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

超验骇客/超越潜能(港)/全面进化(台)

6.2 / 238,761人    119分鐘

導演: 華利費斯特
編劇: 傑克‧帕格倫
演員: 強尼戴普 蕾貝卡霍爾 保羅巴特尼 席尼墨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4-04-19 12:52:10

被掩蓋的核心:幾大關鍵詞解讀《超驗駭客》


    首先肯定的一點,《超驗駭客》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拍得不行。不能因為高概念的本質就完全肯定一部電影,當然也不能因為導演水平不咋地就否定所有的閃光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嘛。儘管電影不算傳統的好萊塢商業科幻片,但無論從片中的理念還是情節發展都有秉承著科幻電影的一貫特質:獵奇與奇觀。最讓人叫絕的在於本片的精神內涵,結尾20分鐘點睛一筆讓本片的格調頓時昇華。



   不要過多糾結於本片糟爛的節奏和剪輯,也不要被電影這個看似爛大街的硬科幻套路所蒙蔽雙眼,電影的理念和內涵非常新穎,來自諾蘭大神的創意和故事,沒有一個是水貨,下面讓我們細細分析。


   研究這部電影,離不開兩個科幻名詞,「人工智慧」(AI)與賽博格(Cyborg)。

1、人工智慧
   1950年,英國的數字家阿蘭·圖靈在曼徹斯特大學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概念被初步提出。「圖靈測試」理論具體為一個人和一台機器隔開的情況下接受測試,要求提問者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從而辨別回答者是人還是機器,如果機器有30%的回答騙過了提問者,那麼這台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即人工智慧。

    舉個例子,反覆問同一個問題給被測試者,比如「你吃飯了嗎?」連問五遍,假如被測試者是人類,最後多半會蹦出來罵街:「你丫煩不煩啊」,但機器人則不會,機器永遠會基於答案的對錯來回答問題,這就是電腦與人類大腦的區別。截止發稿之前沒有一台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最接近的是2012年俄羅斯人弗拉基米爾·維西羅夫開發的「尤金·古斯特曼」電腦程式,29.2%的回答均成功「騙過」了測試人(就在前不久,2014年6月7日,也是圖靈逝世60週年,尤金·古斯特曼通過了圖靈測試,果這一結論獲得確認,那麼這將是人工智慧乃至於電腦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超驗駭客》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摩根弗里曼問電腦PINN:「你是否擁有真實的情感?」結果被倒打一耙,這就是電腦真正具有人類智能的表現。

2、科技恐懼
   「圖靈測試」出現於50年代,當時二戰結束之後,化學武器的使用,蘑菇雲的升起,冷冰冰的電腦、充滿魔力的電子媒介產品,這些技術的發明超出了當時人們的認知範疇,加之冷戰的背景和麥卡錫主義,乃至後來的登月計劃和越戰,「科技恐懼」正式成為科幻電影的主題之一,被譽為「第一個黃金時期」的科幻電影,充滿了灰暗,焦慮和絕望的悲觀色彩。《地球停轉之日》、《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代表了我們對無法掌控的科技可能會出現的後果之一。比較突出的就是人工智慧,在科技恐懼電影中通常是兩條完全對立的觀點並行。就拿《機械公敵》來說,電影闡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面人類擔心機器最終會叛變統治人類,一方面人類的生活又離不開機器人。充分顯示出了人類對待科技發展和人工智慧的矛盾心態。

  《超驗駭客》的概念來自於監製克里斯多福·諾蘭,一開始覺得諾蘭估計是在糊弄事,隨便瞎編了個概念湊活完事,因為諸如科技恐懼中的人工智慧主題電影在好萊塢屬於爛大街的狀態,是個科幻片都有這種主題。但仔細琢磨本片的科幻主題,會發現天才諾蘭提出的概念,沒有一個是糊弄事的。

3.超驗造物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人工智慧體,打算征服全世界,這根大部份機器人科幻片都差不多。但本片細微之處在於當被問道是否要毀滅全世界,德普答曰:否。我只是超驗他們。電影的英文名Transcendence,翻譯過來是「超越」,其另一個涵義是宗教方面的「超然性」,相信電影「超驗」這個詞用的是後一種釋義,因為片中不止一次的說出了有關上帝方面的神學理論,德普還因為這個理念「走著也中槍」。Transcendence代表這對神的超越,也就是凌駕於造物主之上,說白了,就是讓德普變得比造物主更加牛逼。

  片中智能體德普幾乎改變了人類世界,奈米顆粒無處不在,他治癒了所有人的疾病,卻將所有人都「聯網」,看上去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種在生物學上叫做「蟲巢意識」,也就是集體意識、傳心術、心靈感應,代表生物就是蜜蜂。蟲巢意識在科幻作品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種意識方式代表了一種高度進化的生物狀態,不信可以翻開任何一本科幻小說或者打開遊戲,凡是涉及到蟲巢意識的生物,進化程度都比人類要高,電影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天外魔花》,去年搞笑片《世界盡頭》外星人也是這種意識(我在寫《異形生存手冊》里仔細分析過這種蟲巢意識,但好像被編輯在成書中給刪了,怨念啊),外星人這種意識對無拘無束和獨立意識的人類來說,我們無法接受這種狀態,所以才會覺得恐懼。1而且集體思維代表著集權,沒有個體自由,1956年版的《天外魔花》就是用這樣科幻意識,在冷戰背景下成為政治影射的工具。

   而且《超驗駭客》中的概念是建立在可再生和強化機體的基礎上的,無疑更加超前。我們不可否認對這種集體意識的恐懼,但也不可否認其先進的進化模式,就像《世界盡頭》里說的:「我TM就愛這種低級的自由,你管得著嗎?」。

4、賽博格
   本片另一大特色在於對人機關係的處理上,以往智能叛變的作品會混合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但本片沒有。最後德普操縱超驗人與人類軍隊作戰,他們沒有一個動用武力,只是採用束縛的形式,也就是說,本片中的人工智慧,在嚴格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中「不能傷害人類」的第一法則,電影最後德普落點於「機器人服從人類命令」的第二法則,在控制論與反控制論的前提,人機界限划得很清楚,這一點與新版《機械戰警》一致。但終究德普自我毀滅了,破壞了「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第三法則,由此展開本片的第二大關鍵詞:賽博格。

   賽博格即是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身體的一部份有機體的碳/鐵共生形式,是由曼菲德·E·克萊恩斯(Manfred E. Clynes)與內森·S·克萊恩(Nathan S. Kline)在1960年提出,來稱呼他們想像中的一種人類,這些人類經過強化之後能夠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其定義可能包括了某些使用了生物組織和基因的仿生人和生物電腦,代表作品就是《攻殼機動隊》、《銃夢》,其實老版《機械戰警》也是賽博格電影,但不純粹,墨菲只是作為有機體改造的人工智慧,類似於T-800,但在後期自我意識恢復,成為真正的賽博格。

5.主題是什麼
   《超驗駭客》中的德普有些複雜,他是一台具備自主意識的電腦,屬於人工智慧的行列。但電影始終沒有說明這台電腦是否是德普本人的意識,他可以是智能電腦PINN的意識,通過讀取女主角的思維產生的冒牌貨,假如這樣就跟賽博格沒有任何關係(PINN是藉助於猴子的意識而研製,並非原始生物意識),結尾PINN遵從了機器人定律,自我毀滅,但利用德普住宅處銅網隔離,又保護了自己,也沒用違反第三定律,也可以說得通。假如電腦是德普的意識真正上傳至電影,那麼電腦就符合了賽博格的一切特點,電影的主題就就變了。

   依照個人觀點,兩種都有可能,但我更希望是後一種,因為這會昇華電影的結尾。本片的大半部份時間,德普被塑造成一個打算改變人類,升級人類進化,完成「超驗」的終極電腦,承擔了反派的角色。但電影最後用句俗話來表示:我猜中了開頭,但沒有猜中結尾。

   本片開場,德普兩口子居家生活,德普用銅網罩住庭院,隔絕一切信號,是個超級典型的學術派,而妻子麗貝卡·豪爾就拿這件事吐槽,在出席晚宴上,妻子還替古板的德普整領帶,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如何在成為電腦後打算超驗人類?電影結尾給出了答案,這是他妻子的夢醒,晚宴演講之前,妻子的開場白呼應了結尾:是她一直打算創造一個由智能技術進化人類的賽博格世界,這是她夢想,德普只是幫助妻子完成了夢想,她們之間的紐帶是純潔的情感,也就是宅男與女神之間的愛情。宅男對女神的情感讓他化身為電腦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全國聯網,幫助妻子逃走,完成她的夢想。

6.他
   電影之前一直在誤導觀眾,讓一切矛頭都指向了成為電腦後的德普,這是很多智能叛變作品最常用的方式,然而本片卻是一部賽博格電影,他幫助妻子完成構架,面對妻子的猜疑和恐懼,主動接受了病毒,叫做至死不渝的愛,讓本片結尾走了一次溫情路線,變成了純愛電影。相信假如觀眾注意到之前大量細節的話(德普從來沒有攻擊過人類,一直在治療人類),片尾這一處反轉的點睛之筆,返回頭來再來審視德普所做的一切和妻子對他的猜疑和恐懼,就會體會到宅男的辛酸,超驗人類、集體意識的恐懼已經變得不再重要,被心愛之人誤解的宅男之愛,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去年斯派克·瓊斯大放異彩的《她》,在科幻外衣下講述了一段技術宅的愛情故事。《超驗駭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另一個名字是《他》,不同之處在於,本片大部份時間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結尾的反轉才讓人感覺到電影裡始終滲透的忠貞之愛。

7.我思故我在
  電影最後沒有說智能電腦到底是德普的還是PINN的意識,因為二者在回答弗里曼的問題時,都採用同樣的回答,同一水平,很可能都有智能,或者很可能就是原來那個。這裡面有個巧勁,利用了學術界著名的「10個思想問題」之一「缸中大腦」的故事。

   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台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資訊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台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台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我思故我在」是這部電影最後一個內涵,智能電腦PINN和德普都可以思考,但仍沒有人能有力的回應其核心問題: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麼是真實?你要說他是PINN可以說得通,是德普也可以說得通。

   其實電影可以完全沿著這條線發展下去,深層討論一下,並且可以結合人工智慧的點,電腦可以運行一個程序,處理資訊,然後給出一個智能的印象,有時候這個智能足夠高,但電腦能否真正理解接收到的資訊?片名Transcendence究竟是電腦超越了程序具備了智能?還是德普被數位化之後超越了上帝?

   電影最後還是個商業化的結尾,畢竟討論這麼多的問題,有關意識和智能的問題,估計要諾蘭親自上陣了。所以這片最後還是通俗了,而且還不咋滴。

   這就是《超驗駭客》的要交代給觀眾的故事和內涵,不愧是諾蘭,在這個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加入了複雜的元素,從人工智慧到賽博格,硬科幻題材模式中軟科幻的精神核心,造物與進化之間的博弈,最終落回到真實情感之上。然而這一切,在電影能表現力度並不大,這根導演有關,作為諾蘭的御用攝影師沃利·菲斯特的處女導演作品,這位講故事的能力雖無大毛病,但任何亮點也沒有,而且對人物的刻畫不力和讓人昏昏欲睡的節奏實在讓人難以對其深邃的主題提起興趣。而且不知道這片投資多少,從場面上來看其節奏是往死裡省錢(關於3D我就不提了,中國人都知道)。

   所以說《超驗駭客》是一部被平庸外表掩蓋了精彩內涵的作品,他原本可以拍得超級牛逼,最終留給觀眾只是個科幻片的表皮,但亮點還是有的,所以這篇解讀,有必要折騰一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