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梵谷傳--Lust for Life

梵高传/梵谷传/欲海浮生

7.4 / 8,937人    122分鐘

導演: 文生明尼利
編劇: Norman Corwin Irving Stone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即客遊

2014-07-22 21:18:21

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愛?


(此文為即客遊原創,轉載請註明www.jikeu.com)

Lust for Life,歐文斯通三個詞就道出了梵谷的整個內心世界。

這是著名傳記小說作家Irving stone的成名作,他沿著梵谷的生前蹤跡調查採訪了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地很多人——感謝Irving stone給我們一個有血有肉的梵谷。當時Irving stone年僅26歲,當時梵谷去世將近30年還不為人所知。再次感謝Irving stone。

下載了電影在宿舍連看兩遍,Kirk Douglas和安東尼 Quinn的出色表演還原了我對這兩位大畫家的想像,情節豐富緊湊,台詞句句出彩。雖然很老,但拍梵谷拍的最好,至少我這麼認為。這部電影不急著說,先談談梵谷這個人吧。

梵谷是後印象派巨匠,他的作品「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梵谷的畫有創造性意義,「不關注於客觀物象的再現,而注重表現對事物的感受」,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等繪畫風格等確實是從梵谷那裡學來的。梵谷早已是全世界公認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孤獨最貧困最不幸最苦難的悲劇藝術家。

估計他也是生前生後反差最大的:生前最失敗死後最成功,生前最卑微死後;生前一直活在社會底層的最底層,死後家喻戶曉、備受尊敬和愛戴;到臨終才賣出一幅畫(《紅色葡萄園》),死後作品價值連城。

1874年 向房東女兒厄休拉求婚失敗,回荷蘭;
1876年 被古皮爾公司解僱;
1879年 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教會解僱,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
1881年 向新寡表姊凱·沃斯求婚失敗,又與家庭發生齟齬;
1884年 與本村姑娘瑪戈特戀愛,以不幸結局告終;
1888年 因精神失常,割下一隻耳朵;
1889年 提奧結婚,梵·高自願進聖雷米之精神病院;最後站在麥田中開槍自殺。

以上是我從資料里整理的一些事蹟,他的一生寫滿了失敗,他的一生在被嘲笑被打擊以及瘋癲中度過,但同時也是充滿激情、熱愛的壯烈的一生。他這最美麗高貴的靈魂卻承受著人們無情的對待和世間的苦難。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文森特,我本該告訴你。
像你這樣美好的靈魂,
本就不該來這骯髒的世間。

1987年3月30日,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

不用再多列舉了。這只是一百年後的價格。如果梵谷活到現在,他是全世界頂級富翁。藝術是無價的,一文不值但無數金銀也值不了。金錢是等價交換物,但沒法和藝術作品劃等號。

They will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而他們根本不會去聽,
此刻,仍無人在聽
也許,永遠都不會 ……

藝術創作是獨上高樓,藝術創作就是火中取栗,藝術就是孤獨,從事藝術創作註定生前的清貧和不被理解。同時代的高更等也全都落魄不堪,畢卡索達利那樣生前就被認可的藝術家只是少數。如果梵谷安靜下來慢慢變老就好了。
在世俗的環境下,在這個更加浮躁空乏的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選擇藝術就註定是走上了不歸路。如果梵谷生在當下活在當下會同樣悽慘,因為人們不需要信仰不需要藝術不需要歷史不需要真相不需要大自然,他們只需要錢和屎。
那些網路上的梵谷粉絲又有多少是真的?我也只是看過梵谷的傳記和通信錄而已。身後萬千虛名不如生前一個熱饅頭。人死不能復生,這些假惺惺的讚譽又有什麼用!
偉大還是渺小,失敗還是成功,可悲還是可喜,有用還是無用,有名還是無名,落寞還是聞達,貧窮還是富有,有價值還是無價值,有意義還是無意義,這些是沒有答案的。但如果熱愛一樣東西那就去愛吧,沒有比這還簡單還需要懷疑的了。

梵谷的故事人人都知道。我想,大部份人知道的第一個畫家就是梵谷了。我記得初一美術老師談到梵谷,他調侃了梵谷割耳朵等等,當成笑話講。那是我第一次聽說梵谷的故事,連美術老師都這麼說。

回到電影吧,寫到這裡我發現對電影本身沒多少想說的了。再隨意談一些吧。
這部電影從梵谷去博里納日礦區作非正式傳教開始,這段生活可以說是梵谷的人生轉折,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繪畫事業也漸漸開始,漸漸從一個著裝體面的人變成了一個一身破爛和油彩的「瘋子畫家」。
梵谷的繪畫事業在二十七歲才開始,比大他五歲的高更還要晚。但在短短十年內他完成了, 留下了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油畫是梵谷的解藥但同時也是梵谷的毒藥,他這樣激烈的高強度的繪畫也對他的精神健康有害。
伴隨著梵谷熾烈的渴望和追求的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和打擊,情節一直緊張激烈。傳教,開學學畫,向表姊凱求愛,遇到高更……這部電影濃縮了梵谷的悲劇一生。
雖然梵谷是我知道的第一個畫家,但在我腦海里他一直很抽象。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梵谷的形象才豐滿才有血有肉起來。

電影最後一幕,梵谷一生熾烈不寧的心終於沉下了,提奧靠在梵谷懷裡哭。「那好像不是讓人悲傷的死亡啊?」——一個聲音響起,「麥田與收割者」這幅畫慢慢放大,另一個聲音說:「剛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陽將大地萬物籠罩在純金般的光輝之中」 。對Wheat Fields with Reaper at Sunrise這幅畫,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金黃色的麥田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死亡的天空讓人喘不過氣,遠處是起伏飽滿的山巒,一個孤獨的剪影在熊熊的火浪之中辛勤收割。梵谷最終收割的是自己。山腳下幾家低矮的房屋,太陽在下沉,收割完了就回家……

Reaper,Sunflowers,Self-Portraits,Starry Night,Bedroom in Arles,Night Cafe……一幅幅真摯的油畫佔滿整個螢幕,梵谷的生命在他的畫裡永恆。

即客遊-JackRubbish,2012年11月4日 南京

     【官方網站】:www.jikeu.com
      【官方微信號】:jikeu8
      【官方部落格】:www.weibo.com/jikeu8
      【高端旅遊QQ群】:367292122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