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麗.誘惑--Young And Beautiful

花容月貌/我要岁(港)/美丽诱惑(台)

6.8 / 27,599人    95分鐘

導演: 佛杭蘇瓦歐容
編劇: 佛杭蘇瓦歐容
演員: 瑪琳華特 潔哈汀佩拉絲 方亭哈瓦 弗雷德里克皮耶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娘圈圈

2014-03-11 04:36:15

我就是我:伊莎貝爾的四季


之在我看來是真正非常好的電影,它節制,微妙而精準,不是玩一些花哨的東西,但又表達了重要的內容,不是娛樂你或安慰你的東西,而是對人的精神提出了挑戰,並且是建設性的.(這很特別. 而且不同於其它被歸入新法國極端主義的導演,歐容總是以賞心悅目的方式呈現,這也沒什麼不好.)影評圍繞女主角寫的(無法涵蓋整個影片自然的豐富肌理,但這個人物是該片的靈魂),伊莎貝爾是一個有超越性的人物.可能不容易理解,需要足夠的靈敏,或遭遇過類似的問題.我在其中感受到力量,你們也試著體會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刊在白日煙火封面的. 這個版本有夾帶私貨,另外視聽分析見http://www.douban.com/note/332330117/)

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法國影壇美男導演歐容在備受好評的力作《登堂入室》後,帶來了這部在很多人看來題材激進,但表達溫吞的《花容月貌》。當然這又是一部典型的歐容電影,依舊離不開房間和沙灘,身體和慾望仍是最主要的元素,也包含著對中產階級家庭,人的溝通,死亡等多個層面的豐富描繪。在這部電影中,歐容將目光投向一個早熟的青春期美麗少女伊莎貝爾,她通過性服務來探索自己的身體和慾望,為什麼是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對觀眾來說,始終是個謎。

青春在電影中的表達,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理想化的浪漫懵懂,一種是殘酷青春。而歐容則剝開了浪漫的外殼,拋開了情感的發展,直窺荷爾蒙四溢的那一面。伊莎貝爾成長於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雖父母離異,但並未因此經歷悲催的童年,成長看上去平穩順利,但她的青春四季圖,一開始便是一場沒有情的交歡。伊莎貝爾在17歲,便訣別了對浪漫愛情的憧憬。

在法國,性道德已經很鬆動了,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在party上可以輕鬆勾搭,喝酒,親熱。(片中有倆男孩抱著一個妹子啃的鏡頭)伊莎貝爾在海灘結交一個男孩,她對這個懵懂的德國少年費力斯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弟弟卻充滿期許,竭力配合。母親對女兒結交這個英俊的德國小情人也很支持,還希望把他邀請過來吃晚飯,納入交往的正軌。

這並不是伊莎貝爾想要的。她認為按部就班的戀愛「太傻了」,但身體的慾望在覺醒,需要一個性交對象來完成自己的探索,於是當男孩提出約會的邀請,她爽快地答應了。初夜這場戲,菲利斯堪稱一個優秀的情人,投入地完成了約會一整套程序——聊天,牽手,親吻,插入,射精後的親吻,摸頭,送回家,吻別。然而伊莎貝爾始終是孤獨的,間離的,她與自己相視,並觀看伏在自己身上發出快樂呻吟的男孩,臀部一起一伏,這是她獲得的性之初體驗。

青春期的性衝動有著不同的出口,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伊莎貝爾的閨蜜,一個同樣美麗的女孩,在17歲對愛情充滿浪漫的幻想。她的初夜,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做過之後,男友不再理她,而她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好,在整整3分鐘內,什麼感覺都沒有。她痛哭的,是浪漫期許下的失落,是取悅男友不成的失敗。青春期,本來就沒那麼浪漫,浪漫的心亦很脆弱。你以為深愛的男孩,在做愛時根本不懂得怎樣愛撫你,提了褲子,如同什麼都沒有發生,也不知道你在獨自哭泣。(1)

兩個妙齡少女的初夜都不愉快,但伊莎貝爾看待的方式不同,「至少,你做了,做一次就是一次。初夜都是這樣不爽的。」她的青春姿態,是完全本能的,想做什麼就去做。

關於青春的描繪,歐容引用了法國詩人蘭波的詩歌《十七歲的年齡,我們無所顧忌》。形式上,他像戈達爾致敬,在電影中採訪一些真實的人,達到某種紀實與虛構的融合。除了主演,歐容為捕捉到青春期的脆弱和敏感,在亨利四世高中找了一些學生,朗誦這首詩,並讓大家在課上對其展開討論。(水平很高啊, 我們的大學都沒有這個水平吧) 詩歌首位呼應,週而復始,恰如本片的結構,四個季節,四首歌(2),一個生命的循環。我們在十七歲並不認真,青春有無限的可能,若循著成人世界的規範,我們永遠無法找到自己,為什麼不去做一點出格的事情?不去嘗試一下,怎麼知道是什麼感覺。

美麗的女人在男權社會中,似乎天然地被賦予了「婊」的屬性。繼父對妻子解釋伊莎貝爾賣淫的說法是:「就是你女兒太漂亮了。」一語道出一個殘酷的真相。連可愛的親弟弟都在潛移默化中用這一套規則檢視姐姐,說她化妝後「像個出來賣的」。伊莎貝爾瞭然無處不在的色情凝視,但她並不以為意。她對身體的態度無比淡定,也不忌諱把身體暴露在窺淫者面前。無論她撞見裸體的繼父,還是洗澡時繼父破門而入,她都不是慌張的那一個。導演也總是從容地展示身體,展示慾望,他的態度似乎在說,慾望沒什麼錯,色情凝視無處不在,對它不安也沒有意義,不如大大方方地表現出來。一定有很多觀眾對伊莎貝爾產生幻想,但也應覺察到,她不是能輕鬆客體化的慾望對象,儘管她是做妓女的,但你無法對她為所欲為。

一開始,她是厭惡性交易的,但還想繼續做下去,後來漸漸可以享受。沒有誰的目光可以左右這個少女,不管是男人對她的想像佔有,女人對她的潛在敵意,還是「一日為雞,終身為婊」的侮辱,她都直接迎著對方的目光,冷冷地看過去。用賣淫來完成性慾的滿足,這種看上去離經叛道的方式,也不過是她迎向世界的一種選擇而已。當她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了解慾望,獲得滿足的時候,賣淫對她來說,只是體驗,一切的指控也便失去了意義。就像海報中那樣,伊莎貝爾迎著畫面邊緣的男人,無所謂他是誰,重要的是,她在畫面的中心,昂起頭,嘴角終於掛上一絲笑意。在某次回家的地鐵上,伊莎貝爾在看一本叫《Les Liaisons dangereuse/危險關係》(3)的書,也揭示她渴望用主體經驗去來反抗所謂「正常」規範和道德束縛的意願。

伊莎貝爾的出格又不簡單是出於反叛,也沒有為了破壞而破壞,她敏銳地觀察到週遭生活的虛偽,她討厭虛偽。成人世界虛偽道德的崩塌,也可能是促使她探險的動機之一。母親看上去舉止得體,也遵循著現代父母的一套寬鬆的教育策略,當客人喬治意外死亡使事情付出水面後,主動找女兒談心,做出原諒女兒賣淫行徑的姿態,衝動打完女兒立即後悔,並為自己的粗暴道歉,但她只是力圖做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母親,並沒有真正嘗試也沒有能力理解女兒,"我也年輕,犯錯""我希望你好",這種包裝過的權威甚至比明令禁止還要可怕,她直接幫你定義了好,並強加在你身上。不否認她對女兒的愛,但她們之間沒有平等。伊莎貝爾對母親是失望的,因為她清楚,在母親維護這套規範的時候,也在背後悄悄地屈服於慾望,並說謊。她給了母親一個溝通的機會,坦言知道母親的私情,試圖建立信任,她覺得這沒什麼,但母親是懦弱的,她退縮了。

伊莎貝爾構建自我主體的意願如此之強,因此,最讓她氣憤的是,母親要把她賺來的錢捐給挽救失足婦女的慈善機構,這不僅僅是對她的勞動成果的剝奪,更是對她主體行動的徹底否定。在母親威脅下,伊莎貝爾去做心理治療,但她堅持要用自己性服務賺來的錢來付諮詢費用。性服務和心理諮詢,在伊莎貝爾看來,沒有什麼不同。母親表示匪夷所思,但醫生(4)支持了她,說錢是她賺的。在一次諮詢過程中,伊莎貝爾跟心理醫生有了一次平等的對話,她流露了喬治死亡帶給她的傷痛。喬治是客人中最尊重她的一個,友善,溫柔,會愛撫她,甚至為她服務,他們之間的溫存來自於平等,她對喬治的懷念也源於此。當她成為自己的主人,金錢交易便不能奪走她的尊嚴和情感,甚至可以在性交易中,建立起家人之間都很難實現的平等關係。

在這次談話後,伊莎貝爾因喬治死亡而受阻的慾望似乎又得到了解脫。她在派對上接受了男孩的索吻,並開始了一段普通的戀愛。也不是回歸正常生活,只因當她自由舞動身體的時候,感到舒服。在小男友做愛遇到障礙時,伊莎貝爾用職場習得的經驗幫助了他,人生的歷練派上了用場。當然,這終究是一段短暫的戀愛,兩人在鎖橋擁吻的俗套橋段也籠著灰色的憂鬱調子,當她看到小男友與家人其樂融融,似乎在走向她所厭煩的陳腐套路,覺得無趣了,於是果斷地結束了這段關係。她總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最後,伊莎貝爾與一代女神夏洛特•蘭普林扮演的喬治妻子一起,重返6095房間,在男權秩序中處於競爭關係的所謂正室與小三,並排躺在喬治死亡的床上,分享對一個逝者的懷念。妻子回憶著自己17歲就已經開始,並持續一生的愛情神話,目睹神話的裂痕,最終妥協,她坦言自己也希望勇敢嘗試過。伊莎貝爾的性探索最終得到了理解。這一幕著實令人動容。

瑪麗恩•瓦科飾演的伊莎貝爾是我近年看到的最令人振奮最具主體性的女性角色。她很低調,低調到懶得跟世界解釋。她又很昂揚,瞭然卻無視規則的束縛。她只是想要探索慾望,但卻不可避免地觸犯到了社會公允的正常秩序和道德規範。因此,她的探索是一種存在主義意義上的探索,他人是地獄,但我的存在可以超越他人對我的定義。就像片尾曲《Je suis moi/我就是我》唱的「首先,我就是我,我會看,會感覺。」

鏡頭常常推近到伊莎貝爾的臉,總是一副酷得令人髮指的神情,帶著某種洞察的痛楚,但並不遲疑。伊莎貝爾穿過地鐵通道,穿過電梯出口,穿過酒店走廊(5),步伐敏捷又堅定,眼神驕傲又痛苦。她尊重一切自然的慾望,滿足自己,也滿足別人;她從容地與痛苦相處,覺得自己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她的存在凌駕於一切之上。也只有這時,理解才有可能發生。

(1) 並不否認愛情中有存在的部份, 相信再糾結冤孽狗血的關係中, 都有主體, 只不過非常曲折罷了. 但我的觀點是, 為了釋放這種存在, 必須先剖析那個結構. 連結一篇揭示浪漫愛情神話的文章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57524/
(2) Francoise Hardy這幾首歌都很有哲理, 又有詩意, 也基本把主題表明了
夏天L』amour d'un garçon
秋天À quoi ça sert
冬天Première Rencontre
春天Je suis moi
(3) 很火的作品.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D%B1%E9%9A%AA%E9%97%9C%E4%BF%82
(4) 精神治療師塞爾吉•海菲茨,在片中扮演自己。
(5) 儀式感. 除了在這些地點,還包括她換衣服,化妝,洗澡,放錢,一整套.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體驗,有時候做一些冒險的事,興奮的是那個過程.可能那件事本身並不會記得,沒有特別的感覺,前前後後的這些事情反而印象更深.) 重復出現,將冒險劃入了日常生活.

相關日記:
http://www.douban.com/note/335136941/
http://www.douban.com/note/33513725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