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機器戰警--RoboCop

机械战警/铁甲威龙(港)/新版铁甲威龙

6.1 / 239,970人    117分鐘

導演: 荷西‧派迪夏
編劇: Joshua Zetumer
演員: 喬爾金納曼 蓋瑞歐德曼 米高基頓 山繆傑克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澤爾法克爾

2014-03-03 08:11:08

還差一件土豪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道聽途說的劇透:本片主要講述了一位致力於打擊黑惡勢力的警察遭到犯罪分子的報復,結果被炸得身體支離破碎,連腎都找不到了……一覺醒來看到湖中仙女,哦不對,是德古拉伯爵,問他丟了的是金身還是銀身,誠實的主角表示自己只想要回自己的肉身,於是伯爵(其實應該是博士)為了獎勵他的誠實,決定給他一個黑色的機械身體。主角在心裡默默的咒罵,媽的誰告訴我只要說實話他就會把金的和銀的都給我來著。

好萊塢電影在「植入中國元素以便多從中國騙點票房」這件事情上向來都有極高的熱情。只不過美國佬理解的中國元素跟我們想的總是不太一樣。於是除了幾部動畫片還過得去之外,大部份都味道不對,去年的鋼鐵人3已經近乎是噁心的程度了。同樣一身鐵皮的機械戰警也不甘為人後,為了討好中國觀眾也拿出了極大誠意——片中角色們反覆強調機械戰警是在中國組裝的,好像這是件多重要的事情一樣。其實你把片中的「中國」換成韓國、越南、馬來西亞都對劇情沒有任何影響。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想出的這條「中國元素」,我猜他一定相信中國那麼多人買腰果手機都是為了支持民族企業富[嗶]康吧。

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隨著主角的腳步,鏡頭裡捎帶著展示了一下中國代工廠的工作環境。絕大多數觀眾肯定會不自覺的想到iphone的組裝。與手機類似,機械戰警也告別了單一顏色時代,有了「東北銀」和「高級黑」兩種造型,可惜少了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土豪金」。老美要真想植入中國元素,還不如從這兒入手。順便,我覺得以後機械戰警可以和恐龍戰隊搞一下合作,站在一塊兒就是5S和5C。

影片上映前,新版這一身「高級黑」引發了不少爭議,不少影迷覺得是在抄襲蝙蝠俠。這個我覺得未免有點反應過度了,顏色一樣很正常嘛,鋼鐵人裡的MK1和戰爭機器都是跟老版機械戰警一樣的「東北銀」,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當然本片跟蝙蝠俠在其他方面還是有不少瓜葛的,老版蝙蝠俠的扮演者和諾蘭版裡的戈登警長都加盟了本片,而且片中底特律的「犯罪之城」的形象也跟哥譚市有點像。

與上一部同步引進(事實上本片只能算是准同步,比北美還是晚了半個月)的好萊塢電影《一觸即發》相比,本片的存在感要強出不少。雖然二者都是經典電影系列的翻拍或重啟,但曾被改編成熱播動畫的機械戰警顯然群眾基礎要更勝一籌,更重要的是本片擁有天朝善良觀眾們最喜聞樂見的爆米花商業片的標準賣相:科幻設定、酷炫機器人、火爆打鬥場面(其實也還好)——如此討好的題材抓一下春節檔的餘溫還是能有一番作為的,起碼不會像《一觸即發》那樣,處在一個《私人訂製》這樣的神作扎堆的檔期,卻還是沒能讓人眼前一亮。

可惜正如上面提到的,本片的動作場面其實真的只是還好而已。主要就三場,一是與純機器人的比試,再來是找當時炸丟了自己的腎的犯罪幫派報仇,最後是大決戰。三場的節奏都比較快,讓人感覺意猶未盡。不過最致命的問題是場面拍的不夠大。主角頂著這麼一身酷炫的造型,觀眾們都期待著他跟大反派的對決能毀掉半個底特律。現在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不拆個倫敦眼什麼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結果本片的動作風格也就是加強版的警匪槍戰片而已,雖然不是不好看,但顯然會讓我這種品味比較庸俗的觀眾覺得不夠過癮。

本片的劇情其實大體上跟老版也差不多,觀眾也沒指望看出什麼新花樣來,所以導演自然也沒花大力氣去把它做的多峰迴路轉。本片文戲方面較吸引人的其實是看導演和編劇如何在新的技術水平下將機械戰警的設定更細緻化、合理化。機械戰警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是介於人和機器人之間的。老版的由於是主角已經死透了以後才被改造的,所以一開始就表現的更偏向機器人一些。而本片的主角在片中大部份時候,其實思維方式跟正常人都沒有區別,但他又會受到體內電腦系統的影響。主角表現出完全的機器人行為方式是因為博士控制了他腦內多巴胺的分泌。

這部電影主要想表達的是人性戰勝機器的控制從而覺醒,而我看到機械戰警第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那裡卻產生了相反的感覺。用這樣的技術手段去對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類進行控制,其實也能產生一樣的結果。所以科幻片裡常常預言的未來人和機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也許不是因為機器的智慧逆天的邁進了一大步,而是因為人類退了一步。

另一處是主角與一干純機器人和那個帶著機械外骨骼的傭兵的比賽。博士關於主角佔上風的解釋我非常喜歡:主角先用他的大腦對戰局進行判斷,制定好戰術之後再加載系統內置的攻擊程序,於是無往不利。其實我們人的身體也是差不多的運作原理。所謂「孰能生巧」,我們通過一遍遍的訓練,讓自己的身體記錄下一些特定的動作,於是這些動作成了保存在潛意識裡的「技能」。當我們的大腦對目前環境做出一定的判斷之後,接下來不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思考怎麼應對,而是直接加載已經習得的「技能」去解決眼前的問題。

新版的一點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把老版的一些小細節也重新呈現了。老版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中間插播的關於區域動盪的電視新聞和大搖大擺的玩具與汽車廣告(該片廣告植入的強硬程度快趕上《報告老闆》裡的「手機[嗶]寶」了,在今天看來粗糙的有點滑稽了)。當年的區域動盪是由於冷戰,而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遺憾的發現,情況完全沒有改善,大美利堅實在功不可沒,也是得益於此,當年的老梗還可以繼續用。薩繆爾傑克遜的那檔新聞節目絕對是全片亮點,本片導演最值得稱讚的一點就是他抓住了原版的這一點細節進行了打磨,去掉了原本的生硬感,使得新版的新聞節目部份與主線劇情結合的更加平滑。雖然薩繆爾傑克遜跟大部份主角都沒有對手戲,但怎麼看都覺得少了這部份電影就不完整了。到了結尾時,我甚至還有點錯覺,就是我看的其實就是一檔新聞節目,而前面的關於機械戰警的故事只不過是在新聞里插播的紀實影像。

一看到薩繆爾傑克遜我就忍不住想引用基神的名言,對著螢幕裡的他大吼「say my name」,導演果然沒讓我失望,最後的那一聲「嗶」效果實在太妙了。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對機械戰警的了解是從動畫片開始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先有的電影(對我來說類似情況的還有《變相怪傑》和《黑衣人》)。小時候看機械戰警的真人電影大體上沒什麼感覺,不過似乎隱隱覺得有哪裡不對。後來長大了再看才覺得,這麼暴力的電影怎麼能給小朋友看呢,看了根本把持不住啊。與之相比,新版的血腥程度有所降低,口味稍重的地方也就是主角裸露的大腦和內臟。為了分級方便,好萊塢電影裡真人肢體受損害的場景會儘量避免,但是不會流血的機器就無所謂了。於是本片主角秉承T800、擎天柱等前輩的教誨,不辱使命的搞斷了自己一隻胳膊。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像愛護紫龍的眼睛一樣愛護機器人的胳膊。

最後,上面提到的把機械戰警弄成「土豪金」,倒也不是我信口胡說。小時候我家附近有個雜貨店,那時候雜貨店都賣玩具,有不少還是主要靠賣玩具。那家店在一進門最顯眼的地方擺了一個大概三四十公分高的金色的機械戰警的玩具。我每次從那兒走都要朝那兒看看,就為了看看那個玩具。我是買不起,估計那麼大的東西對當時大部份小孩來說都太奢侈,所以那東西一直沒人買,我也因此得以飽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眼福。我想說不定那些終究捨不得自己腎臟的年輕人再過個幾年就會像我想那玩具一樣回想現在的手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