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分歧者--Divergent

分歧者:异类觉醒/分歧者:异类叛逃(港)/分歧者

6.6 / 489,381人    139分鐘

導演: 尼爾柏格
編劇: 凡妮莎泰勒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席歐詹姆斯 凱特溫絲蕾 艾希莉賈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滄海逐龍

2014-07-24 08:01:32

「反烏托邦」概念下的言情劇


不知咋地,進入新世紀,美帝一班膚淺的青少年小說作者也開始喜歡把反烏托邦這種高大上的題材嫁接到低俗的青少年科幻中去,由於這些作者缺乏思想深度,且生活在最自由的美利堅,對當代極權社會沒有絲毫的了解,故對反烏托邦世界的建造只能採取YY和純想像的方式進行,結果就形同於一個從沒有過過性生活的人去描寫性高潮,不僅沒有真實感,甚至很做作。
《1984》對反烏托邦的世界不僅有有細緻的解剖,而且直達極權的本質,鞭辟入裡刺入骨髓。而《飢餓遊戲》以及它的學生《分歧者》卻只能憑空兜售幾個「政治概念」,除此之外,不能進行任何有一丁點有深度的描述,這就讓反烏托邦完全退化成一個「空殼」,此種小說號稱「反烏托邦」,徒有「反烏托邦」的標籤,毫無「反烏托邦」的實質性構造。
這兩本小書對政治的圖解甚至遠遜色於同類的YA小說《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的作者自知沒有喬治奧威爾的功力,所以,反而內斂,同時羅琳也拒絕純標籤化的寫作,而是把政治意識形態巧妙地隱匿於故事之中,並對極權社會的本質有洞察性的描述,諸如「魔法即強權」(此即政治學中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為了更偉大的利益」(此即政治學中的「只要目的具有高尚性,就可以不擇手段」),此兩點簡直準確地抓住了當代極權主義的命脈,和《1984》中的「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戰爭即和平」有總結提煉上的異曲同工之妙。
反觀《飢餓遊戲》,除了標籤就是標籤,書中充斥的是「極權」「反抗」的字眼,但除了字眼還是字眼,作者既不能構造一個有真實感的極權世界,對極權主義的本質也沒有任何洞見,就只能純玩一下「極權」「反烏托邦」的概念。而《分歧者》更是標籤大全,其對政治的實質性結構還不如《飢餓遊戲》。
所以,居於原著改編的《分歧者》也就註定只是一部言情劇,要在電影中尋找高大上的意識形態,那是徒勞的。作為一部青少年言情電影,它最好的歸宿就是《暮光》,最差的歸宿就是《骸骨之城》,事實上,它或許位於《暮光》和《骸骨之城》之間的中端。
作為一部青少年言情劇,也就是六分的樣子吧,剛好及格,或許能值回票價,但也不能太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