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風起--Kaze tachinu

起风了/风起(台)/风起了(港)

7.8 / 99,253人    126分鐘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演員: 庵野秀明 瀧本美織 風間杜夫 竹下景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書鈺

2014-04-01 22:05:32

那些生命中讓我們可以飛翔的東西


  電影《起風了》中有一段堀越二郎和同事一起開飛機零件自助研討會的片段,他說要把一種「平頭錨釘」加入到飛機製作中。這樣的小細節不禁讓我聯想到《半澤直樹》里那些經營小零件開發的公司,要依靠手指的觸感去製造每一件產品。推動這些零件不斷革新的並不是政策抉擇或者是經濟利益,而僅僅是對事物本身的重視和要把事情做好的毅力。這樣專精的職人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存在,也被宮崎駿很好的還原在了《起風了》中。
 《起風了》是宮崎駿根據開發零戰機的堀越二郎的故事所寫的,他本人因擔任零式艦上戰鬥機的設計主任而相當有名。宮崎駿將堀越二郎和小說家堀辰雄合二為一,打造出了一個在戰火時代始終保持著探索初心的工程師。宮崎駿並沒有以戰鬥為背景去描寫殘酷的生離死別,而是以堀越二郎個人所經歷的夢想、奮鬥和美好的愛情去映襯人性的美好,這之中也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他的反戰思想。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電影中堀越二郎這個人,就不難發現宮崎駿試圖從他身上所表現的日本人特有的倔強和堅持。電影中的日本貧窮落後,無法擁有更多的財力去購買先進的德國技術,於是自我研發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堀越二郎從小就喜歡飛機,沉迷在飛行機體的零件中,在腦中的世界不斷確信自己的目標。他進入到飛機設計院,見證了日本飛機無數次的失敗、也歷經了自己設計飛機的失敗。在這之中他不斷做著細微的調整,每一步都腳踏實地,每一次也都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起風了》中有這樣的一幕,堀越二郎晚上工作,一隻手拿著刻度尺,一隻手握著生病的妻子。在那一瞬間,一個男人的努力堅持和與妻子的深情相守全都表現了出來。愛情這個部份是宮崎駿截取堀辰雄的自傳小說《起風了》的再演繹,堀越二郎和妻子菜穗子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最終傷感的結局。電影兩次的地震橋段一方面為兩個人提供了相識的機會,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在提醒觀眾這殘酷的世事無常。饒是如此兩個人還是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感受到了哪怕片段彼此心靈溫暖的悸動。《起風了》中蔡穗子最終離開了,但在每個起風的時候二郎就一定會想起他的愛人,那個風一樣的佳人也在他心裡永存,這種「死即是生」式的浪漫也是日本創作者所特有的美學理念。
  宮崎駿過去的作品中有許多奇幻的情節,無論是魔女、飛龍還是房子都可以飛翔。飛起來似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這一次決定飛翔的是普通的人,她們沒有翅膀也沒有法力,只能依靠自己的技術與執著去實現擁抱天空的可能。如同我們普通人一樣,因為可以實現夢想,因為可以和所愛之人在一起,我們的心也好像可以飛入雲端一樣,無所牽掛。
  宮崎駿通過電影中的人物對白告訴觀眾,這些工程師不是軍火商,他們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只想造出更好的飛機。在堀越二郎製造出戰鬥機後,無數的飛機湧入了戰場,無數翱翔天際的希望最終卻變成了支離破碎的破銅爛鐵。這樣強大的反差不禁引人深思。
但為什麼即使充斥著戰爭的陰影、即使與愛人離散,《起風了》仍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電影作品呢?因為在我看來無論是單純的夢想,還是年少夫妻短暫的相知相遇,這一切都是人生最美好最值得追逐的回憶。曾經有人問,世間這麼苦我們究竟為什麼要活著?答案很簡單,就是為了這一部份的美好,為了這些在生命中能讓我們發光、讓我們飛翔的東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