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爸爸去哪兒--Dad, Where Are We Going?

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大电影

4 / 81人    95分鐘

導演: 謝滌葵 林妍
編劇: 王海峰 瀟雅
演員: 林志穎 小小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雅黑小五

2014-01-28 02:40:07

論粉絲忠誠度、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


我沒看過電影,我就估量著打個2星,萬一命運不可逆的讓我看了,我再來改評價。

剛從電影院回來,報告「打臉情況」。

今日排片——采自某影院
澳門XX:11場
大鬧天宮:11場
爸爸XXX:10場

有意思的是,爸爸雖然場次略少,但是從上午10點開始,基本上每40分鐘一場,晚上7點以後只有一場。充分照顧了小朋友的作息時間。

每場上座率在50%左右,因為家長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1米2所以不給孩子買票。影院為了照顧這種情況,票都不會完全賣光。

票房預計會不錯,過億沒問題。但是,能否大賣,得看今天過後的口碑如何。

PS1:我主業就是做數據分析的,電影行業能找到的數據都太假天空了。我就自己做著玩的。打不打臉的,都不影響我混飯啊。

PS2:數據採樣是有些問題,主動在朋友圈裡回答我問題的,都是沒生孩子的。我又私下裡問了幾個有孩子且適齡的,他們說可能會去看,為了孩子,但是恥於公開承認自己會去看。
————————————————————————

特意在片子上映前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查。

問題1:你喜歡電視版《爸爸去哪兒》嗎?
問題2:你會去電影院看電影版《爸爸》嗎?

結果:
問題1:Y-10 N-1
問題2:Y-0 N-11

(真是慘烈,某個死忠粉都說不會去電影院看~~)

調查說明:
1、特意選在試片會前調查,因為試片後會湧現大批水軍,在社交網路上造勢,由此引發的意願轉變是另一個議題,不在考慮範圍內。
2、樣本很小,但是數據可信,也很有代表性。我會由此做一些推論。我隨便寫,你隨便看。


與電影《小時代》同時出現的,是一個詞,「粉絲電影」。

如果你經常參加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會議,你就會發現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把早就有的東西或現象套上一個要嘛生僻要嘛抽像要麼似是而非的新詞,拿出來唬人,並以此混飯,還經常混的很不錯。

粉絲電影,也是這麼個東西。
粉絲電影是一種新的類型片,主打粉絲群體,一般製作成本較低,簡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絲而拍的電影,只對特定人群有著非看不可的意義。「粉絲電影」雖然沒有完整的定義,但在業內已經有了普遍共識。這類電影主打某個或某些明星的粉絲群體,一般來說製作費用比較低,有的甚至還要通過預售票來籌集拍攝資金。「粉絲電影」通常要迎合粉絲們的口味,將人氣明星的特點展現無遺,雖然投資小,但是回報較高。——來自百度百科(底下舉的例子是《大武生》,我覺得沒啥說服力啊。)
你看你看,《爸爸去哪兒》就是一部粉絲電影!

總結其定義的要點:
1、某個偶像
2、電影會充分展現該偶像的特點或氣質
3、你若是粉絲,你就非看不可。還有可能要看很多遍。

前兩點都是扯淡,絕大多數電影在挑選角色時都會考慮到演員原本的氣質,電影裡非要擰著來是有風險的,不是所有導演都有逆轉的本事,也不是所有的逆轉都會成功。

結合著這一次的《爸爸》,說說第3點。我覺得可以把粉絲這一定義拆分成忠誠度、付費能力、付費意願。按程度從0到10來描述。
忠誠度:包括對節目忠誠度和偶像忠誠度,甭管你是為了看萌娃還是看風景,只要你有收看節目,你就是粉絲。差別只是忠誠度高低不同。
付費能力:願意為電影花錢,且看場電影不用咗牙花子就算你有付費能力。看普通場還是IMAX,天天看還是一年看一場,是能力高低差別。
付費意願:願不願意進電影院花錢或購買周邊。這種意願落實到最終結果,只有0和10兩種,但在電影上映前,在5左右徘徊的人數量可期,口碑和網路營銷,影響的正是這部份人。參考《少年PI》


製片方將《爸爸》定位為「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閤家歡電影「,又特意選擇春節檔,期待的就是孩子哭著喊著拽著爹媽、成年人為盡孝心陪伴爸媽看他們最愛看的電視節目,一起其樂融融的走進電影院。
分析繼續——
假定熊孩子的爹媽是超有愛心的爹媽,覺得陪伴孩子全家花費120元(至少)看90分鐘電影是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有效投資。
假定父慈子孝,不會因為」你到底什麼時候結婚你年終獎多少別人家孩子考上了國家公務員「等等話題摔門而去,年夜飯都吃不完,更別說大年初一一起看電影了。

一般情況下:

小朋友——
忠誠度:10(我要看我要看)
付費能力:0
付費意願:10(我要去電影院看!咦?這個是什麼?爸爸我要看大鬧天宮!)

老人——
忠誠度:10(好看好看,孩子多可愛啊,你趕緊結婚給我生一個玩玩!)
付費能力:5~10(物價又漲了!電影票多少錢?半價還40?我割塊肉能吃一個月呢。)
付費意願:0(在家看電視得了,之前有一集我挺喜歡的,你給我去網上找出來我再看一遍!)

心智正常且與本電影無利益關聯的成年人——
忠誠度:0~10(不錯哎……廣告好多………………我去網上看好了。)
付費能力:10(過年好無聊,去看個電影吧,除了爸爸還有什麼?)
付費意願:0(你讓我花錢去看你帶你家孩子逛動物園?是你腦殘還是我腦殘?)


於是本電影的票房就只能寄希望於:
小朋友對於成年人的影響力從而強力拉升付費轉化率;
上水軍!我免費提供電影票,虧錢也沒關係,票房數字要好看!
《小時代》的腦殘粉兒也過來看看啊,我們也有大長腿男神啊!


嚴肅一點的說回來,任何一部電影的大賣,一定是有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的人群中的付費轉化率決定的。(廢話!) 當能有付費能力的人群相對固定,而付費意願又受到演員、導演口碑和實際能力、影片類型、製作水準、水軍質量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如何精準有效的提升付費轉化率,恩,我也不知道。我不是混影視圈的,我是混遊戲圈的。

歡迎影視圈向遊戲圈學習運營方案。反正你們抄遊戲特效遊戲劇情CG分鏡頭也是家常便飯。


擦!我到底為什麼要寫這麼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