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菲利普船长/盗海狙击(港)/怒海劫(台)

7.8 / 493,619人    134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比利雷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凱薩琳凱娜 馬克斯馬丁尼 克里斯穆爾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潘萌SoPhia

2014-03-09 16:17:57

通往真實的航道上


男人與大海,真是絕佳的創作主題。從少年時代就一讀再讀的《老人與海》和《白鯨》,不管是摩西劈開紅海,還是路飛踏上偉大航道,只要是男人與大海的故事,對我永遠有吸引力。這兩年湊巧,以男人與海為主題的電影也很有幾部好片,比如去年的視覺盛宴《少年派奇幻漂流》,今年的極簡主義獨角戲《一切盡失》,還有保羅•格林格拉斯的新作《菲利普船長》,而且這個生死存亡的海上故事的確真實發生過。

《菲利普船長》改編自2009年的阿拉巴馬號美國貨輪劫持案,這是兩百年多年來美國公民第一次在海上被綁架。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的阿拉巴馬號船長理察•菲利普,在逼仄的救生艇與海盜僵持了五天五夜,終由海豹突擊隊營救成功。次年菲利普出版了《船長日誌》詳述整個被劫持過程,由哥倫比亞公司一舉購得影視改編權。電影結構分為兩個部份,前半段講菲利普船長如何保護貨船和船員,與索馬利亞海盜鬥智鬥勇,後半段急轉直下,英雄淪為階下囚,是眾方營救菲利普船長的故事。這樣的真實事件在現實生活中固然引人關注,而作為電影卻缺乏期待指數,因為觀眾知道菲利普必然被救,正義戰勝邪惡。有《93航班》和最好的兩部《神鬼認證》積澱的保羅•格林格拉斯自然深知這一點,費勁心思的他為這部電影找到了最適宜的出路。
在好萊塢大舉進軍視覺特效領域和真假3D企圖稱霸螢幕之際,保羅•格林格拉斯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率領劇組全員登船兩個月。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海上實景拍攝,加上不鋪軌全手持的紀實影像風格,凌厲的快節奏剪輯,同時在海盜組與船員組之間實行嚴密的隔離政策,兩組人馬錯開拍攝時間,甚至連就餐入住也不同場,一切的一切,皆為最大限度還原阿拉巴馬號劫持案發現場。湯姆•漢克斯對探班記者笑談:「開機飯都沒一起吃啊,第一次看見他們就是通過望遠鏡,人已經駕著快艇衝著我們來了。」 為了實現登船劫持的重場戲,導演安排四名毫無表演經驗的海盜演員提前數月進行體能訓練,從游泳、駕船開始,直到他們能憑藉自己的本事從小快艇攀爬上巨輪,像真正的海盜那樣。這樣又耗時又磨人的拍電影方法,似乎專屬於上個世紀等雲到的黑澤明,和活活把張震練成八極拳冠軍的墨鏡王先生。在最講求投資回報比,劇本初稿沒寫完營銷方案先出爐的當今業界環境下,保羅•格林格拉斯的堅持非常難得。正所謂聰明人下笨功夫,一切都奏效了。因為真實,甚至阿拉巴馬號也活了起來,它面對渺小又迅猛的海盜小艇,挪騰著龐大的身軀,無奈輾轉著,又功虧一簣,讓人揪心。

有些觀眾對本片有更高的期待,認為保羅•格林格拉斯並沒有深挖索馬利亞海盜背後的根本原因,沒有徹底突破美國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片的格局。所有的電影都是被裱好的畫,哪怕是紀錄片,拍什麼不拍什麼,剪進去和扔出去的素材本身就是一種選擇。從這一點來說,《菲利普船長》當然也不能免俗,但粗暴簡單的將本片分類為高大全、偉光正的美國宣傳片,也著實委屈了它。電影裡海盜們將「我們只是漁民」重複了三四遍,口氣從狡詐到無奈到自嘲,菲利普船長被劫持到救生艇上,有幾處與海盜頭子繆思之間的簡短對話,「我沒有辦法,我上面有老闆。」「我們都有老闆。」這樣的三言兩語點到為止,在我看來已經足夠,言外之意的世界,你我都懂。
現實中菲利普船長本人坦誠並沒有自願犧牲自己來拯救船員,因為「我當時已經被俘虜」,並說真正的英雄是海豹六隊和他的全體船員,鎮定,服從指揮,阻止了悲劇的擴大化。據CNN報導,當年真實的情況是大部份船員不僅不認為菲利普船長是英雄,反而有十一名船員向Maersk Line提起近5000萬美金的訴訟,聲稱菲利普船長無視船員的安全問題,為了縮短航程節約成本,一意孤行往危險水域開, 而在啟航前所有的船隻都已經得到了警告。作為證物的郵件中的確提到了「請遠離索馬利亞海岸線600海里」,阿拉巴馬號被海盜襲擊時距離索馬利亞海岸線只有380英里。阿拉巴馬號總機械師Mike Perry說:「我們都很難過,但公關宣傳中讓我們很吃驚。他對海盜襲擊負有直接責任。」 在2012年的取證中,菲利普船長承認了收到過海事安全機構的郵件,但他聲稱:「我不認為600海里能保證什麼安全,我不認為1200海里又能保證什麼安全,就像我當時對其他船員所說那樣,我們一直走這條航線,(海盜問題)只是遲早的問題,我不認為遠離個600海里就能減低潛在危險。」 危機的真相一定不會非黑即白,紐約郵報報導,索尼以五千美金每人的價格和船員簽訂協議,購買他們的故事版權,並且同意永遠不可公開當時船上的真實情況。所以作為觀眾,在通往真實的航道上,大家只能從裝裱好的畫中一窺當時的波瀾罷了。
儘管菲利普船長從不以英雄自居,但他還是以英雄的姿態被民眾熟知的,而57歲的湯姆•漢克斯更想從他的日常生活開始了解,花數周時間調查搜索資料,數次會面真正的船長,湯姆• 漢克斯說到和菲利普船長第一次見面時,自己還很天真的問:「『你一定很喜歡眺望大海吧。』,而他卻說我已經有三十五年沒有這樣做過了。這樣的細節,才是我想要掌握的。」 不想草草賦予海上生活以詩意,更不可輕率的浪漫化一個船長的工作日常。海上實拍中,導演談到漢克斯總是讚不絕口:「在救生艇上一待數小時,所有人都被他鼓舞。哪怕暈船得再厲害,湯姆總是第一個回過頭來說『我可以了,再來一次。』」如果說以上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好,(誰叫他是好萊塢德藝雙馨的金字模範呢?)那麼湯姆•漢克斯在《菲利普船長》最後半小時的表演的確征服了我。

最後一場可以載入影史的菲利普獲救戲原並不在劇本中,是因為班布里奇號驅逐艦的艦長及海軍軍醫一直隨行拍攝,保羅•格林格拉斯靈機一動,讓醫療人員按照當年菲利普船長獲救時的例行檢查,給湯姆•漢克斯從頭過了一遍。 在今年的紐約電影節上,湯姆•漢克斯回憶那場戲,依舊忍不住感嘆「那一刻就像我從未拍過電影」。並沒有什麼兩屆奧斯卡影帝,就是一個57歲的尋常美國男人,一個臨行前和妻子討論孩子未來前途的丈夫,一個和底下船員磨合中略顯古板與嚴肅的老船長,因為極度疲累危情所帶來的創傷後症候群,他的顫抖、恍惚和脆弱就是這樣真實發生的。菲利普船長根本不是什麼超級英雄,他只是也應該只是一個在非凡境遇下的平凡人。真為漢克斯這一刻的放下而由衷感動,我曾以為他不能給予熱愛他的影迷們更多驚喜,因為他早已站在巔峰。像一個武學宗師的最後時刻,本片中的湯姆•漢克斯散盡畢生修為,返璞歸真,抵達無我之境。
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坦言臨時起意的最初幾條並不成功,老搭檔攝影師Barry Ackroyd甚至第一條走位都錯了(他也是《93航班》、《拆彈部隊》的攝影),於是他和湯姆•漢克斯兩人走出門外交談,「偉大的演員就是這樣,當他看到一扇門,哪怕只有一絲縫隙,都會勇敢得走過去,去尋找每場戲之後的真相。很多人和我分享看到電影結尾時,那些關於震撼心靈與人性的感受。而我看到的是一位尋找真相的偉大演員。」
竊以為這樣精準的高評可以加冕整個《菲利普船長》劇組,在電影特效技術革新巨浪中,還有這樣一批人馬駕著一葉小艇努力向前,以真實的力量逼近真實。
最後,我還喜歡電影結束時的敘述字幕:2010年,菲利普又回到了海上。
船長,當然是屬於大海的。
(已刊於《環球螢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