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盜貼人生--The Double

双重人格/盗面专师(港)/盗贴人生(台)

6.5 / 42,339人    93分鐘

導演: 理查艾尤德
編劇: 理查艾尤德 艾維柯林
演員: 傑西艾森柏格 蜜雅娃絲柯思卡 諾亞泰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z

2014-04-14 05:32:03

The Double, 一部聲畫俱佳並能引人深思的黑色風格小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觀影兩次,將邏輯梳釐清楚後,深深地對這部片子的演繹方式著迷

首先,對光影的運用是我大讚本片的原因之一,它營造出了一種陰森詭秘又不乏荒誕的感覺 --- 從一開始列車行駛在隧道時燈光的忽明忽暗,再到辦公室的昏黃破舊的燈光,最後那暗白色燈光下了無生氣的宿舍走廊。無不讓觀影者對電影中的世界產生了一種壓抑感,這對之後的劇情也有了合理化的解釋。

另外,對於光影的轉換,本片拿捏得恰到好處。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就是當Simon出門準備去舞會。原本昏暗的宿舍走廊伴隨著Simon的舞步閃爍著藍色和紅色的燈光,還配上溫馨的音樂,真的讓我替Simon高興。想著這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終於有了春天,雖然之後的結果卻是那麼地讓人無奈。另一個場景是在片尾,Simon說完I just want to be unique之後,燈光從他的左臉轉換到右臉,再從右臉轉換回到左臉,再重複著。 這種光影的轉換很好地表現了Simon和詹姆士兩種人格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那種糾纏,詭秘的感覺。

除了對燈光的運用,聲效在這部電影上也十分完美。列車行駛的噪音,單調而重複,讓人覺得煩躁壓抑。意味著情景轉折的那段小提琴聲,無不讓觀影者對這個電影世界感到一種莫名的焦躁,無奈與心酸。片子很好地利用動與靜的聲效對比,營造出了一種有點像默劇但有不是默劇的感覺

完美的燈光和音樂,定下了這個電影裡的世界觀 --- 單調,重複,陰森,壓抑。這些都是把人逼瘋的元素,也給本片中主角的人格分裂有了一個很好的環境鋪墊。

到了故事,我覺得說雙重人格的片子也不少,但本片的故事敘述方式很新穎,同時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很心酸。因為他和我們現今活著的社會有太多的類似。

Simon 詹姆士,老好人到讓人感到怯懦的那種人。他沒有個性,被動,懦弱。 他不敢向自己想要的東西爭取,他不敢對不公平的事情作抗爭,他甚至不敢大聲地向那個堵在地鐵門口搬貨的人說句請讓開。 就這樣的一個人,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著社會對他一切的不公待遇,利用偷窺他心儀的女孩來得到一絲的慰藉。他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工作了7年卻不曾被人記住,連最後系統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在餐廳點菜還被服務員欺負,在舞會的時候被攔在了門外。他就是一個個徹頭徹尾的No body

反觀詹姆士 Simon,這個Simon從舞會的失意衍生出來的人格。他傲慢,不拘小節,風趣,個性。他有著一切讓Simon渴望的但又害怕具備的性格。 所以當Simon和詹姆士相遇的時候,從開始的害怕接近,再到見識到詹姆士的迷人而感到欣賞與接受。這都表明著Simon對於be unique的追求和渴望。

但同時,Simon的心理是存在掙扎的,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一個wooden boy,一個不想長大的孩子。他想成為像詹姆士一樣的人,受人尊重,生活在焦點之中。但是他又同時排斥著那種成為大人的元素。他天真地相信會有人欣賞他,所以他不願意改變,也害怕改變,甚至對這種改變產生質疑。他不斷地追問著Hanna為什麼她和詹姆士沒見過就對詹姆士產生著迷,詹姆士到底怎麼Unique。再如詹姆士讓Simon在和Hanna約會時代替他並給他出了許多交談方式的主意,但最後Simon困惑地問到:But This is NOT me.

現實是殘酷的,就如上段對話中詹姆士回答Simon的困惑 --- 「是的,這樣就最好不過了」。我覺得這句話真的像一把刀一樣深深地插在了Simon的心上。影片到了這裡,也向觀眾們預示著Simon和詹姆士最後會走向割裂。隨著詹姆士的得勢,現實一次又一次無情地衝擊著Simon的底線 --- 自己心儀的女孩被搶了還要為別人買單,自己對工作所作的努力被認為是詹姆士的成果,自己沒撿到便宜卻被詹姆士用自己和將軍的女兒拍的裸照威脅,到了最後甚至還丟了工作。他終於被逼得忍無可忍,他去抗爭,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因為他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人,沒有人會記得他,更別說相信他的話。所有人都以為他瘋了,此時的他也的確被逼得崩潰了,才會在最後痛苦地吶喊著「He stole my face!」。

此時的Simon被逼到了絕境,以致於不得不以自殺了結自己。更可悲的是,原本寫下遺書想為自己所受屈辱作最後的控訴,最後也只能劃掉並改成悲涼蒼白的隻言片語 「I am a ghost」。這種哀莫大於心死的感覺,或許只有經歷過那種奮力呼喊卻聽不到回音的人,才能感受到吧。

接下來的情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Simon在母親的葬禮中意識到了詹姆士和他是同一人,頓然醒悟。他選擇了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將詹姆士的人格殺死。此時,Simon和詹姆士成了同一個人,兩個人格在Simon的肉身得到了並存,並恢復了Simon的身份。在救護車裡,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Hanna的微笑,將軍的對他的讚賞。這是導演給Simon最好的禮物。

看完本片之後,我覺得這片子給了我一些啟發。我覺得,每個人都活在多重的人格當中。對人格的極端割裂會讓人格之間產生矛盾,最終導致人格世界的崩壞,留下來得人格必定是以其他人格的死亡作為條件的。

可是,人格之間是能夠共存和融合的。 Simon在醒悟之後,他既有了詹姆士的勇氣,又具備了Simon細膩的情感。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說,Simon最後殺死的,不僅僅是詹姆士,而是Simon和詹姆士這兩個舊的極端的自我。最後活下來的,是一個混合了兩個人格特點的,一個較為中性的自我。所以,我覺得個性的平衡很重要。

另外一點啟發在於外部環境對性格的影響。片中的世界觀描繪得很好 --- 十年不變的辦公室,黑暗陰森的走廊,單調無趣的工作等等。無不給人一種壓抑和焦躁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更加渴望去改變,渴望受到關注。所以被一些東西觸發之後(片中是Simon在舞會中被拒之門外,無法和Hanna相會),另一個極端的人格就會滋生。這讓我不禁地想到,現代都市人的心理狀況。之前看一篇報導說92%的都市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讓我不得不覺得環境是有可能逼瘋人的,想到這我不禁地為這種現象感到擔憂。

最後的一點是,片中有意無意地向觀眾描繪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的形象 --- 詹姆士 Simon。 不拘小節,自我,風趣幽默。 這都是在西方人眼中有趣的人的表現。 可是在個性被抹殺的中國,Simon 詹姆士卻應該比詹姆士 Simon更加受領導的喜歡。所以國情不同,角度不同,Simon 可能活在中國如魚得水,詹姆士 就得承受各種異樣目光最後選擇跳樓還不一定呢。Anyway,這純粹是題外話了。

總結來說,The double是一部很完善的作品,從故事的立意到對燈光聲效的運用,再到故事的敘事節奏,都很成熟。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的小品劇。本人推薦這部作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