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The Monkey King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大闹天宫版/

4.8 / 3,970人    119分鐘

導演: 鄭保瑞
編劇: 霍昕
演員: 甄子丹 周潤發 郭富城 梁詠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4-02-01 23:08:48

又一盤西味中餐


去年過年,我跑去看《西遊降魔篇》,深感其風味東西合璧,寫影評時起名《一盤西味中餐》。趕了巧,今年賀歲大片又是西遊題材。《大鬧天宮》雖比《降魔篇》忠實原著,但看完最深的感受是,西餐味道比去年更重,像是又吃了一根肯德基賣的油條。於是偷個懶,這篇就叫《又一盤西味中餐》吧。

《西遊記》小說里哪有什麼魔界,這個詞太西化。《大鬧天宮》的世界觀是神魔人三界,儼然好萊塢電影《驚天戰神》里演繹的希臘神話,故事背景也是神魔大戰換得千百年和平,魔族被封存,逆襲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界之子。視覺風格亦很洋涇浜,高居天庭的神殿金碧輝煌,高貴典雅,氣派逼人,神界大佬們金盔銀甲,貴族范兒十足;魔界——火焰山酷似《魔戒》索隆的老巢,陰森可怖,岩漿流淌,怪獸個個面目可憎,舉止猥瑣,那個不見面目的術士頂著一個索隆般的獨眼,神神叨叨著預言,一副西方神話片裡女巫的架勢。

主角孫悟空走的更是不循原著的非常路,想來六小齡童看完,少不得要牢騷一番(寫完此文才聽聞六小齡童的父親去世,老人家一路走好,希望不是被本片氣的)。首先強調他的出身,視覺化了以往只存於傳說的女媧晶石,女媧的「神銜」高過玉帝,為齊天大聖的絕世戰力(不好說是絕世武功,後面會解釋)提供了說服力。

晶石中萌芽的胚胎,視覺風格類似《2001:太空漫遊》片末的「星孩」,喚起對生命的敬畏。小猴子萌態可掬,惹人憐愛,反倒是後來甄子丹扮活潑的本尊,瞧著有點歇斯底里病的癥狀,不太容易消受。煉丹爐一段里脫胎換骨,鳳凰涅槃,令我想起《大話西遊》至尊寶的變身,這裡砸中了我的淚點,不知是影片本身的感染力,還是回憶中的情懷所致。

整部《西遊記》故事,孫悟空當然是英雄;可單看「大鬧天宮」一段,卻不見得,因為鬧得有點過頭,更像個反角。原著中,這是表現叛逆對體制的反抗,而電影沒有如此多篇幅說個究竟。可既然是孫悟空主角,又必須強化他的正義性,「撥亂反正」,還得大幅改動前因後果,於是故事變成了一個桀驁又帶反智傾向的反英雄,如何遭人利用,當了一回槍使,大徹大悟後修煉成救世主,力挽狂瀾。其成長軌跡與綠巨人多有交疊。

原著小說里,孫悟空大鬧天宮根本沒打進凌霄寶殿,玉帝更無鑽到龍椅下的狼狽相,都是後來影視作品虛構。電影的潛規則只許誇張,導致天庭群雄的戰鬥力被進一步弱化。玉帝這個自稱朕的傢伙,只是個法力鼎盛的武將而已,猶在頂尖高手二郎神之上。這又是西方魔幻片的設定,國王(皇帝)通常是最能打架的,無論亞瑟王,蠻王柯南,貝奧武甫還是阿拉貢。這改動倒也有益,一直以來都有孩子問,玉帝這麼弱怎麼當老大的,如今該滿意了吧。

說到打架,之前跟朋友開玩笑,說甄子丹版孫悟空打起來會不會跟葉問和MMA選手很像。本來只是調侃之言,不想卻成了真。甄子丹大概為了證明,厚厚的化妝下確是他本人出演,不惜重施《葉問》、《導火線》的技法,調戲師兄那一場,十分顯眼地使出詠春快拳,凌空鎖技,後來對付二郎神,還有一陣混合格鬥的騎身打頭,好在都只使到一半,就換做了威亞雜技,否則真要把天庭變成UFC格鬥場了。

我之所以不說孫悟空有「絕世武功」,因為在影片中,「武術」意義上的過招實在有限。神魔用兵器交戰一番後,使出的大招都不在武功範疇。牛魔王被玉帝重擊,落地後拖出長長的深溝,或被孫悟空打得身體失控,洞穿大殿,砸裂地板,兩頭巨獸摟抱著將磚石撞得稀巴爛,這些都是漫畫英雄電影的路數。影片突出的並非招式的精巧、內功的奧妙,而是一種絕對力量壓倒一切的粗暴偉力。我認同這種設置,神魔打架必有超凡脫俗之處,哪能跟武俠片裡的凡人、低等級的天兵那樣,一招一式規規矩矩的。

誠然,影片有濃重的西方魔幻科幻味,但我認為,並不適合西方人看。如果出口到北美,估計票房不會樂觀。情節上設置的「粉絲向」是一大原因。比如,孫悟空只是望了一眼定海神針,東海龍王便知他要取走,若讀過原著,毫無理解障礙,但老外會看不出來,因為敘述匆匆,鋪墊不足。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部亞瑟王電影反覆吹噓亞瑟王天賦異稟,卻不交代石中劍多難拔,不諳凱爾特神話的觀眾肯定一頭霧水。

本片的文化背景更無法完整地傳達給老外,反而很容易體現文化差異。舉個例子,玉帝的化身是一條巨龍,頭號反派牛魔王與之對抗,在西方觀念里,豈不成了中世紀傳奇裡的屠龍勇士嗎?雖說東西方龍的涵義天差地別,但在通俗文化里,往往被粗暴地等同視之,指望老外扭轉觀念,怕是不現實了。對於熟悉西遊故事的中國觀眾,《大鬧天宮》的簡約恰到好處,不拖不沓,所以是老少咸宜的賀歲佳片,而老外無法跨域這道文化溝壑。

最後說個題外話,即雷人台詞。個人覺得,雖有黃子恆這個擅寫雷片的編劇掛名,本片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雷句。比如那句「天上冷,飛來飛去多穿點」,單獨聽來確實神經錯亂,但通篇來看,正是孫悟空性格所致。當時他是個完全不懂禮數、隨心所欲的潑猴,前面拜師時候,翻跟斗尾巴抽打同門,心知不對,卻不懂道歉,只是換了個姿勢,「愛在心口難開」正是他的作風。若是臨別之時,真的性情一變,說出什麼深情又得體的告別辭來,那反而雷人了。(文/方聿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