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竊聽風雲3--Overheard 3

窃听风云/

6 / 841人    131分鐘

導演: 麥兆輝 莊文強
編劇: 麥兆輝 莊文強
演員: 劉青雲 古天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馬也

2014-05-29 23:02:53

《竊聽風雲3》有丁,你才能有權


丁權和「小型屋宇政策」

「丁」,指男根,「丁權」,用通俗的話語來解釋就是「男丁」應該享有的權利。在香港,「丁權」一詞特指1972年12月實施的「小型屋宇政策」。
1967年「六七暴動」之後,當時的香港政府計劃發展新界,為了得到新界原居民的支持,於1972年12月開始實施「小型屋宇政策」。這項政策規定年,滿18歲,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每人一生可申請一次於認可範圍內建造一座最高3層(上限27尺/8.22麥克),每層面積不超過700平方呎的丁屋,而無需向政府繳付地價。
這裡的「父系源自1890年代新界認可鄉村居民的男性香港原居民」是指,一個男丁,他不需要在新界出生,他甚至不需要在香港出生,只要族譜上證明他是原居民的後代,不論他移民到何處,都可以回港申請丁地興建丁屋。這也是這一政策最具有爭議的地方。一些非原居民的香港市民,質疑丁屋制度令新界原居民享有特權。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曾表示只有男性可享有丁權的丁屋政策,對女性造成歧視。
   有人認為1972年開始實行的丁屋政策,在本質上實是殖民地主義者的懷柔手段,英國人在統治印度或美國人統治印弟安人時,就經常運用類似的方法,輕易地把本來是桀驁不馴的「少數民族」馴化。 前港英政府正是以這種懷柔的手段,成功地降服了一大群桀驁不馴的新界「原居民」,以給其特殊權利來麻醉他們的反抗意志,以便施政。 歷史上的事實證明這政策確實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1972年11月29日,新界民政署長的黎敦義在向立法局宣佈丁屋政策時,已強調丁屋只是一項中短期措施。目的是希望藉興建丁屋,讓原居民獲得環境較佳的居所,反映丁屋只是臨時的撫恤政策,並不承認原居民擁有特權。政府同時定立「限制買賣轉讓條款」,規定擁有丁屋的原居民如果想把丁屋出售及轉讓予非原居民,需向政府申請作補地價,並取得地政專員書面同意,才可進行。興建丁屋的土地,通常是位於新界或離島的村落或農地。根據新界鄉議局的估計,擁有申建丁屋權利(俗稱「丁權」)的原居民(只限男性)有24萬。
1987年,政府把條例作出修訂,丁屋及村屋需取得由地政處發出的豁免紙後,才可興建。
1995年8月,香港政府曾經檢討新界小型屋宇政策。雖然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0條規定,新界原居民的原有合法傳統權益,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仍然受到保護。
1997年後,「丁屋政策」依然沒有被廢止。中央政府把保證「丁屋政策」的繼續實施寫進了基本法內,使這個本具有強烈殖民主義色彩的「丁屋政策」,不再僅僅是一個行政政策,而變成了一個具有憲法地位的政策。
 「小型屋宇政策」到現在已經存在了40多年,所積累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且難以根治,且不說對於「特權」和「歧視」等問題的詬病,丁屋政策也誘使許多人鋌而走險從事違法活動,如「買丁」、「製造假丁」、「作偽宣誓」等等。於此同時,丁屋權的濫用,也使得政府的信用大受影響,2001年未至2002年底時,廉政公署傳喚(甚至拘捕)多名地政主任調查,懷疑他們在處理丁屋申請的過程中,有收受利益的行為。

香港鄉村愛情故事

《竊聽風雲3》藉由上面這個龐大的背景展開敘事。從格局上來說,《竊聽風雲3》的野心要遠遠超越兩部前作。
所以這部電影的故事包含了眾多紛繁複雜的內容,由丁權所引發的利益糾紛是主線,蔓延開來的是,兄弟情、鄰里情、青梅竹馬情、貪婪和慾望、背叛和復仇,再加上一點點懷舊和鄉土氣息。
那些勾心鬥角和恩怨情仇基本上就是一部發生在香港的《鄉村愛情故事》。
按照港劇的規模來看,這電影的故事完全可以寫成一出80集左右的電視連續劇,就其故事核心而言,如果能夠擴展成電視劇,其精彩程度甚至可以比肩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創世紀》。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電影的容量有限,編劇對故土和相親、鄰里、手足、和夥伴們的濃濃深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點到為止。兄弟之情不溫不火,男女之情不咸不淡,貪婪只剩下盲目,復仇也找不到個動機,反面角色一二到底,正面角色好到沒有人性。故事是個好故事,只是想說的太多,結果就是什麼都沒說明白。
遵循著惡有惡報的宗旨,小偷小摸的被抓去服刑,無惡不作的被立即執行,善良的人們不僅能夠獲得土地同時還能收穫愛情。這就是這部電影藉由龐大的故事傳遞的正能量。
同樣的竊聽題材,拍到第三部,無論誰做編劇都會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困境。前兩部的成功就擺在那裡,留給第三部的空間實在有限。《竊聽風雲3》聰明之處在於找到了契合時代背景的,且具有爭議的話題作為大背景,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觀眾們對竊聽這一主題的注意力分散掉一部份。影片中的時代氣息,和那種傳統的人與人的交往模式,確實能讓觀眾(尤其是香港觀眾)即刻感受到電影所營造出的氛圍。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敘事的薄弱和劇情上滿目瘡痍的漏洞。
如果恰好有類似經歷(對於內地大部份觀眾而言,經歷來自於TVB),那麼這電影中,人物之間的,那種看似膚淺的糾葛和牽絆會顯得有點兒理直氣壯。但大前提是得受過TVB的薰陶。
就電影層面而言,除了氛圍和溫情,這電影實在是找不出什麼更加值得稱讚的特點了。可喜的是這一系列可以就此終結了,就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壞人都死光了,好人都幸福了,故事也就講到這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