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帥表
2014-08-26 00:54:53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去世了。而實際上,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並非來自他的喜劇表演,而是來自於他的正劇表演。作為一名喜劇演員,他在好萊塢這個大舞台上並不是最出類拔萃的,起碼我們可以列舉出諸如金凱瑞、本斯蒂勒、艾迪墨菲、亞當桑德勒等一大堆和他不相上下的喜劇大師。但要說喜劇演員轉型正劇,那就沒有比他更成功的了。尤其是《死亡詩社》和《心靈捕手》裡的兩個老師角色,基本上給他樹立起了電影世界裡萬世師表的形象。藉著懷念他,我重看了一邊《心靈捕手》,感動依舊。
這是一個關於天才的故事,影視劇里最難塑造的人物,可能就是天才了。因為想要塑造天才,就得能夠從天才的眼中看世界,那世界和普通人看到的絕然不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人物就會顯得假。去年看黎耀祥主演的電視劇《神探高倫布》,把我給看崩潰了。整部戲最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於主角智商太高,而編劇根本沒有能力展現這個水平的智商。謝耳朵智商一百八,高倫布智商兩百八,編導們知道這個智商是什麼概念嗎?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塑造的天才韋爾·亨廷非常成功。因為塑造他的人都是天才,導演格斯范桑特的不用說了,獨立電影大師。最牛的還是本·阿弗萊克和馬特達蒙,初出茅廬的他們首先向世人證明的不是演技,而是文筆。尤其是阿弗萊克,後來他的爛演技差點毀了他,直到他重新發掘自己的內在美。至於馬特達蒙,丫就是個天才,沒有比他更擅長扮演天才的了。馬特·達蒙德表演風格是那種沉靜中略帶一絲羞澀,非常適合扮演心思敏感細膩的人。
孔子說,有生而知之者,說的恐怕就是天才。而對於這天生的才能,天才們並不是甘之如飴的,就像神探阿蒙那就著名的台詞,這既是個禮物,又是個詛咒。機緣巧合,我認識不少這種天才型的人物,他們普遍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既願意在各種具體的事情上抖機靈,又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天才。這矛盾的心理首先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天賦很自信、很自豪,但同時他們也感到恐懼,恐懼別人把自己當做怪物看待,進而疏遠自己。
韋爾亨廷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綜合體,他靠自己的天才頭腦戲弄各種他討厭的人,數學教授,哈佛學生,心理醫生……而這種攻擊實際上也是一種保護,他敏感脆弱的小心肝特別怕被傷害,不敢全拋一片心。他的邏輯是,與其你攻擊我,不如我攻擊你,與其你拋棄我,不如我拋棄你。唯一讓他交心的就是他那幾個窮哥們,這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以致於他寧可放棄自己的才華,也要和這幫哥們守在一起,直到本阿弗萊克要把他掃地出門。
韋爾的轉折來自於他遇到了數學教授藍波。很難想像一個天才遇到了一個更天才的人是個什麼滋味,既生瑜何生亮,肯定不好受。電視劇《神探夏洛克》里,比福爾摩斯更天才的哥哥邁克羅福特跟福爾摩斯說:小時候,我一直以為你是一個笨蛋,直到我們認識了其他小孩。多囂張啊,令人生厭。好在藍波教授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要不然,他絕對有能力毀掉這個天才,其實用不著毀,只要冷眼旁觀就夠了,因為韋爾早已經開啟了自毀模式。實際上這也就是電影,讓韋爾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幸運,他完全是上帝的寵兒,擁有天才的頭腦,身邊全都是好人,要不是安排他是個孤兒小時候遭受虐待的背景,就他這麼幸運還這麼無理取鬧,得遭雷劈。
這部影片最精華的部份就是韋爾和心理教授尚恩的相遇,這是聰明遭遇了智慧。我個人意見,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聰明是天生的能力,而智慧,則是天賦加後天努力達成的結果。一個聰明人變成一個智慧的人更容易,因為起點更高,但一個不那麼聰明的人也未必不能成為一個智者。在孔子那裡,排在生而知之者後面的,就是學而知之者。最終,大家都知之了。相比於韋爾的天才,尚恩是一個智者,雖然他在言語的交鋒中經常被韋爾所左右,甚至激怒,但他的坦然和通透,他對世事的洞察,對人生的感悟,都是韋爾拍馬難及的。前些日子看了少年作家蔣方舟的作品集《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文集的標題來自詩人聶魯達的「我承認,我歷經滄桑」,把這兩句話分別送給韋爾和尚恩,正合適。
電影中有一段台詞令影迷津津樂道,那是兩人在河邊的對話,尚恩在教訓韋爾的同時,也告訴了他什麼叫做滄桑:「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但你連西斯廷教堂的氣味也不知道吧?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關於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數家珍,但你沒法說出在女人身旁醒來時,那份內心真正的喜悅;如果和你談論戰爭,你會向我大拋莎士比亞,但你從未親臨戰陣,未試過把摯友的頭擁入懷裡,看著他吸著最後一口氣,凝望著你,向你求助;我問你何為愛情,你可能只會吟風弄月,但你未試過全情投入真心傾倒,四目交投時彼此了解對方的心。」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電影,兩個初出茅廬的編劇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賣弄才華上了。透過電影我們依稀能看到小本和達蒙得意洋洋的臉——哥們塑造的天才成不成功?哥們寫出來的台詞動不動人?這可能也是沒有歷經滄桑的表現。因為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的,被父母利用,被週遭視作怪物,這才是天才們常面臨的局面。有一部韓國電影《計劃男》,講述的也是一個天才的故事,儘管是喜劇,但主人公的遭遇卻更加真實可信。這讓我想起了金庸在小說《倚天屠龍記》後記裡的話,他承認他對張無忌謝遜的父子之情,武當七俠的兄弟之情,描寫得太膚淺了,「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的,只是當時我還不明白。」
好吧,我們其實根本不在乎電影是不是真實,我們只想看馬特達蒙扮演的天才有多囂張,威廉士扮演的教授有多偉大,兩個人互飆台詞有多過癮,然後我們帶入其中有多感動。從這個角度講,這部電影是巨無霸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