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

子弹横飞百老汇/子弹穿过百老汇/百老汇上空的子弹

7.4 / 41,833人    98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道格拉斯麥葛雷斯
演員: 約翰庫薩克 傑克華登 Tony Sirico Victor Colicchi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艾維軒

2014-06-29 04:58:19

《子彈橫飛百老匯》與對物化社會的質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子彈橫飛百老匯》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上世紀二十年代,年輕的戲作家David創作了一部絕好的作品,在著名監製茱莉亞nMarx的資助下,終於有機會將自己的這部劇本搬上百老匯舞台,但這項投資計劃卻有一項附帶條件,必須安排投資者黑幫大佬尼克的情人Olive演劇中的重要角色。排演期間olive的保鏢Cheech表現了驚人的戲作天賦,把David的原作一改再改。最後作品大獲成功而David明白到自己不是藝術家決定和女友回家鄉放棄藝術生涯。
      影片的結尾Cheech用他的生命踐行了對藝術的追求,而David明白了自己的「無能」,他拋下掌聲雷動的舞台而找到女友說:「但我可以肯定兩件事,一是我愛你,二是我不是藝術家。」觀眾在對戲劇天才Cheech的死的傷感和對「庸人」David雖然無甚才華但將來擁有平淡美滿生活的祝願下走出影院。
      然而,David真的是庸人嗎?克里莫和納波尼曾經指出:「這些電影包含著內在批判••••••電影在裂隙處分裂開來。如果有人拐彎抹角地解讀電影,尋找其中的症候;如果越出表面的清晰連貫,就會發現電影佈滿裂隙:它在一種內在張力之下裂開,這種內在張力表面看來並不見於意識形態上無害的電影中。」電影的一開始,著名監製茱莉亞n Marx就對David說:「你的戲劇很好,很有意思,很具諷刺性。」但是Cheech認為劇作是垃圾,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大家包括Marx和女友聽了紛紛表示這是好主意。David聽從了大家的建議請教cheech的意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後面直接就是cheech執筆。順著劇情,觀眾自然而然地被帶進電影敘述中,就像阿爾都塞在其對意識形態的理解中所說的,個體被徵召為主體——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主體身份得到辨別和確認,觀眾認同了cheech的天才以及David的無能。電影表面上表達的是:聽從大家的意見,發現自己的「真正的價值」,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做好自己的本分,別想一些不屬於自己的事情。電影最後保鏢cheech死了,David回到了原點。然而意識形態的內在矛盾卻揭露出截然相反的一面:別被別人的三言兩語影響得迷失了自己,對社會的「主流」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保留自己的聲音。David才是真正的天才,他的作品雖然不討喜,但是充滿了對現實的控訴與諷刺,具有深刻性。而cheech不過是俗劇的能手,一個能寫出讓大家喜歡的作品的人。
      David是否為了成名而放棄自我,即自我認同的問題是電影的矛盾中心所在,而這一個命題受制於一個潛藏的文本——社會主流和邊緣抉擇下的的兩難境地。盧卡奇認為,商品生產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物化作為一種高居於整個社會之上的統治力量,已經滲透到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深層次結構之中。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斷髮展,而人日趨異化——符號化、客體化,缺乏批判、超越的能力。「天才/庸人」的對立結構是這個兩難境地必須面臨的,到底是拒絕物化還是走向人群。David以一個劇作天才出場,又以一個選擇生活放棄藝術的庸人收場,期間並不是沒有提出質疑與努力反抗,但是最終還是以他對自己的「清醒」認識與放棄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下全方位物化的無聲而有力的質問。
      如何才能在日趨物化的社會裡始終拒絕人的異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想法與發出自己的聲音,遠離David的悲劇,仍然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