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機器戰警--RoboCop

机械战警/铁甲威龙(港)/新版铁甲威龙

6.1 / 239,766人    117分鐘

導演: 荷西‧派迪夏
編劇: Joshua Zetumer
演員: 喬爾金納曼 蓋瑞歐德曼 米高基頓 山繆傑克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舟菖蒲

2014-03-09 19:07:43

人還是機器?—看兩方觀點與片中民意變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導演帕迪里亞的另一部作品叫《菁英部隊》,如若看過那部電影,就不再會對本片中快速的敘事節奏、偶爾出現的cult場景以及導演想表達的政治野心表示驚訝。此外,從諾蘭的《蝙蝠俠》系列以來,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都逐漸走上了一條既有動作火爆,又兼具政治批判乃至哲學思考的道路,這部野心勃勃的電影也不例外。因此,這又是一部非傳統意義的超級英雄電影。

老實說,我並未想到本片在豆瓣評價如此之低,緊湊的動作場景與較合理的劇情銜接其實已經足夠值回票價,再加上片中蘊含的倫理學思考,導演可謂已誠意十足。甚至,在剛看完電影時,我表示自己早已腦洞大開,各種觀點在腦海中互相碰撞卻理不出頭緒來。但在平靜之後,站在更高的評價標準上,本文如下的枯燥分析將表明,影片在新聞直播間一開始就提出的「人類或機器人」的倫理學思考,雖然無比複雜,卻是漏洞百出的。

本片提出的核心問題是:誰該來保護我們的安全,人類還是機器人?片中出現了三個選項:純粹的人類、純粹的機器人、以及有人腦與及其身體的「機械戰警」。
姑且可以將機器人派和人類派看做一場辯論的兩方,列舉雙方的主要論據。
1. 機器人優勢:有效率(包括判斷力更好、執行力更強以及不會腐敗),無傷亡。
2. 人類優勢:如片中保守派所提出的,人類「有感情」,「人們不能將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無感情的機器。」

此處,出現本片邏輯第一個問題:人類方的優勢其實有待進一步分析與追問。為什麼當沒有感情的機器人殺傷人類時,人們認為是不能接受的,如果這個機器人的判斷不會出錯也不會誤傷?影片中機器人的效率其實是完美的,因此,人類方所提出的所謂「優勢」,並不是可以量化的「優」。因此只能將此觀點訴諸於類似信仰或某種「元倫理」的概念才能使其合理,即不是因為有某種好處才支持它,對它的支持不需要更多的外在理由。但若承認這點,我們可明顯發現人類優勢的觀點處於極端弱勢,但在影片背景中,此種觀點卻受到多數民眾贊同,並設立了法案禁止機器人警察在美國本土的使用。

接下來,為了使辯論深入下去,機器人支持方——omni公司,想到了一迂迴策略:既然人們不能接受純粹的機器人,那麼就製造一個有人類思維的機械警察,讓它兼具機器人派的高效率、不易傷亡與人類派的感情優勢。可想而知,這一機械戰警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可此處成為了影片的第二個問題:該公司的最終目的是想廢止「純粹機器人警察禁止在美國使用」的法案,機械戰警只是暫時的折衷方案。但是,這一折衷產品為何以能幫助公司完成其終極目標?機器人派依舊是因為效率,人類派依舊是因為感情而支持機械戰警,兩派的關鍵分歧——效率與感情的博弈仍然未能解決。因此結論應該是,機械戰警是雙方唯一能接受的穩定結果,而這一結果並不能幫助公司達成其純機器人警察的目的。
有人可能反駁,該公司的終極目的也許就是機械戰警而非純機器人警察,但如若如此,公司之後就沒有必要去爭取廢除該法案,且在影片中合適的殘疾警察很難獲取,說明機械戰警無法量產,因而以機械戰警為終極結果是不合理的。
另一種反駁是,機械戰警的存在意義是讓人們意識到,機器的效率優勢是如何強大,從而強化機器方關於效率的論點。但機器人的效率和無腐敗優勢早已在片頭的海外戰鬥中得到充分證明,卻從未改變美國民眾的想法。
如果以上兩種反駁均不成立,那麼,機械戰警存在的目的便被消解了。

第三、在公司老闆想要消滅機械戰警的計劃失敗且暴露後,美國總統與科學家忽然對純機器人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如果是對公司的邪惡提出了質疑,但這一邪惡與機器人警察的效率完全無關。相反,這一惡性最後恰恰是由機械戰警所阻止的。如果是對機械戰警的倫理合法性(其中的機械與感情張力)提出質疑,但這一質疑反而應該促使人們反對機械戰警而使用純機器人警察。此處的不合理歸根結底在於,人們似乎因為機械戰警驚人的效率而轉而支持機器人警察,為何會因為一出與機器人無關的事件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呢?

因此,雖然本片中有關人類OR機器人的爭論千迴百轉,但卻存在「支持人類派理由不充分、美國民眾兩次觀點轉變理由不足」這三大漏洞。如果想要嚴肅地討論人與機器這一倫理學問題,那麼本片的表現也許是不及格的。

歸根結底,在人與機器人的爭論中引入半人半機器的機械戰警本就無助於問題的澄清,無法改變任何抱持已有觀點的民眾的看法。所以想從機械戰警著眼來分析人與機器的問題,註定會陷入邏輯上的死局。

最後,為何有如此多邏輯上的不通順,電影本身的流暢度卻未受影響呢?因為在電影中很常見的,在描述個人對於某特定事件的反應時,編劇可以發動終極大招——讓人們的反應隨編劇自己的想法決定。比如,當機械戰警第一次回家時,兒子不論是選擇因陌生感而害怕,還是因爸爸的酷炫而叫好,都是完全合理的。以及當機械戰警在新聞發佈會打死罪犯時,人們無論是感到他沒有人性亦或是效率驚人也都是可以說服觀眾的。當各種可能的反應都跟隨編劇的思路而進行時,自然也可以這麼編排出這麼一出「合理而深刻」的劇情——這種上帝之手,並非本片獨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