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幻想的小孩

2014-06-01 11:02:28

多是第三部的墊腳石


-------------------以下影評部份不涉及劇透,請放心觀看------------------------------

縱然有很多讓我不爽的地方,這仍然是一部很優秀的動畫電影,我也打了四星,很多地方可圈可點。

*因為本片首週末票房不利,夢工廠股票已經跌了不少。雖然我不是個相信票房反映質量的人,但是某種意義上也能說明點本片的問題。又是暑期,又趕上父親節週日這麼好的週末家庭市場,還有IMAX和3D的票價優勢,仍然敵不過《22 Jump Street》這部R級喜劇的票房,前景堪憂啊......

當初第一部《馴龍高手》是自己中考的時候看的,如今時過境遷,有點緬懷童年的感覺。《馴龍1》在我心中有著很特別的地位,當初去影院看了5遍多,內心各種感動,不過可能就是因為自己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先說不涉及劇透的出色部份。

-光影運用極其出色

-可以說是業界最好的3D效果。《阿凡達》之後很少有真3D,但是夢工廠和因特爾合作的3D技術真的不是蓋的。大大豐富了觀影體驗,景深的運用讓場景宏大許多,並且讓人物關係更直觀。大戰那一幕因為3D的運用增強觀感許多;另外一個很感傷的一幕也因為景深的運用讓空間顯得更宏大,從而加強了對主人公感情的渲染。這些都是很奇特的感受,讓3D成為敘事手法的一員,是在電腦螢幕面前觀看不能替代的,只能去影院感受。如果僅僅因為價格差價去看2D的會意味著你錯過了一個大加分項

-獨具風格且自成體系的音樂

-飛翔鏡頭多且很享受

-維京人版圖擴張,各種新場景。結尾字幕的概念圖中就能瞥見整個團隊付出多少努力。同樣是冰,有著和《冰雪奇緣》不一樣的質感

-各種新設計的龍驚喜多多。其中一個群龍亂舞的鏡頭可能就要花上好幾個月,製作者們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及渲染時間)。

-凱特布蘭切特角色的加入很有新鮮感。看她和Hiccup, Stoic一家親的時候心都要化了,還有一段浪漫歌舞。

-前景與後景的配合。有一幕嗝嗝和Astrid聊天,他倆的龍在後面跑來跑去的玩,像小狗一樣。這樣的例子本片中有很多,就是後景有時候比前景還搶眼球。一般的動畫電影只是注重前景和焦點內的東西,但是夢工廠多花心思在後景上證明還是很注重細節的。

-沒牙仔無恥的賣萌(賣萌頻率比《卑鄙的我2》裡的小黃人還高。我身邊的一位妹紙因為萌點太低導致我影片前一個小時都在聽她呻吟。情侶觀影的時候麻煩男士們管好你們的妹紙。萌點低可以理解,但是誇張的呻吟不能忍)

-Ruffnutt陷入奇葩花痴模式,她上場一次底下觀眾笑一次。

-人獸基情升級。嫌《冰雪奇緣》中男主和他麋鹿基情少的人對本片絕對不會失望。有的地方實在基的我看不過去。

第二部可能是給已經看過前作的觀眾的福利,反而讓整體的敘事潦草很多。第一部的敘事其實非常令人舒服。先是在優美音樂中緩緩切入,旁白介紹新世界,乾淨的切人群龍入侵,嗝嗝誤傷沒牙仔等。非常效率,到襲擊結束和嗝嗝的那句「我只想和你們一樣」這句台詞,人物,世界設定介紹完畢,人物性格也初步刻畫出來(人與龍的衝突,嗝嗝的窘迫,村里人不待見他,對女主的暗戀,證明白己的慾望,和父親的關係......)這麼多東西和元素開頭沒多久就全都交代了,後面統統有呼應,非常完美。

續集電影很難做的更出彩,因為觀眾對人物及世界的熟悉既是優勢也是詛咒。《卑鄙的我2》就是個例子,笑是讓你笑了,萌也萌到你了,但是也就那樣了。本片很不幸給我類似的感覺。

開頭一個小時就是各種混亂。也不能說是混亂,笑料太密集導致我覺得很膚淺,敘事上根本就沒有第一部那麼乾淨利索,也沒有節奏感,只能說是按部就班走。分出來的兩條線一下子拖沓起來,不像第一部那麼一針見血,目的更明確。

這倒沒什麼,關鍵是本部嗝嗝的arc沒有充分發展。所謂arc直譯是「弧度」,代表主人公性格從一開始到影片結束的轉變。比較好的劇本通常是要有一個arc較大的主人公,意思就是性格前後對比要很大。不一定是性格,總之需要成長。比方說《國王的演講》,喬治六世一開始自暴自棄,作為弟弟一直被忽視和欺負,有一幕他因為不能承受壓力在書桌前痛哭讓海倫娜阿姨安慰,看的我那叫一個心酸。再看看他後來堅強的成為一國之主,這就算個很大的arc。甚至Logue也有arc,他也變的更勇敢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但是編劇遵守了傳統三段式結構,估計也是為什麼當年奧斯卡得了最佳劇本。 當然這也不是說不遵循的就不是好電影。像《桃姐》這樣淡淡的都有點類似紀錄片的生活化電影也依然可以打動人心。

第一部嗝嗝的arc也不小,從一開始的loser到後來成為史上第一位馴龍者並改變整個村莊的命運,他經歷了很多磨難,大家對龍的誤會,自己對自己能力的不確信,父親的期望...這麼多東西阻礙在他成長的道路上。電影是戲劇,戲劇來源於衝突,所以好的劇本一定會給主人公扔一堆困難,越多越好,反派也是這個作用。某種意義上第一部嗝嗝他爸也是個反派,這更有意思,因為親人做反派對主人公而言風險更高。我覺得第一部妙就妙在它不是個單純講天真少年打敗奇葩大暴龍(傳統意義上反派)的故事,而是講他成長的故事,他戰勝了自己對自己的懷疑,為自己的信仰奮鬥,失去的腿也影射了成長的代價,所以可能那時候那麼打動我。

第一部已經有這麼出色的arc,讓續集發展空間大大減少。看完《馴龍2》我就好像喝了白開水一樣,嗝嗝基本上沒什麼變化,仍然那麼優秀,那麼勇敢,那麼理想主義。雖然也經歷了困難,但是這些困難都不是內心掙扎,因此層次就低。第一部中如果嗝嗝繼續做自己,就要承擔可能一輩子被人恥笑的後果,不被父親認可,讓族人陷入危險,這些掙扎多有意思,遠比一個勁打怪獸的掙扎要立體。他不僅要保護族人的安全,也要證明白己,追尋自己的內心,這種衝突就是戲啊。

第二部少了很多內心掙扎,也不是說沒有,能看出編劇努力的在讓他糾結。主要是父親想讓他當族長,他自己很猶豫,覺得自己不是做族長的料,覺得自己最優秀的地方是與人理論,倡導和平,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他一定要主動找反派談話,因為他想讓反派改變主意,某種意義上也從側面證明白己最獨特的點。

這些糾纏都是不錯的,但是我覺得處理的不夠好。大部份關於他自己的了解都是他娘幫他說的,就顯得很被動。"你有一顆族長的心,一個龍的靈魂。This is who you are." 還有比這更直白和更說教的嗎,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稍稍有點牴觸。他自己很疑惑who he is,但是答案都是別人給的,這就讓我覺得有點假,好像編劇故意讓他糾結,然後別人幫他找到答案。

不過好在嗝嗝還算主動,一個不主動的主人公是沒有辦法推動故事的。他總是要和反派談話的這個目的也算是推動他的driving need。

Astrid也變無聊了,從第一部里好勝心強,有點損的假小子變成現在的一個沒什麼特點的普通跟班。甚是遺憾,只有Ruffnut能搶搶戲。估計導演都把筆墨放在嗝嗝他娘身上了。

——————————嚴重劇透分界線。請慎重選擇閱讀——————————————

在嗝嗝遇到母親以後,就分成了兩條線,一條他和母親聯絡感情學習龍的線,一條其他Astrid等人為衝突做準備的線,主人公嗝嗝不明確,因為戲都被別人搶了,主要動機(保護族人維持和平)被模糊掉,大家都忙著圍觀凱特的這個新人物和沒牙仔的賣萌去了。

最讓我失望的是對嗝嗝他爸Stoic之死的處理。當時看的我那叫一個生氣。完全沒有必要讓人家死啊。死了也沒關係啊,好歹給主人公留下點印記和掙扎吧,結果就是大家面目表情的射火箭把人火葬了然後給嗝嗝最後當族長來了個順理成章,故意用他的死來讓嗝嗝領悟什麼東西。影片最後仍然是歡樂的結尾,好像stoic沒留下什麼傷痛似的,來個雕像紀念下,大家都move on了。赤裸裸的用這種死亡來賺眼淚,彌補前一個小時不知所云的亂七八糟。然後感覺也把凱特新角色安排了,死了爸就要來個媽來照顧了唄。尼瑪那叫一個坑爹。我可能是老古板,覺得這種重要死亡總要有點用處。你看《鋼鐵之軀》,超人的地球父親因為要讓他隱藏自己的能力而甘願犧牲,從此這個死就給超人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讓他日後糾結到底是該融入還是站出來,多好的內心衝突,死亡給主人公留下了印記,讓他成長了,變複雜了,變糾結了,這是我心目中重要人物死亡至少要達到的目的。

再看這部片子對重要人物之死的處理。Stoic為了保護嗝嗝,被失去控制的沒牙仔擊中死掉。嗝嗝生氣下與沒牙仔決裂,縱使知道這不是沒牙仔的錯。這個衝突完全可以挖深一點,比方說他開始懷疑自己和沒牙仔的友誼到底值不值得,膚不膚淺,縱使友誼再深,是不是也抵不過沒牙仔生理上對Alpha的屈服,友誼的意義是什麼,人和龍到底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還是朋友的關係, 他對自己信仰盲目的自信是不是有代價,等等等等。他父親的死完全可以讓他更糾結更掙扎。

結果呢,嗝嗝為了保護族人贏得戰爭,重新堅信自己和沒牙仔的友誼,努力把它從Alpha的控制中解除。這個「重新堅信」讓我覺得莫名其妙。親,前一秒你還和沒牙仔決裂,咋這麼快就好了?讓我感覺他是被迫相信友誼強過生理控制,因為如果他不相信,就贏不回沒牙仔的幫助,就贏不了戰爭。回首第一部,那麼多衝突但是嗝嗝依然自己相信人和龍能和平相處,也正是這種源自內心的堅信讓他贏了,但是這部讓我感覺他很被動,他不是主動選擇相信友誼強過生理控制,而是為了贏戰爭而要拚一拚,看自己能不能強過生理控制。變了味了。

不過我想老爸的死也終於讓嗝嗝「世俗」起來吧。爹娘都說Drago是個不能被說服的人,自己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族人(和龍)。還尚處青少年心態的嗝嗝認為所有人都能被說服,難免有點過於理想主義(too young too simple),捅那麼多簍子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對自己信仰(龍不會害人)過於的自信,後果就是自己付出了父親的生命做代價。由此他也終於在葬禮上承認族長的作用是保護,不是出去說服人來保持和平。這讓我看的很傷感,感覺他終於妥協了,放棄性格里孩子那一面。當然有人把這看成是成長,我是個悲觀主義者,我就覺得他終於也抵不過變「世俗」,變得履行職責,承擔別人想讓他承擔的責任,接受別人想讓他接受的信仰。

*順便吐槽老爸的烏鴉嘴。他和嗝嗝娘說「我以為得死之前才能和你再跳一次舞」,然後跳完舞真的沒多久他就掛了......

不過現在就說他父親的死對嗝嗝影響不大可能還為時過早。要是能看的再開一點,嗝嗝爸的死某種意義上也是必然。我所謂的「看得開一點」是從三部曲的角度來說。當年夢工廠決定製作這部續集的時候當然是邀請第一部的兩位導演繼續加盟。Chris忙《瘋狂原始人》,所以不行,只有Dean。Dean繼續導演的條件是讓夢工廠同意自己把《馴龍》拍成三部曲,言外之意就是讓第二部作為一個稍微不太完整的個體,卻要達到拓展系列的目的,讓整個三部曲形成一個arc。很明顯夢工廠高層被說服了(夢工廠CEO向來不是個好對付的主,經常在劇本階段覺得不好的會直接砍,一點都不留情面)。簡而言之,第二部是個第三部的墊腳石。

本片導演Dean自己說拍《馴龍2》的時候受到《星戰2:帝國反擊戰》的很多影響,因為他覺得《星戰2》一下子就把星戰系列的格局打開不少。仔細看是有不少致敬和相似的元素。比方說嗝嗝那把著火的劍,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穿越到星戰裡的光劍上了;《星2》中男主在最後發現反派Vader是自己的爹,和嗝嗝一直不知道母親是誰一樣(雖然他的母上大人不是壞人吧,但是在最初設計里嗝嗝娘是第二部的反派,Drago是第三部的反派)

我倒是覺得本片和《星戰前傳2》有點相似。《星戰前傳2》裡面男主的娘掛了,這對《 星戰前傳3》里男主墮落到黑暗面有很多影響,同時和女主的那段瘋狂草率的婚姻也為後文的毀滅打上了伏筆。至親之人的死亡都會對主人公有很大的影響,不管是好的影響(嗝嗝這樣的),還是壞的影響(星戰前傳男主這樣的),都是一個過程。從三部曲的角度來說,你總不能第三部讓爹掛了吧,當然只能在第二部,讓這個失去成為主人公前進的動力,成長的必經之路,讓第三部的終極大戰更加輝煌。我猜想第三部里會有更多的嗝嗝個人戲,不會像第二部這樣。蝙蝠俠三部曲裡面被捧上天的第二部《黑暗騎士》是個很棒的獨立個體,同時也大大豐富了系列內涵,讓第二部的犧牲為第三部抹上了悲劇的一筆。但是不管怎樣,面對多少反派,最後主人公都要像《黑暗騎士崛起》裡面的Bruce一樣,自己一個人努力,才能爬出那個不可能的深淵,我猜嗝嗝也不會例外的。第三部里嗝嗝沒牙仔他們兩個一定會受到更大的挑戰。

提到這個,就到了本片最讓我失望的高潮,讓我感覺被欺騙了感情。

寫劇本的時候有一種術語叫cheating(作弊). 意思是讓情節代替主人公解決問題。 例子:主人公走投無路的被困包圍圈中,無法掙脫敵人,真的要掛了,這時候突然來了一群騎兵把敵人解決了,這個騎兵的到來就叫做cheating,就是說哎呀我寫不出來主人公怎麼解決問題了,就讓外面來個人之類的幫幫吧。本片高潮就是給我這種感覺。嗝嗝和沒牙仔在強大敵人前束手無策,被冰封住,然後正是這冰封讓沒牙仔開竅,(請腦補數位寶貝或神奇寶貝中的進化),瞬間打怪能力暴增,成功解決敵人。你特麼在逗我???這完全就是cheating啊!!!這個「進化」就是赤裸裸的」騎兵「啊!!!根本不是主人公自己解決的問題啊!!!雖然前面也有鋪墊,嗝嗝他娘也說了「關於龍你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沒牙仔背上長出來的那些新東西也證明了這點,但是仍然讓我感覺不爽。你看看第一部的高潮,嗝嗝因為自己對龍的了解,知道龍肚子裡面不防火,再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與沒牙仔的配合擊敗大boss,既凸顯了自己的特質,也是主動解決問題,多好。而本部中莫名其妙來的進化和人物成長毫無關係,後來因為嗝嗝贏了戰爭,加上老爹死了,所以自己順理成章當族長了,我覺得這個族人對嗝嗝的尊重的獲得也因為這個cheating而大大減弱合理性。回首第一部高潮,族人對他的尊敬完全是嗝嗝自己通過聰明才智和對龍的了解贏得,而這部是靠沒牙仔莫名其妙的「進化」而贏的,這是一個檔次嗎。

但也不能太生氣。我們同樣回到三部曲的格局。我覺得沒牙仔特殊技能的展示一定只是冰山一角。它是一條非常年輕的龍,這隨便覺醒一下就能打退一個Alpha,誰知道哪天發瘋了一下能成什麼樣子。在加上本片中不停強調沒牙仔是最後一隻夜煞龍,嗝嗝台詞「搞不齊我們能再找到一條夜煞龍呢。」(言外之意咱們都飛了這麼多地方還是一條沒找到); Eret第一次見沒牙仔的那句台詞也是耐人尋味。他台詞的英文原文:」 I thought they are gone for good.」 這個「gone for good」中文很難翻譯出那種微妙的感覺。言外之意就是,有那麼多種龍,大家都殺,但是為什麼夜煞那麼特殊,非得要以第一優先級滅掉,我覺得這裡面一定有什麼秘密,高潮時沒牙仔的特殊藍光只是它超能力的一個小角落。(話說反派披的龍皮會不會是夜煞的皮????)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我大膽預言第三部里一定會解釋沒牙仔的身世和它們滅絕的原因,而這可能將是嗝嗝遭遇過的最大的挑戰。《馴龍2》里沒牙仔短暫的「背叛」過嗝嗝,我覺得《馴龍3》里一定還會出現的。我猜會有點像《猩球崛起》裡面付蘭蘭和凱撒那種糾結的關係(當然龍族和人類打仗這種事我覺得是不會發生的,各位懂我啥意思就行)。但願這都是我的一廂情願和過度敏感吧,不過我很期待Dean給第三部做了什麼安排,但我很為他憂心。《馴龍2》一直被認為是夢工廠近些年最受期待的作品,北美票房不利已經讓夢工廠股票跌了不少了,言外之意就是《馴龍3》的壓力會非常大。我不知道看了《馴龍2》的表現後夢工廠高層會不會依然對Dean這麼好脾氣,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創作過程。

說白了,不舒服的原因就是這個最重要的高潮被前面的黑白Alpha大戰的偽高潮提前消耗了精力和時間,導致真正重要的高潮有早泄之感......

-----------------------------------------------結束劇透和瞎矯情-----------------------------------------------

本片對於和平啊之類的台詞實在是太露骨了。嗝嗝自己不停說哎呀我去說服人家咱們可以和平相處,然後他娘又在說我也主張人和龍和平相處,兩個這麼高大上的人物不停的說「和平」這種主旋律的詞真是讓我膩味的慌,瞬間把觀眾年齡降低了。我們不是小孩子,不需要這種說教。好吧你是動畫片,想說教那就說吧,但為什麼不能像第一部那樣不那麼露骨不那麼主旋律。你完全沒必要用一堆語言來體現主旨,明明可以劇情本身來說和平重要性。你看《幽靈公主》沒有一句台詞是直白的「人要和自然和諧相處」,但是你看完以後不用人告訴你,你自己就悟出這句話了,這也是境界。我的基友在看嗝嗝與反派理論的那一片段的時候吐槽說:「這不就是美國和朝鮮的對話嗎?」 XD

編劇重要理論第一條就是「show instead of tell」。與其告訴我,不如展現給我。舉例:男主告訴女主他愛她,這是tell;男主用各種實際行動,例如早上提起做好早餐,暖暖的抱著她等,這是show。同樣是傳達「我愛你」這三個字的資訊,那種方式會更好呢?必然是後者。電影是視覺藝術,這就意味著是行動定義人物,語言沒有行動有力,生活里其實也這個樣子。

第一部的時候很明顯編劇知道這個法則。"Forbidden Friendship", "Test Drive", "See You Tomorrow", "Romantic Flight"這幾個片段里幾乎是一點對話都沒有,只是音樂和生效,但就是那麼打動人,足見編劇和導演掌控能力。「Forbidden Friendship」那個片段簡直是絕了,一步步的有條不紊的把嗝嗝沒牙仔開始信任對方的這個細緻過程表達的淋漓盡致。《機器人總動員》那麼成功也是因為有很多沒有對話,只有帶行動的「默片」片段。如前半段在地球上Wall—E一句話都沒說過,他迷戀人類物件行為的傾向,地球的污染和荒涼,那種寂寥的氛圍,什麼都體現出來了。編劇都知道話說多了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本片呢?差點火候。

編劇的另一大法則就是「重複」,在重複中做到對比,形成pattern,推進故事。第一部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

-男主的「You just gestured all of me.」(你指的是我的全身)第一次說這話的時候是在開頭,Gobber一臉鄙視的看著他;第二次是結尾,老爸驕傲的看著他。

-Stoic和男主的「We are Vikings. It's an occupational hazard.」(我們是維京人,這是種職業風險)第一次是Stoic說的,那會兒嗝嗝還是個未經世事的羞澀少年;第二次是嗝嗝說的,那時候他已經成長,決定飛天激戰大boss。

-女主的各種打,強吻,和「That's for...」句式。 第一次是在那個隱秘的den里打男主,那時她還是心懷怨恨;第二次是和嗝嗝飛行歸來,她已經開始對嗝嗝有點小曖昧;第三次是在結尾,她已經徹底淪陷在男主的魅力中。

讓觀眾在重複中體會人物變化和成長,是極好的。而且有沒有發現這三個重複的例子都帶有小幽默,這樣效果更好。本片也不是沒有重複,例如那句有點高大上(俗)的台詞,"A Chief protects his own."(一個酋長保護他的人民);沒牙仔的背鰭;男主的飛行衣展示活動;星戰光劍的功能展示活動等。但是和上面舉的三個第一部的例子比,不是一個層次的。

作曲家John Powell偉大的地方是沒有固守著第一部已經創作出來的旋律,而是在加強原有旋律的基礎上重新創作。我能聽出來的主要三個新旋律一個是第二部的,一個是嗝嗝娘Volka的,一個是Volka Stoic定情舞的旋律,後兩個旋律在兩個打鬥高潮里都來回出現,相互呼應。某種意義上本片只有開頭結尾運用了第一部主旋律,還有中間的時候用小號來重新緩慢演奏了一遍,很有渲染情緒的作用。作曲家運用了不少第一部沒有採用的樂器諸如蘇格蘭風笛還有一種我說不出名的笛子聲來為舊旋律帶來新生,還有文藝的豎琴,讓我這種老粉絲很是感激。大量人聲旋律的運用讓本片充滿史詩感。

感覺本片許多敘事上的不足通過音樂都得到了很大的彌補。我有時候很反感史匹柏+約翰威廉士的組合,因為很容易過份俗套的煽情,例如《戰馬》,我覺得很一般的片子,但是悠揚動人的管絃樂很大彌補了其中感情的缺失。因為你劇情沒達到催淚的效果那就只能用音樂來讓你哭嘍。 某種意義上本片配樂增強了很多場景的宏大感,並且在傷感戲中更好的渲染情緒,但是仍然有掩飾敘事能力不足之嫌。

由於新人物有點過多,某種意義上導致誰都沒塑造的太好。一個「龍救了我我好感動」的梗就讓Eret回心轉意,有點俗,但他也不是主角這也無所謂。嗝嗝娘Volka的性格塑造基本上都只靠她自己獨白裡的資訊(赤裸裸的"tell instead of show",反過來了),這也沒辦法,空間有限。

我可能太苛刻了,因為自己一直是一個character orientated的人,看故事總是關心人物。其實這部影片龍也是主角,因此主創人員畫那麼多功夫去擴充這個世界。從雄渾有力的結尾能看出夢工廠對本系列的野心之大,又是開啟了一個新篇章,不過淪為了第三部的墊腳石,我希望Dean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正所謂黑到深處自然粉,粉到深處自然黑,我對第一部深刻的感情可能讓我對本部太苛刻了。

但是請不要用「動畫片嘛,開心就好,不要苛責」這種邏輯來譴責我的苛刻。我最討厭的論調就是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不要太認真。我非常不同意。動畫不應該僅僅是給兒童的,這就是為啥《喜羊羊》一類在國內此起彼伏。您要是自己降低自己的門檻,那我也沒辦法。

我仍然要感謝《馴龍2》。看電影某種意義上和當演員一樣,都要"live in the moment",活在那一個時刻,如果那個時刻感動到了你,觸動到了你,我覺得就是成功的。我身邊的妹子在嗝嗝爸媽相聚的場景靜靜抹淚,這就讓我感受到電影的魅力。但是想要在觀影結束後多年依舊能感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對影片要求很高。

最後再多嘴一句。我觀點可能有些偏激+矯情,不適合每一個人。我是這樣看的。皇帝快要駕崩以前,寢室外的妃子們都在哭。皇帝問:「朕還沒死,他們哭什麼?」 旁邊有人回答:「她們哪是在哭您,都是在哭自己。」

我們看的不是電影,看的是自己。所以有不一樣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P.S 我才不會說我根本就沒看出來導演在影射Gobber是gay...他那句英文台詞原句:「This is why I never got married. This, and one other reason.」 這個隱晦的「one other reason」啊......

*導演Dean對第三部的回應:「我剛開始寫第三部劇本,對我來說,這已經是故事的最終章了。我不確定這個劇本是否還要再拆分成兩部影片,但這一部將會是整個三部曲中的最高潮。我們將會看到小嗝嗝完成他的成長,我們也會解釋龍的去向,以及它們從世界上消失的原因。」

好吧我已經被劇透了


版權:cn.hansonhe.com/howtotrainyourdragon2-review/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