特寫。

值得一提的是張雨綺,她從頭至尾沒幾句台詞,但氣場強大。第一次出場一襲白衣女神兒范兒十足,而且是那種聖女貞德般的女神范兒。張雨綺最難得的是,把沒台詞都演出了戲。
張譯我看過他一篇專訪,也很喜歡他。
他有一場戲,在田文軍孩子的生日宴,他說出妻子懷孕,然後走掉的一場,他一邊走一邊仰頭,眼淚流下來。這部戲很多哭戲,但這一場,滋味難辨。

片子進行中,想到韓國那部叫《今天》的片子。同樣思考案件背後的倫理與法,我認為《今天》在表達和思考上更勝一籌。
但我還是要像個水軍一樣打五星,因為我希望它是一個起點。
如果大家因為這部片子,對路上乞討的孩子多看一眼,在網路或者電線桿上看到尋人啟事多看一眼,少那麼一點點的惡,多那麼一星兒的善,那就足夠。
我希望大家去影院看,希望它票房好,此後會有更多商業導演關注現實題材,希望這種類型的片子不會受資金掣肘,演員們也不會怕叫好不叫座願意接演,我們也能有今天熔爐素媛告白或者更好的片子。

從無一日忘記,電影並非只有娛樂一個屬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