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The Man on the Train

火车上的男人/火车上的男人/陌路人

7.3 / 6,463人    90分鐘

導演: 巴提斯勒貢
編劇: Claude Klotz
演員: 尚羅契夫 強尼哈雷狄 Jean-Francois Stevenin Zhijun Cong Pascal Parmenti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峰峰峰峰

2014-02-19 02:56:09

其實,我們活得都不是太堅定


       觀看這類影片可能與心情有關,也可能與年齡有關,誰知道呢。人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有一種心情,當感覺到彎腰繫鞋帶都是一種運動的時候,那就意味著對這個世界本身的厭倦。與此相伴,對快節奏電影也就會漸漸失去了興趣。這也像聽搖滾樂,老年人不喜歡它不一定是因為嚎叫刺耳,而是不喜歡這個「嚎叫」背後的那種進入世界的態度。

       在這個影片中,「火車」是個具象,因為故事的確與火車有關,但火車於片中更多的是個像喻,它是一具活動的「棺材」,人在裡面卻不能自主。火車上的人只知道要到下一站,卻不知道要到哪裡。有的只是漂移、顛簸、去向遠方。流浪天涯,卻無歸鄉處,這是影片人物的人生寫實。現實中,我們習慣於人生中的安定:一個安定的工作,一個安定的房子,一個安定的家庭,一個安定的人生。任何有打破這安定的風吹草動,我們都會感到莫大的恐懼。人這一輩子,身在安定中,心卻一直在漂泊。不是嗎?

       心老了,往往都有壞毛病。人都會有老的時候,但什麼才叫」老「?」老「是一種單純的生理特徵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了「的特徵就是喋喋不休,想傾訴,想喃喃自語。有時他對著鏡子自己跟自己說話,那不是自戀,而是一種自漸形穢;有時他駐足在一幅少女肖像的油畫前長時間地凝望,看到的那是他自己的過去,那個已不再了的少年----個少年當時就是這樣站在她的面前,得到了愉悅,也得到了生理上的滿足。

       他是一個教授法國詩歌的退休教師,在他為教的四十多年的光景里,他贏得了學生的喜愛與敬重。這是他人生的成就與光榮。現在他退休了,還是希望能教教學生。他未婚獨居,人和善隨和,是個安定的人。

       有一天他對著鏡子,似乎看到了他的另一個自己。他想到那個麵包店的老闆娘,三十年對顧客只會說一句:」您還要點別的嗎?「這是一種無聊的重複。他對著鏡子,穿上皮夾克,做著戴牛仔帽的掏槍的動作,然後下著命令:」不許動!「這是另一個自己的畫像。

       三十年了,到銀行存錢取錢,這也是一種單調。現在想想,最想做的不是去存錢取錢而是想搶劫,這念頭是他踏進這門檻的第一天起就已經有了,只是現在才意識到罷了。他的另一個自我告訴他,他本不是這樣安定的人,他最想做的是漂泊:」我想航行到一個又一個陌生 的地方,不是美洲就是某個大陸,從不停留那些新的島嶼,成為一塊土地的發現者、開發者。「其實,人生的慾望並不大,只是不想成為現在這樣的自己,能成為」一小塊土地「的」發現者「就足夠了,這人生也算避免了循環往復,有了新奇。

       當他發現了這個自我時,他感到了莫大的悲哀。這悲哀就是,年輕時總被人生的假像所矇騙,當真正意識到想做改變的時候,什麼也改變不了,因為年華已經老去。要想知道衰老的辦法很簡單:當走到大街上任何女人都不看你一眼的時候,說明你已經老了。人可以被輕視,卻不能容忍被漠視。這是男人悲哀的根源。

       事情沒這麼簡單,因為鏡子也會騙人。鏡子裡面那個未必就是」本我「,」本我「可能在鏡子的背後。他在鏡子中發現了那個漂泊性的」另一個我「,但那個」我「也同樣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其實,我早已厭倦了漂泊,我一直都想停下來。「這個」我「又極端的羨慕現實中的那個教師的」我「----想教授學生詩歌,感受人間的美藝;想在房間裡換上拖鞋,讓緊張的神經鬆弛下來。我多麼想和你一樣,在那少女肖像下,彈著鋼琴,想像著這飄拂的音符裡的故事。。。

       人生的本質就是這無法完美的殘缺性。存在永遠都與心靈相分離----現在安定,心靈祈求漂泊;現實動盪,心靈想要安寧。


       影片的結束是這樣的一個鏡頭:」他死在了手術台上,在閉上眼鏡之前,他看到了自己實現了自我----把鑰匙留給了現實中的自己,而『真我』登上了那象徵這流落遠方的火車。「

       這只是夢,是夢在流浪;而」我「卻站在原地,果真」真我「也飄泊了,那就是另一種殘缺性的開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