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续命枭雄(港)/药命俱乐部(台)

7.9 / 521,034人    117分鐘

導演: 尚馬克瓦利
編劇: 梅麗莎沃雷克
演員: 馬修麥康納 珍妮佛嘉納 傑瑞德雷托 丹尼斯奧黑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煙花醉

2014-06-17 06:35:47

以夢為馬,向死而生:用生命表演,用生命抗爭


        幸運的趕上電影節,幸運的看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記得年初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表姐宣佈影帝歸屬《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男主——馬修·麥康納,那時候還在唏噓小李子再次與小金人失之交臂,而這個從小李子手中奪走獎盃的男人,我不甚了解,對這半生不熟的名字以及似曾相識的臉蛋,怎都無法與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李子媲美。而唯有在欣賞完整部電影后,才能體會小金人的眷顧實至名歸!

       電影根據Roan Woodroof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一群徘徊在生死線的愛滋病患者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爭取對自身更大治療權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6年某天,德州Roan用自己賭博換來的錢和兩個妓女在鬥牛場裡做愛,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人到中年的Roan沒有自己的事業,沒有自己的家庭,只是美國一個普通的電工,每天從事相同卻又危險的工作,終日沉溺賭博、酗酒、性濫交,在渾噩中度日的他絲毫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頭暈、耳鳴這些警告絲毫沒有引起Roan的注意,直到一天因為意外被點擊暈倒送入醫院接受的血液檢查,才得知自己患了愛滋病。

       在得知噩耗的那一刻,Roan是那樣的無法接受,認為是醫院搞錯了了自己的血液樣本,或者醫院的檢測出了錯誤,反正就是什麼地方錯了,他不相信自己竟然會患病,他憤怒地離開醫院,憤怒地不願接受這個事實——他還只剩下30天的時間。而在接下來的一週內,他依然延續著過去數十年的生活模式:賭博、酗酒、濫交,不斷循環,直到身體一次次出現不正常的癥狀折磨著他,讓他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可Roan不想死!

       在住院病房裡,他認識了同樣患愛滋病的異裝癖同性戀Rayon,恐同的Roan在厭惡和憤怒中再次離開醫院。他嘗試接受AZT藥物治療,卻因毒性太大給身體造成了更大的負擔。更令他無法接受的是,自己過去的朋友害怕接近他,叫他faggot,房東也收回了他的房子,藥物治療摧殘他原本孱弱的身體讓他更無法回到工作的地方。總之,他再也無法融入原本的生活圈子中。

       之後機緣下Roan找到了墨西哥醫生並用雞尾酒療法給了他生的希望,Roan帶著墨西哥醫生的藥重新回到美國販賣這些未經批准的藥。之後他拉Rayon入股,成立了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轉為身患愛滋病的病人提供藥物賺取費用。生意走向正規,但樹大招風,這些未經批准的藥物惹來了醫院、FDA、警察、稅務局的注意,一次次的沒收、干擾藥物出售。

       只是因為Roan不想死!

       法院裁決Roan有權利為了生存獲取用於治療自己的藥物,這雖然不算大勝,但為那些在當時醫藥體制下無法使用未批准藥物的愛滋病患者極大地信心。電影最後,Roan再次回到鬥牛場,曾經讓他迷離聲色賭博之地,像一個平凡人一樣騎在牛背上上場為自己的人生再一次抗爭......

       1992年,身患愛滋病7年之久Roan安然離世,他的生命日曆並沒有像當初醫生預計的短暫30天,而是2257天!

       整部電影,帶著觀眾經歷了Roan的憤怒、恐慌、失落、掙扎、求生、自助、助人、抗爭,經歷過這段精神之旅,讓原本沉重的題材帶給了人們更多思考。Roan只是為了活著,他要求使用AZT試驗藥物是為了活著,他遠赴墨西哥求醫是為了活著,他將藥物帶入進美國販賣的前提也是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沒有遠大的信念,沒有人們眼中高大的志向,一切都源自於那股求生慾望。這種被求生所逼迫出來的意志與群體給他的責任感,拯救了這個曾經蒼白的靈魂。 卻也因此推動了美國醫藥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進步——或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助自助者。

      在那個被放棄、被排擠、被孤立、被污衊的年代,作為愛滋病患者的Roan想盡辦法尋找藥物、不屈不撓地和政府部門對抗,為自己和病友爭取到了一定的機會和時間。這個瘦的皮包骨頭,滿身流里流氣的的Roan,從最開始狡猾的智慧,放縱的生活,一點就著的衝動,到後來疾病中的痛苦,酒後萎靡的神態,面對現實發自心底的痛哭,無法接受的呆滯,到再後來對待自己生意和藥物的認真,對娘炮態度的大轉變,較勁著強迫朋友與之握手,以及失去娘炮的哀痛失落。還有對女醫生的動情,假扮牧師和醫學家的鎮定自若,最後在掌聲中的欣然笑顏。光這些能舉得出來的,已經是多麼多樣生動的形象,更何況這些還尚無法形容完全男主的形象。
        
      演員的表演也讓人嘆服:你絕不會忘記Roan逃離醫院回到家後把家裡所有的錢都搜出來,買了一把手槍,但是所做的卻是把車開到僻靜的角落,強烈的求生欲讓這個號稱男子漢的德州佬在下午三點的陽光下嚎啕大哭,這個絕望中男人的掙扎;同性戀的Rayon為了助Roan度過難關,終於硬著頭皮向那個將自己掃地出門的富豪父親求助時,他穿上了西裝,觀眾能明顯地感到藏匿在西裝內的那顆心的困惑和痛苦,還有失落尊嚴的飲泣;Rayon在最後癥狀最嚴重的時候,邊吐血邊說:我不想死啊,這句話一說出來,我的眼淚瞬間就落下,即使是最接近死亡的生者面前也不斷在尋找求生的機會,這種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氣氛感染整部電影......兩位演員把這一系列的心緒轉化和人物的精神變遷拿捏得絲絲入扣,且耐人尋味。那些看似四兩撥千斤的表演瞬間,往往是心血的結晶。

      整部電影為那些身患愛滋病的「少數人」發聲,但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團體是「少數人」,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生活中的那部份「少數人」,而當你成為那部份人時,是否會奮起抗爭尋求屬於自己的那份權利呢?回憶起鬥牛場中的那隻小丑,他的存在只是為了吸引牛的注意力。而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我們的生活都猶如牛背上的騎者,人生是如此荒誕痛苦無趣,甚至瘋狂,如果說鬥牛場上的小丑吸引了牛的注意,救了那個躺在地上被生活踹到地上倒地不起的騎者的話,而那些如Roan一樣奮起的發聲人就如同弱勢群體的小丑,吸引了死神的注意,減緩了死神的腳步,挽救了每一個弱勢群體的人的生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