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分歧者--Divergent

分歧者:异类觉醒/分歧者:异类叛逃(港)/分歧者

6.6 / 488,650人    139分鐘

導演: 尼爾柏格
編劇: 凡妮莎泰勒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席歐詹姆斯 凱特溫絲蕾 艾希莉賈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槍槍

2014-08-22 20:31:52

換個角度看電影《分歧者》



電影《分歧者》無論是從故事講述上,還是劇情結構,甚至在人物塑造上,它從來都算不上是一部堪稱優秀的電影作品。看過之後,你就會發現整部電影,故事老套沒有新意,敘述模式依然是線性時間敘事,人物方面女主角完全是一個敗筆。

But,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恰恰不是電影情節本身,而是電影中所蘊含的大量社會學現象。當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微縮的社會,不可否認,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或多或少有意或者無意識地牽扯或者談論到一定的社會現象。但如《分歧者》這樣,幾乎無時無處不在用社會學視角去講述故事的電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所以,這是電影給我驚喜的地方。當然,如果你能學著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眼睛來看這部電影的話,你會有特別的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這部電影還可以作為社會學教程給學生觀看和學習。

一、 社會分工和協作

百度百科中的解釋,社會分工是指人類從事各種勞動的社會劃分及其獨立化、專業化。 社會分工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社會分工,就沒有交換,市場經濟也就無從談起。

在電影《分歧者》中,我們從開始就很明顯看到社會分工的影子:一百年前,席捲全球的戰爭讓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從地球上消失,倖存的人類聚集在破敗的芝加哥。新世界的創始者為了謀求永久的和平,將倖存者們分成了無私派、誠實派、無畏派、友好派和博學派,同時社會根據各個派別的特性,分工協作。比如無私者無私樂於奉獻,那麼他們是政府的代表;誠實派誠實正直,注重誠信和秩序,他們是司法的代表;無畏派無所畏懼,勇敢堅強,是這個城市的守護者,代表著士兵警察行政勢力一方;友好派友好溫和,負責耕種;博學派聰明,富有知識和邏輯,無所不知,是科學研究的代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提出的發生在東大陸原始社會後期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即遊牧部落從其餘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商人階級的出現。社會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是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提高的表現。

社會分工的優勢就是讓擅長的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使平均社會勞動時間大大縮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能夠提供優質高效勞動產品的人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高利潤和高價值。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深刻的含義就是由社會分工得出的。


二、 達爾文的妖孽

當然,和現實的社會一樣,電影《分歧者》裡的世界還不是共產主義光輝照耀的新世界,和現在很多的社會一樣,裡面同樣有一群城市的流浪者,在電影,這群人被稱為「無派者」。所謂「無派者」就是在社會選擇中被各個派別所淘汰下來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社會所說的「擼瑟」。

在這裡,對照的就是達爾文老先生說的「適者生存」的進化論邏輯,有人在廟堂,有人在草野,有人吃香喝辣,有人食不果腹。菁英居於塔尖,平民佔據中間,底層就是底層人們。在現代社會依然如此,但至少會有少量的人員流動,而正是這合理有效的人員流動才是一個社會良好有序的保證。如果一個社會缺乏良好的社會分層中的人員流動,那麼這個社會就是瀕臨危險的社會。

當然,這裡主要談達爾文老先生的進化論。眾所周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樣的觀點在達爾文之前以有聲音,當然在他之前已有人提出進化的理念,達爾文老先生無非是用一本《進化論》的書讓這些理念文字化。當然,如果仔細讀了《進化論》,就會明白,其實在達爾文看來,其另一個重要的觀點其實是說,無論如何進化,社會生物依然無法逃脫自然選擇的力量。

三、先天選擇與後天選擇

在電影《分歧者》中,女主人工碧翠絲出生於無私派家庭,但她卻羨慕無畏派的勇敢和果敢,同時在最後的派別選擇中,她選擇了無畏派。當然,還要說的一點就是,其實主人公是所謂的分歧者,就是在身體自然選擇中既屬於任何派系,又不屬於任何派系,因為這類人群常常具有博學派的知識,無畏派的勇敢和無私派的無私等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他們可以屬於任何一個派別,當然在另一個角度而言,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派別。就如那個寓言故事一樣,可悲的蝙蝠既無法成為老鼠的朋友,也難以成為鳥類的朋友,因為他們是老鼠和鳥類眼中的異類。電影裡面的分歧者也是電影社會中五大派別眼中的異類。

當然在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社會命題,那就是關於社會選擇。當然在電影裡,碧翠絲選擇了無畏派並通過了各種努力和訓練,轉變成了無畏派。當然,從其他派系轉來並成為無畏派的不只是她一個人,還有其他很多人,這就是所謂的先天選擇和後天選擇。

對此,波伏娃《第二性》中有一個有趣的觀點。那就是,其實在社會中,在勞動分工中,女性不一定比男性弱,有些女性甚至比男性更強壯,在很久很久以前,女性和男性沒什麼區別,都是要出去狩獵動物的。但為什麼,到了現在社會裡,女性常被視為柔弱的需要保護的一方呢?那是因為,後來因為大姨媽等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分工里就讓男性去承擔了狩獵等工作,同時隨著社會觀念的塑造,導致在人們印象中,女性就應該是在家縫縫衣服、做做飯、養養孩子就行了。至於打獵狩獵,爬樹摘果的事情,那就交給男人來吧。久而久之,女性便成為了所謂的弱勢的一方。

你說,要是沒有這些社會觀念束縛,女性不一定比男性弱啊。當然另一個可供證明的就是《西遊記》裡的女兒國了,那裡全是女性,不也有軍隊,不也出去打仗,保家衛國麼,各個都是女漢子啊。還有,楊門女將、穆桂英等等。所以說,觀念不一定很靠譜。就像無私派的碧翠絲最後不是投身無畏派,同時經過訓練不也從弱女子變身成了女漢子。

在碧翠絲的身份轉變中,還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命題,那就是角色認同。看過電影的人知道,在派系檢測中,碧翠絲的結果是分歧者,就是前面說的各種派系都有的融合,也就是社會中的異類和分歧者,是其他派別擔心並欲處之而後快的異教徒。在一段時間裡,碧翠絲遭遇的身份認同的混淆,因為她突然迷失了,身份忽然混亂了,不知道何去何從了。而最後,在選擇中,她選擇了無畏派可以看做她身份意識的覺醒和角色認同的找回。

四、 儀式和融入

儀式,多指典禮的秩序形式,如升旗儀式等。人類學研究視野和意義範疇內,儀式首先被限定在人類的「社會行為」這一基本表述之上,但人類學家們對儀式的界說則見仁見智。有人認為「那些包含著世俗的行為,其目的是為了國王和部落祈福的,人們稱作為儀式。」有人「將儀式視為基本的社會行為」。有人提出「儀式是純淨的行為,沒有意義或目的。」

有人指出「儀式是關於重大性事務的形態,而不是人類社會勞動的平常形態。」在有的人看來,「儀式就像一場令人心曠神怡的遊戲」。有人認為「在儀式裡面,世界是活生生的,同時世界又是想像的……然而,它展演的卻是同一個世界。」

儀式一般在莊嚴肅穆的地方舉行,以給參與者以儀式感。儀式在電影《分歧者》里代表著一種身份認同。在電影中,在選擇派別的時候,參與者歃血,然後將自己的血滴到自己所要選擇去的派別裡面。經過這一過程的洗禮,就代表你已成為這個群體一員,你獲得自己的身份認同也選擇去融入這個群體。當然,在碧翠絲看來,為了融入無畏派這個新的群體,碧翠絲甚至給自己也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那就是自己改名。在筆者看來,取名字其實也是也是一種儀式化過程,代表著家庭對你的身份認同,同時名字中往往包含著家庭倫理關係(比如輩分)以及家庭期望等。碧翠絲在電影中改名翠絲,便也是自我儀式的完成。

五、 融合

社會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章節就是講述關於融合。融合往往指一個人融入到另一個群體,或者一部份人進入另一人群當中。電影中就是以前的非無畏派者融入到無畏派的群體之中。融合一般而言是艱難的,曲折的,帶著陣痛的。

對融入者而言,那是一個新的群體和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同時需要自己去適應和熟悉的;對接納者群體而言,這是一群陌生人來到自己的領域中,往往是一種被動的接納而非主動,接納者對融入者往往會帶著敵意,即使不是敵意,那也絕對不是善意的態度。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你畢業後進入一個新的單位,剛開始初期就是陣痛期,你從學校走入單位和公司,需要自己轉變,去認識新的同事,但你也會知道同事和同學朋友是不一樣的,你需要快速融入到這個新的環境中去,這就是融合。

碧翠絲就是這樣,他需要在新的群體中建立關係,當然是朋友以及同盟關係,而在這過程中也有競爭,因為排名靠後者將會被淘汰出無畏派淪為無派的流浪者。而這一過程,我們知道,對碧翠絲而言是痛苦和無奈的。

六、 社會規範

社會規範是社會中程序化的規則。是保證社會良好運行的關鍵和保證。在現代社會中,社會規範是一整套良好有序的法律以及規章制度等

當然在電影《分歧者》中也有一套屬於其自己的社會規範,比如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相互做好本職工作等等,維持社會秩序良好運行與發展。

當然,社會規範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比如在電影裡反面角色的那一套所謂的「派別高於血脈」的那一套理論學說。當然,其實如果想想現代社會,這樣的學說的變種無時無刻不在社會中上演,比如我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的,父母病危,兒子堅守崗位等等。其實,如果仔細想想,確實十分可怕,一個在社會倫理中能狠心在關鍵時候擰巴著內心不去看望父母的人,談其所為的奉獻精神又有多大價值。這一點,我們國家做的還不夠。很多人欣賞美國電影,其實倒不如說很多時候,欣賞的是電影中所宣揚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和體現出來的民眾高於國家高於一切的價值觀念。因為,一個社會正是由一個個單獨的個體構成和塑造的。



總是,如果能夠用另一種解讀,用另一個眼光去看待電影《分歧者》的話,
這部電影何嘗不是一部良好的人類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教科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