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竊聽風雲3--Overheard 3

窃听风云/

6 / 841人    131分鐘

導演: 麥兆輝 莊文強
編劇: 麥兆輝 莊文強
演員: 劉青雲 古天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梁曉智

2014-06-03 07:05:35

人在做,天不在看——關於《竊聽風雲3》背後的關鍵詞……


人在做,天不在看——關於《竊聽風雲3》背後的關鍵詞……

文:梁曉智

《竊聽風雲3》5月29上畫,叨光早一週看了優先場,回來一直想寫點文字分享,但無奈人懶,最憎打字,最愛網購,文字拖到開畫第5日才發出。

【三部之中選材最激】
《竊聽》系列拍到第三部,個人認為《竊聽3》在選擇題材力度上是勝於前面2部。

《竊聽1》以警方監聽大鱷股票造市的一段懸疑兄弟情,到死剩劉青雲隱忍復活復仇大計,最後以古天樂法外執法同歸於盡悲壯收場,故事行是正路警匪鬥。全片最記得的是王敏德的搞GAG對白:「你咪當我是天生殺人狂。」成為《竊聽1》的好笑註腳。

《竊聽2》以吳彥祖對地主會復仇為主線,最後曾江突然開槍秒殺祖哥,讓人印象深刻。但差人古天樂與商人劉青雲的情節已經淡忘……

《竊聽3》選擇了頗為複雜的香港新界原居民的地產商戰故事作為背景,多股勢力在新界交織展開商業殺戮。以「丁權」這個特有的有爭議土地概念,切入多線的商業恩仇糾纏中,讓人看的過癮,全片3/4以上都是需要用腦力認真觀看,稍微放鬆都容易跟不上情節發展。

本文出街之日,《竊聽3》已經上畫5天,對於片中各種,網上也已經許多討論,但大多觀眾反應都是不錯的口碑,尤其許多廣東觀眾更力撐本片,亦是文化近融的親屬體驗。綜合本片本身素質,屬不錯的作品,但如果觀眾願意在電影之外,再走遠幾步,了解多一點香港有關的文化和歷史掌故,對於電影的理解和背後的趣味,應該更能相得益彰。

電影是反映時代的作品,想必創作者們也希望如此。下文每段列出一些與《竊聽3》現實有千絲萬縷連接的關鍵詞,一個關鍵詞能開啟一片新天空,歡迎大家有興趣以可以去維基百科延伸閱讀……

【丁屋政策】--關鍵詞:六七暴動、林彬之死、新界小型屋宇政策
1967年,香港發生一件很重大的事件——六七暴動,至其後代政府要發展新界,是出於對當時的香港的「維穩」,出台的這道恩恤政策……

丁,指的是男丁,廣東人新年恭喜賀詞,就經常祝願人「丁財兩旺」,可以見男丁和財富,於人的價值是同等重要,丁甚至凌駕於財富之前……

{新界小型屋宇政策}於《竊聽3》一開場就摘錄了的一段文字
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包括男性居民有權一生一次,向政府申請興建一間每層面積上限700平方英呎,樓高3層(上限27英呎)的小型屋宇(俗稱丁屋)。

下段來自維基百科:
{丁屋}
香港政府於1972年12月實施的「小型屋宇政策」,規定年滿18歲,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呎/8.22麥克),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2],無需向政府繳付地價。

政府同時定立「限制買賣轉讓條款」,規定擁有丁屋的原居民如果想把丁屋出售及轉讓予非原居民,需向政府申請作補地價,並取得地政專員書面同意,才可進行。興建丁屋的土地,通常是位於新界或離島的村落或農地。根據新界鄉議局的估計,擁有申建丁屋權利(俗稱「丁權」)的原居民(只限男性)有24萬。

1973年制訂的《差餉條例》則規定在鄉村範圍內的屋宇,包括丁屋,可獲豁免繳交差餉。1987年,政府把條例作出修訂,丁屋及村屋需取得由地政處發出的豁免紙後,才可興建。

{改革及爭議}
1995年8月,香港政府曾經檢討新界小型屋宇政策。雖然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0條規定,新界原居民的原有合法傳統權益,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仍然受到保護,但在1997年7月1日前,仍有大量新界原居民向香港地政總署提出興建丁屋申請,令丁屋申請一直積壓。地政總署擬於2004年4月1日開始實施「新審理丁屋申請程序」,但其後因原居民反對而暫時擱置。

一些非原居民的香港市民,質疑丁屋制度令新界原居民享有特權。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曾表示只有男性可享有丁權的丁屋政策,對女性造成歧視。

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就是那位投資了廣深高速、廣珠高速、虎門大橋等交通的商人)曾建議政府實施「丁權證券化」,讓擁有興建丁屋權的原居民,可以將發展權在市場上自由買賣,以增加新界土地供應。

【三條大「橋」】--關鍵詞:謎米香港、電視風雲半世紀蕭若元
粵語的「橋」—指計謀、創意、點子,如:度橋(想對策)、好橋(好點子)、橋王(點子王)、絕橋(絕世好點子)。
蕭若元先生對商業片的故事創作下了頗具定義的總結,商業故事常用的三條大「橋」(創意)——成長橋、時代橋、復仇橋,是可以無窮無盡創作下去的。這三條大「橋」,《竊聽3》全部囊括。
 「成長橋」應了陸氏同村兄弟的識於微時到貪念毀滅;
「時代橋」應了新界發展食正政商世代,而催生出來的各種事件;
「復仇橋」應了古天樂與吳彥祖的竊聽懸疑向陸氏兄弟復仇……全部切合商業電影的條件,而《竊聽3》當中最吸引人的,已經不是人物的情仇生死歸屬,而是故事推進的懸疑,和連結現實的揭秘……

【商業片六大元素】--關鍵詞:基本演繹法
蕭若元先生提過商業片每個場面必須不停製造含有的6種元素件——感人、好笑、揭秘、官能、懸疑、驚奇。
《竊聽3》在揭秘、懸疑、驚奇的部份,幾乎是一直帶著觀眾推下去的。從新界「丁屋」特殊繼承性、到30萬一個「丁權」轉手被60萬賣出,收到的錢也只能在毒海與無序中消耗;在遊戲中(全民小鎮?)傳遞機密地皮資訊,都在向觀眾揭秘出一個隱蔽殘酷的世界。有位GEEK告知我,遊戲傳機密這橋段,在《基本演繹法》第二季第三集用過,但我反正是在《竊聽3》第一次看到,已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方中信的造型】--關鍵詞:上海仔、流浮山小桃園飯局、劉夢熊
片中的陸永富(方中信飾)造型,是來自香港現實的江湖人物「上海仔」,上海仔在內地少人知道,但在香港就多人熟知,維基資料亦顯示他於七十年代就跟新界鄉紳有交情,協助地產商在新界收地,對鄉事人士有影響力。
2012年特首選,上海仔就被傳媒揭發與行政長官候選人梁振英競選團體成員、劉夢熊及鄉議局選委出席同一個「飯局」捲入戰拉票,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否有「黑金政治」引發政治海嘯。當時牽連的人物甚多,精彩過任何影視,而導致後來現實中的梁振英與劉夢熊劃清界線……這部份故事許多港人甚至廣東觀眾(如果六點半新聞報導沒被「雞蛋六隻湯兩茶匙」蓋掉的話)尚記憶猶新,

【現實中的「濤叔」——新界王】--關鍵詞:劉皇發、香港政府農曆新年求籤活動
劉皇發對於廣東觀眾比較會熟悉,因為經常上電視。人稱發叔、劉皇叔,現任香港新界鄉議局主席、前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屯門區委任議員兼主席、仁愛堂總理、自由黨前黨員。劉皇發生於香港新界屯門龍鼓灘村,為新界原居民,籍貫江西客家。

自1980年起他出任新界鄉議局主席,個人擁有至少264幅新界地(亦傳說寫至少600幅),故有「新界土皇帝」或「新界王」之稱,而他最新入民心的,是他每年農曆為香港進行求籤活動……

陸家兄弟中的林嘉華,在片中還賣白粉,其中他兩次念詩被兄弟揶揄。內地觀眾或許不會太留意,但這2句詩文在香港觀眾中其實是有特別意思。句詩正是現實中的「新界王」發叔某兩年新春在車公廟幫香港求的籤文。

「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
2011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

「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
2012籤文: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但管信邪修正外,何愁天地不知聞。

這兩句最是深入民心,特首換屆,梁振英上台,當年的香港傳媒紛紛解讀,誰是神鬼亂香江,雖然籤文是中籤,但再看今日香港各種衝突,回看當初,眾多香港市民雖不是解籤廟祝,但心裡都已有解答。

編劇此處籤文入角色,用意用心,香港政府每年新春的求籤,已經成為解讀政治的一項反映,甚至可以從籤文本身、求籤者、傳媒解讀,反映出香港一時之間的民望、民意、政治風向、與時政狀態,亦是香港社會事件一項特有的呈現。

【陸國集體】--關鍵詞:新界五大氏族、陸恭蕙、誓不低頭
新界五大氏族沒有姓「陸」的資料。而香港的原住民,是可以追溯到宋朝皇帝宋帝炳、文天祥等歷史的。

要說有關新界丁屋與「陸姓」的歷史,有一位政治人在廣東許多觀眾中應該還有印象,就是當年的議員(現在的環保局長)陸恭蕙,小時候在6點半新聞報告,似懂非懂地看陸恭蕙為新界女性爭取繼承權,當時的男性反對聲音很大,大概在1993年之間,她極力推動《新界土地(豁免)條例》,成功令女性原居民也獲得繼承權, 當時鬧得十分轟動。片中的羅蘭姐能夠有地賣,應該也是與這位陸恭蕙議員成功爭取繼承權有關係。

片中曾江的「陸國集團」的名字,是否有因她的原因而取,不得而知。另外曾江當年的韋家輝經典電視劇《誓不低頭》片中叫陸國榮,也是當年的最奸的角色的代表,曾因演出劇中的「發叔飯店」殺人戲尺度太大被廣管局罰款。陸國集體的名字,對於創作者,也許於此有關也說不定。

【關於方言圍頭話、配音】--關鍵詞:圍頭話、龍天生
演活新界人,多個演員下了功夫在裡面說新界圍頭話,方中信、郭峰、楊英偉、羅蘭等,
小時候看簡炳墀(香港著名練馬師、超級「牙刷」的新界人)上電視節目,他講的圍頭話就非常似東莞常平話,東莞觀眾看來會會心微笑,來自粵語莞寶方言一支,跟廣府粵語差別比頗大,許多粵語人都未必一下聽明。

既然是表演,自然要下功夫才有戲味,這類演員在語言下了功夫的港產片,建議內地觀眾也應儘可能選擇看粵語,才能沒浪費了電影的味道。

早《竊聽風雲2》宣傳時候,曾經已經典配音作為吸引觀眾的點,我在部落格問大V鸚鵡史航老師,看港產片是喜歡聽粵語原聲還是國語配音。史航老師也說會選擇原聲。

但看演員表演,原聲是非常重要。一直以來周迅專屬粵語配音是配音界周恩恩小姐負責,也有許多精彩演繹:畫皮、聽風者、龍門飛甲等。在《竊聽3》要贊周迅,粵語原版是周迅本人的原聲,不用配音了,聽起來肯定比用配音要更自然,不會齣戲。
香港電影歷來有一個迷局,就是香港觀眾多年來都接受勁多「廣東話唔正」的女主角……張艾嘉、吳倩蓮、舒淇、湯唯……全部是學習粵語後原聲表演得到香港觀眾喜愛的。

另外,順帶一提的是其中以為演新界居民甘草演員龍天生,亦是香港的資深配音,龍天生老師前幾年曾與深圳開為期3月配音班,我亦曾想去學習,當時學費大概是3個月9000元左右,最後可惜報名人少開班不成,十分遺憾,以龍天生先生的資歷與經驗,亦是香港電影語言音效的活歷史,希望有會透過這裡提及,能讓多人認識與有心人關注,盼望以後有機會再次成事。

【落雨收柴】--關鍵詞:看門狗、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
或許導演編劇覺得前4/3觀眾已經腦力激盪太耗費心神,最後還是該讓大家官能刺激一番,香港電影的武俠情結深入骨髓,最終還是喜歡全部勢力悉數決戰才能過癮,廢車場一段亂撞,導致結尾顯得失控……如果換成另一種解決,《竊聽3》整體應會更好。如今是古天樂陪伴葉璇玩《金枝欲孽》林保怡黎姿殉情,孫白楊陪玉瑩小主葬身火海……有腐女朋友發部落格揶揄「燒死異性戀」,變成呼應王敏德天生殺人狂的好笑……

如說不足之處……陸家兄弟門的手足情與忽然發難破潰,建立打破有點急促;吳彥祖身份背景不強;暗示四大地產商龐大勢力的吳孟達發揮太小……這些都是無法滿足觀眾的設置。但整體故事涉及的宗族文化到被貪婪割裂,普羅大眾看得明白的商戰財技,展示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土地概念和豐富的香港歷史背景,都能讓人滿足過癮,《竊聽3》依然是一部劇力和節奏不錯的電影。

要細數《竊聽風雲3》背後連結現實的種種,極其複雜,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去搜尋那麼多的關鍵詞,在今日香港人政治角力紛爭頻繁之日出現這樣題材的電影,從不同角度欣賞或者解讀,已經不是單純一部商業電影般簡單。在自媒體發達時代,看官可以認為這有是一篇過度解讀只期望賺眼球的屌絲影評,不論真假多少,有一種真相是已經存在,誰人亦無法改變的。

正如阿飛正傳旭仔(張國榮)媾張曼玉時看著鍾手,二零四六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曾和香港在一起,因為香港的存在,你曾記住這一分鐘。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最近數月在香港網上熱播的短片《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看過後會猛然醒覺,原來電影《2046》映射的,也是香港五十年結束的日子!

新界兄弟打生打死,都是為了把本來應該用於種植的土地,變成只能在電影底片中才能抹去那些高樓大廈。這個浪漫化的淡出,於現實是無法改變地產霸權和物慾價值對香港傷害的深入骨髓,即使是同根生長於本土的草根兄弟亦不能倖免,除非有毀滅性的外星隕石到來,不然亦無法解決貪婪觀念。

高科技隨時定位的竊聽監控,在《竊聽3》已經退居為輔助的行為,再沒有「人在做,天在看」的宿命敬畏。
人在做,天不在看。如果你覺得不過癮,可以去找一個育碧遊戲大作《看門狗》,來體驗駭客監控的上帝角度,試試沙盒玩法過把吳彥祖癮。

部落格有圖文並茂版------ http://weibo.com/1569515421/B75P8C1T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