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尋寶家--The Monuments Men

盟军夺宝队/古迹卫士/古文明救兵(港)

6.1 / 141,330人    118分鐘

導演: 喬治克隆尼
編劇: 喬治克隆尼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麥特戴蒙 比爾墨瑞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王木木

2014-03-29 08:49:15

在該高潮時高潮不起來


影片傳遞了一個觀點,藝術值得用生命去換取,因為藝術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一旦被摧毀,那個時代就等於被剝奪了靈魂,殘缺不堪。喬老爺說:「即使納粹消滅了一部份人,但剩下的人可以繼續繁衍後代,而藝術品,如果被盜竊摧毀了,就等於文明,被活生生的斬斷了」。在影片的最後,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參觀聖母像,他們討論,做筆記,瞻仰這個曾經用生命換來的雕塑。導演的用意再明顯不過,像一篇歌頌稿的常規結尾,高調指出Monuments Men拯救藝術這個行為的正確性和崇高性,從那些欣賞藝術品的年輕人身上,你似乎也可以看出時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藝術品的確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瞻仰和汲取精華。

整個影片的敘事時段處於戰爭的末端,對於戰爭的基調也都是比較輕鬆和緩。不妨想想,戰地裡可以吃到家裡寄來的高級餅乾;大家一起聽著聽悠揚的Jazz處理病患;巴黎女人又可以開始塗紅嘴唇和搖曳浪漫了;為敵人點燃一枝煙,席地而坐,大家就可以愉快把槍枝放下,為對方留一條生路;最最重要的是,兩名奪寶者的死,可以說並不是在直接維護藝術品的時候發生的,導演對於死亡的描述也比較積極正面,鏡頭簡單,一筆帶過。因此,跟著整個敘事節奏走,觀眾很容易接受Art價值大於life的論斷。

但實際上,我想說的是,我們簡單的接受Art大於life,是因為Art 和life 並沒有在同一時刻陷入非此即彼的正面衝突中。當事人並沒有被尚冒著煙的槍口戳在胸前,被一臉兇惡的納粹威脅「不給老子這幅畫就一槍噴死你」,類似於這樣的衝突被導演弱化了,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戰爭所帶來的威脅感和恐懼感,同時也催生不了我們維護生命的本能慾望。另外,死者一了百了,其實是無憾的,但是死者身後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也被導演模糊弱化了,這個人就是家屬。導演遺漏了死者家屬的狀態描述,而是以一種為國捐軀犧牲光榮的追掉會形式,給家屬扣上一個舉國上下你最偉大的大帽子,這還讓別人如何正常的發洩喪夫、喪子、喪父之痛呢?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更適合對藝術有著一定功底的文藝工作者吧,至少對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有著「自動掃碼」功能的人。影片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應該是在廢舊的礦場中,找出一幅又一幅的名畫和雕塑,看著表情、聽著音樂也覺得這真是一個大快人心啊,可是,本人因為「掃不出」那些藝術品,心裡沒法掂量其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價值。實在是自慚形愧,尚不具備掃碼功能,只覺在該高潮時高潮不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