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玩命特區--Brick mansions

暴力街区/玩命特区(台)/暴力禁区(港)

5.7 / 40,163人    90分鐘 | 100分鐘 (Extended Cut)

導演: 卡尼爾戴麥納
編劇: 盧貝松 畢比納西利
演員: 保羅沃克 羅伯特梅耶 大衛貝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滿囤兒

2014-07-26 17:36:26

《暴力街區》:若有遺憾就再跑一次


文/滿囤兒


        常玩動作類遊戲的玩家會有一種體會,同一個遊戲、同一個關卡,無論你玩了多少遍,玩得有多熟,總還是會有再玩一遍的動力和。原因就在於好的遊戲,充滿了細節上的精心,以致於我們每一遍都難以完美。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會讓這一遍留有遺憾,技藝的提高和對場景的進一步了解,都能幫助我們把成績再提高再提高。於是才有了那麼多十幾年都在追求無傷、全S評價、最速等極限的玩家們。玩遊戲有遺憾可以再玩一次,那麼跑酷呢?若有遺憾當然可以再跑一次。團隊合作的電影呢?若有遺憾也可以再拍一次嘛。《暴力街區》是對10年前經典的重拍,因為前作的跑酷亮點足以亮瞎全世界,卻仍然有著諸多遺憾。


        當年的大衛-貝爾是有遺憾的,因為那是他創造的跑酷運動第一次被電影人發現,並決定用影像方式向全球傳播。於是在老版的《暴力街區13》中,與其搭檔的另外一位動作明星塞瑞爾-拉菲利也是一位跑酷達人。那部影片因為兩個人的雙跑齊飛而震驚了世界。不過也正是因為兩個跑酷達人的同時存在,在戲劇創作上,沖淡了其中任何一人的份量。影片是過癮的,大衛-貝爾卻尚未盡興。於是在好萊塢翻拍的時候,把警官Damien換成了不會跑酷的保羅-沃克。警官成為了主打追車、搏擊、射擊等現代動作元素的角色,才與大衛-貝爾的跑酷形成了更加鮮明的對比。片中有個小段子,兩人被追入死胡同,貝爾用跑酷技術從牆上的縫隙一躍而過,沃克一臉的無語。這才是電影化的魅力,而不僅僅是紀錄片。


        當年的呂克-貝松是有遺憾的,因為當時是以歐洲資金和班底來打造的影片,儘管故事上表演上可以做到出類拔萃,卻因為資金上的不足,明星知名度的欠缺,導致影片只能在小眾影迷圈內流行,未能成為大眾消費。原版的名氣很大,對跑酷稍有興趣的影迷都將其捧為經典,但是影響力並未跳出這個圈子。在翻拍的製作中,呂克-貝松能夠做到引入美國的資金,卻保留歐洲的班底,從而能對原作進行有效的補缺升級。核心大衛-貝爾絕對保留,在全球知名度更高的保羅-沃克來補了人氣的不足。有了資金,就能夠拍攝更多大場面的戲份。保羅-沃克豐富的追車戲拍攝經驗,也幫助了呂克-貝松能夠打造更多的爆裂追車。福特野馬再次成為了耀眼的明星。


        呂克-貝松為此次反派啟用了一名新導演----卡米勒-德拉馬雷。他是呂克-貝松擔任編劇&監製的作品中的御用剪輯師。他最能體會呂克-貝松對影片節奏的高要求,也很好地實現了這種高規格的速度感。呂克-貝鬆手下的三大經典:《暴力街區》系列、《玩命快遞》系列、《颶風營救》系列,終於在本次翻拍中將其魅力合三為一。


        然而就像最速成績總會不斷被刷新一樣,盡力完善後的翻拍《暴力街區》也留下遺憾,而且是無法彌補的遺憾。那就是保羅-沃克的意外辭世,讓此次翻拍無法以系列的方式得以延續。車的速度與人的速度,在此次碰撞後迸發了最後的火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