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哈比人荒谷魔龙(港)

7.8 / 705,831人    161分鐘 | 186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伊恩麥克連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02-23 20:03:32

戴好魔戒,握緊刺叮,迎接巨龍的調戲吧


《霍比特人》已經公映了兩集,目前較流行的口碑是,不失為一流的魔幻巨製,但整體而言比《魔戒》要悶,且缺少史詩氣魄,許多地方有「為賦波瀾強作宏偉」之嫌。這不難理解。《魔戒》做的是大幅度的減法,擷取的都是華彩段落,保證每一秒都是精華,還能從容不迫地推出各種版本的加長版,讓你看看,「咱們都忍痛割愛了多少好東西」。原著豐富,改編餘地極大。《霍比特人》恰好相反,小說比任何一本《魔戒》都短,改出的三部電影仍得往三小時上靠。素材貧瘠了,加法做的稍不到位,好東西就不夠密集。

誠然如此,若要說《霍比特人》拍得捉襟見肘,故意拖沓,倒也不見得。按照慣例,一部兩小時長的電影,用常規化的小說體寫出來,也就五六萬字,遠不是許多人想像的長篇小說。我手上的《霍比特人》是譯林的老版,標註約20萬字,再加上史詩片裡角色說話舉止都慢上一拍,展現地理環境的空鏡頭也異常頻繁,切割成三部標準長片綽綽有餘。《霍比特人》的題材還有個優勢,就是大量動作場面可以自由發揮,例如上一集的半獸人巢穴大逃亡,這一集的河流混戰,屠龍之役等,原作一兩頁的篇幅,用電影語言可以化作十幾二十分鐘的影像,大大擴張了原著文本外的表現力。

《史矛格之戰》高潮採用多方交叉組接,一個世紀前《黨同伐異》開創的招數,再次綻放出恆久不衰的光芒。甘道夫危在旦夕的命運,矮人箭士與精靈女神萌生的愛情,萊格拉斯與半獸人懸而未決的交鋒,以及孤山中矮人與巨龍的機關博弈,每組都是殺到一半就切,但切到哪裡都是好戲,非但談不上悶,儘是目不暇接的波折,叫人恨不得長了兩個心臟來吸收腎上腺素。比起《意外之旅》較線性的敘事,這回真叫一個四面開花,盪氣迴腸。

種種戰鬥形式中,精靈族的飄逸凌厲鶴立雞群,每次出手彷彿能一箭射破史詩片的外殼,賦予影片武打片的美妙意境。湖上追逐,本來是矮人大顯身手,遞木棍的機智與默契,木桶滾翻一片的詼諧,萊格拉斯一現身,矮人風頭全被搶光,綜合運用替身、鋼絲、數位技術多種手段,把精靈王子的敏捷、協調、眼觀六路、箭無虛發以及宛如輕功的表現,全收容在一個長鏡頭之內,過目難忘,精彩之至。仔細品味精靈的打鬥招數,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無論追擊還是躲閃,很少有大幅度的肢體傾斜,更無起高腿和翻滾,誠然是演員的身體素質不達標,但同樣也是角色塑造的一部份,精靈作為貴族,即便是在激烈的戰鬥中也要保持儀態,雜耍式的不雅舉動打死不能有。當年《星球大戰》也是一樣,堅持不請中國武指,光劍舞得眼花繚亂,演員動作並不豐富,頂多翻跟頭,不會有肢體的大開大合,保持一種莊重,一種絕地武士的貴族架子。

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的戲份在這集有所減少,開頭一現被魔戒引誘的徵兆後,他的性格特徵停頓不前,我們並不為他面臨的墮落而擔憂,反而不時催促他快快戴上魔戒,擺脫困境,某種程度上說,觀眾也成了魔戒的幫兇,我讀《霍比特人》原著還是在世紀初《魔戒》大熱那會兒,情節已經淡忘,但那種期盼巴金斯「臣服」於魔戒的感覺仍在心頭。直到進入史矛革老巢,巴金斯才尋回第一主角的存在感,巨龍被夏洛克附身,見了「華生」親熱無比,聊了半天家常,少不了將後者揶揄調戲一番,有人說,這拍得太墨跡了,我說,這開創了基情跨越物種的螢幕先河。

這一集將心理軌跡交給了矮人國王索林,周致微妙的呈現了他如何遭權力慾腐蝕。費盡周折鑄成的金色雕像崩塌,且沒能制服巨龍,是權力垮臺的隱喻。索林是否步先祖的後塵,是劇情埋下的一大謎團。矮人們的單個形象更為突出,有收穫跨種族愛情者,有鬚髮皆白、屢吐睿語的年邁智者,也有看重同袍情的義者,不像前集除了兵器和嗓門便無法區分。甘道夫雖然出場不多,但出神入化的展示了許多魔法神技,如果中土大地開辦魔法學校,他的表現能充當極佳的招生廣告片。

影片結尾巨龍掙脫熔金,飛翔而去,影院裡響起一片驚訝聲。大文豪契訶夫說過一條劇作準則:「要是你在頭一章里提到牆上掛著槍,那麼在第二章或者第三章里就得開槍,如果不開槍,那枝槍就不必掛在那兒。」按照這個理論,既然前面煞費苦心,讓水手像倚天屠龍一樣保存著箭,並不惜用性命來維護,既然安排巴金斯目睹巨龍少了一片鱗,這些線索必然會派上用場,所以龍絕不會死在孤山。如果說《魔戒》是三部曲,每一集有相對完整的起承轉合,那麼《霍比特人》更像是一部電影分作三段,《史矛革》的開頭要不是插了一段閃回,直接就跟和上集對接,就像電視劇中間插播廣告回來。《史矛革》里留下了太多進行到一半的戰役,種下了太多的禍根,使觀眾迫不及待要在「廣告後」迅速得到滿足,只不過這廣告時間長達一年。(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