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虛擬天后--The Congress

未来学大会/动漫影后(港)/虚拟天后(台)

6.5 / 15,320人    122分鐘

導演: 阿黎․佛爾曼
編劇: 阿黎․佛爾曼
演員: 羅蘋萊特 哈維凱托 喬漢姆 丹尼休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姬俊雅牙

2014-05-12 05:30:06

未來學大會——娛樂至死的電影未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85年,尼爾•波茲曼出版了他的[娛樂至死]。恰好是剛剛過了1984。這很容易讓人想起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那部與年號同名的經典名著。當然預言未來體制的也不止奧威爾一人,早在[一九八四]之前十多年,奧爾德斯•赫胥黎便在[美麗新世界]中勾勒了自己想像的未來社會。而[娛樂至死]這本書,則在前言部份就有意的比較了他們二人的作品:

       「奧威爾警告人們將受到外來壓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則認為,人們失去自由、成功和歷史並不是『老大哥』之過。在他看來,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資訊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資訊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繁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的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這段話基本上概括了兩位作家在其作品中的觀點。其時,奧威爾所預言的恐怖景像似乎正遠離我們,而社會卻向著另外一個方向延伸。這是否就會帶來美麗的新世界嗎?波茲曼在書中強調了赫胥黎的警示在目前社會的重要性,因為他確信,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而不是奧威爾的預言。


 
       說了那麼多似乎與電影無關的話題,下面讓我們來正式聊電影吧。在我剛看完影片[未來學大會],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娛樂至死]這本書,以及這段前言。波茲曼的娛樂至死觀點是建立在電視媒體之上的,而這部[未來學大會],便是用我們所熱愛的電影扼死了我們的靈魂。

       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其真人與動畫結合的製作方式。影片的導演阿里•福爾曼,曾於2008年以一部極富創造力的動畫紀錄片[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享譽世界。這是一部講述1982年黎巴嫩大屠殺的故事。主人公20多年後無法回憶起當時的戰爭經歷,通過與朋友、戰友的交流,逐漸回憶起那時的故事。動畫的二次元效果確實模糊了被修飾的虛幻記憶與真實的界限。結尾更是神來之筆,一個長長的動畫鏡頭,從難民人群推至主角的面部特寫,之後緊接著一個真人鏡頭的反打。恐怖的屠殺場面,沒有經過動畫的粉飾,血淋淋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在沉浸了一個多小時虛擬的二次元畫面之後,你會突然發現此時的真人景像是多麼的刺痛神經。
 
       時隔5年之久,這位以色列導演帶來了這部新的作品。只不過這回換成了一個科幻題材的故事,改編自波蘭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的短篇小說。羅賓•懷特([阿甘正傳]、[紙牌屋]的女主演)飾演了她自己,一個過氣的女明星,在電影數位化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將自己數位化,並把數字形象的版權一錘子賣給了製片公司。很多年後,懷特參加了一場電影公司舉辦的未來學大會。會上展示了新的生化技術,使得人人都可以進入電影世界,扮演自己喜愛的人物形象,從而整個世界都淪為電影娛樂的幻覺之中。

       導演這次變本加厲的來回切換真人與動畫的鏡頭,也讓觀眾體驗到了真實與虛擬間的轉換。影片一反前作的紀實性,利用科幻的題材,大膽的用動畫展現了各式各樣華麗精彩的幻象。當影片第一次從真人轉向動畫時,就氣勢宏大的展現了一場繽紛的視覺盛宴。直到最後所有人皆變成虛擬人物,整個現實世界都已經被電影幻象所替代。人們依靠著虛擬形象過活,麻醉著現實生活中空虛的自己。所有的動畫場景,都展現了導演無與倫比的想像力,描繪出了一個神奇而怪誕的虛擬世界。

       為了體現虛擬與真實世界的反差,導演繼續玩著之前的小花招,先給一個虛擬世界的畫面,再剪切至一個破敗不堪的現實世界的真人鏡頭。導演特意做的像是一個完整的鏡頭,呈現出強烈的畫面對比。現實世界中那一個個空洞的眼神,讓人唏噓不已,仿若已丟失了自我的靈魂。人們熱愛著電影,卻最終被電影世界所奴役。
    
       娛樂只能作為調劑,而不能代替生活本身。逃避現實的人們,也將會失去人性。電影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物,它既具有商業娛樂價值,也具有藝術價值。然而,若是將電影的娛樂性無限放大,娛樂最終也會吞噬我們的內心。

       影片的動畫場景精緻夢幻,氛圍上卻保持了如前作一般的陰鬱。導演福爾曼在這部影片中,表達出了與[娛樂至死]相似的未來擔憂。這份擔憂更多的,是面對目前的數位化電影浪潮。電影在一百多年的歷史裡,每一次新的技術革命都會給人們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從默片到有聲片,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如今又是從膠片到數字,從2D到3D。始終有人擔憂著電影藝術會不會在新的一輪變革中走向終結。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也許[未來學大會]所描述的電影未來不會出現,但是避免這樣的未來發生的卻是我們與導演一樣的擔憂。擁有奧威爾和赫胥黎的我們,擁有獨立思考的我們,一定是難以被娛樂致死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