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比人:荒谷惡龍--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哈比人荒谷魔龙(港)

7.8 / 706,958人    161分鐘 | 186分鐘 (加長版)

導演: 彼得傑克森
編劇: 法蘭華許 菲利帕柏恩斯
演員: 伊恩麥克連 馬丁費里曼 理查德阿米塔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恣意的仙人掌

2014-02-23 07:54:20

史矛革的尷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首先要聲明,我也許算得上托爾金中土世界的「腦殘粉」。但我這次還是試圖儘可能理性地去看待《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戰》。

相比於《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這一部更加黑暗猙獰,它要為即將降臨在孤山甚至整個中土世界的黑暗做鋪墊。毫無疑問,《魔戒》三部曲達到了奇幻電影的巔峰,它有著極高的完成度和完整性,它是雄偉悲壯的史詩,在它面前我只有讚賞和驚嘆。而作為其前傳的《霍比特人》,在托爾金筆下本是寫給孩子的爐邊讀物,正如其名,這只是一個霍比特人跨出夏爾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險,雖然最後也有「五軍之戰」這樣的宏大場面,但遠遠比不上《魔戒》的黑暗與殘酷。劇組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使其更加「史詩化」,或者說更加「魔戒化」。

這種改編是否成功呢?我以為有缺陷但整體上是成功的。事實上,這樣一部商業大製作若真的按原著拍,觀眾也未必就會買帳,這麼做還帶來一個好處——使《霍比特人》與《魔戒》的風格儘可能保持一致,我們大概很難適應中土世界在兒童文學和嚴肅文學間的跳躍。

但限於原著先天的定位、篇幅及內容,不可避免地遇到幾個問題。

首先是節奏的問題。《魔戒》原著三大本,拍了三部;《霍比特人》原著就一本,也拍了三部。這就造成節奏冗長——至少對於非粉絲群體的觀眾——的感覺,在第一部的前一個小時中這點體現地更加明顯。《史矛革之戰》不用交待上路的緣由,一開始就是在路上的狀態,節奏已經快了很多。但,我很少見過會說人類語言的龍,像史矛革——由魔苟斯所造的中土世界最後一條龍——這麼多話的龍更是頭一次見。這種話嘮的設定拖慢了進入孤山後的節奏。

其次是結構的問題。這是本片最大的問題。《意外之旅》至少是一部完整的電影,它有著清晰可辨的開端、發展和高潮,而《史矛革之戰》乾脆缺失明顯的高潮。片方這麼做的理由顯然是從市場上考慮的,提高觀眾對第三部的期待。但《史矛革之戰》既然獨立成章,其敘事鏈條應當完整,觀眾的觀影情緒也應當被尊重,不應當成為《去而復返》的超長預告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就像那頭惡龍一樣尷尬。

還有「有趣」與「黑暗」的平衡問題。正如上文已經提到的,如果《意外之旅》是夏爾的美麗田園,那《史矛革之戰》就是不見天日的幽暗森林,但主創顯然也顧及到了這點。矮人們通過木桶激流勇進這一段落是編劇的原創,也是全片最有趣的段落,我們很難想像這樣輕鬆熱鬧的動作戲會發生在《魔戒》那樣的設定里。但問題是這樣的段落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最後是人物形象的問題。不得不承認,13個矮人,塑造起來極有難度,也確實應當分清主次。但第一部和第二部加起來總計超過5個小時的篇幅,我依然只記得作為首領的索林·橡木盾、作為智慧長者的巴林以及對精靈Tauriel暗生情愫的奇力,剩下的矮人依然面目模糊。

說了這麼多,但願你不要認為《史矛革之戰》是一部糟糕的電影。這部影片充滿了想像力和厚重,將《魔戒》附錄中的內容引進文本也是值得讚賞的。於我個人而言,光是坐在影院中聽著Howard Shore的原聲配樂看著一行人在紐西蘭美輪美奐的風光中迤邐而行就足以讓我頭皮發麻了。

值得期待的是,將史矛革被殺、聖白會議進攻多爾戈多(Dol Guldur)以及五軍之戰三個高潮全部放在《去而復返》,我都不敢想像第三部會有多麼攝人心魄。這又將是一段漫長的等待,希望《去而復返》對得起這等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