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龐貝--Pompii

庞贝末日/庞贝末日:天火焚城(港)/庞贝(台)

5.5 / 116,941人    USA:105分鐘

導演: 保羅安德森
編劇: 朱利安‧費羅斯
演員: 基特哈林頓 凱莉安摩絲 艾蜜莉布朗寧 艾德瓦利亞肯努耶阿嘉巴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滿囤兒

2014-08-12 17:48:09

《龐貝末日》:逃出人禍,沒於天災


文/滿囤兒


        一看到導演欄寫著保羅-安德森的名字,就可以做好享受視聽衝擊的準備了。再看演員欄,竟然沒有找到他老婆米拉-喬沃維奇的名字,忽然還有點兒小失望。安德森是能夠在商業片製作上比肩麥可-貝的,同樣是喜歡用四平八穩的故事,來承載狂轟亂炸。《龐貝末日》便繼承了《惡靈古堡》系列、《三個火槍手》、《死亡飛車》系列的特點,故事上沒什麼新意也沒雷到你齣戲的點,是那種可以讓你平穩跟隨的類型。可是在這個平穩的跟隨過程中,便可以盡情享受火山爆發後的連串災難特效了。


        很多人選擇去看《龐貝末日》,就會抱著《2012》的經驗。故事可能早就被他們不看重了,他們只為等著看火山的爆發如何吞噬這座古城。可如果真的只是把火山爆發的畫面做的夠震撼,那麼《龐貝末日》也就只能算是及格而已。安德森的藝術追求並不算高,可是他的追求還是有的。他的追求不是為了成就縱向的傳世經典,而是打造橫向的票房覆蓋。為了實現這種商業訴求,《龐貝末日》必須有驚喜,必須有超出觀眾期待的東西來,哪怕藝術不深刻也得印象夠深刻。


        在觀眾最關心的天災環節,安德森用綜合性打造出卓絕的層次感。歷史課上,我們只是了解到龐貝被火山灰整體掩埋。可是火山爆發的致命威脅僅僅是火山灰掩埋嗎?顯然不能如此單調。在《龐貝末日》的整個故事中,火山一直醞釀著爆發的跡象,吊足觀眾胃口。一開始是局部的海岸塌陷,然後是片段的搖晃。在觀眾正欣賞劇情的時候,這些小跡象就已經接連出現,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


        當火山真的開始爆發後,我們發現原來火山爆發並非是單一化的天災,而是個連環天災。火山不僅有其獨特的岩漿、火山灰,而且還能引發地震、落石、海嘯等多種其它形式的天災。這就大大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我們沒想到,原來龐貝經歷的,是堪比《2012》那樣的末日級綜合天災。躲過一劫,躲不過另一劫。逐級上升的災難,形成了巨大得足以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與如此強勁的天災震撼相對應的,安德森給文戲定下的基調是人禍----羅馬人的入侵與奴役。龐貝城面臨羅馬人的入侵威脅,竟然提出了旅遊化改造以示討好。Snow飾演的主人公凱爾特的族人則因為反抗羅馬而遭遇滅族。唯一倖存的凱爾特也淪為角鬥士,承受著人類史上最殘酷的人禍。兩相對比,顯出在人禍面前,討好與不討好彷彿都不是辦法。然而,人禍終究是可以被逃離的。經過努力,主人公凱爾特還是帶著心愛的女人,逃出了羅馬議員的魔掌,成為了自由人。可他們終究還是逃不過無差別進擊的天災。


        若如此來看,天災的毀滅力遠超人禍。可是我們看到,在天災面前兩位主人公深情相擁坦然地接受了生命的終結。天災雖無情,卻能激發人的愛;人禍雖可逃,卻泯滅了文明。天災和人禍,究竟誰更駭人、可憎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