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爭遊戲--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戏/宇宙生还战安达的战争游戏(港)/战争游戏(台)

6.6 / 255,047人    114分鐘

導演: 蓋文胡德
編劇: 蓋文胡德
演員: 阿薩巴特菲爾德 哈里遜福特 艾碧貝絲琳 班金斯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代表阿諾終結你

2014-01-21 07:30:03

沒看過原著的就別來湊這個熱鬧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曾經連續訂了10年左右的《科幻世界》,在那上面第一次讀了《安德的遊戲》,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只記得「安德最後被告知一切都不是遊戲而是真實」這一個點了,基本上等同於沒有看過原著。整部電影看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編劇無重點,節奏無變化,電影無爆點。即使演員演技好,特效夠絢麗也彌補不了劇情的短板。

       其實,我能理解原著黨們看到這個片的興奮,那是一種存在於腦海中的意象終於被具體化的興奮感,根據原著黨老牟的評論,在這一點上安德這片基本上將關鍵的節點都演了一遍,畫面的實現也符合原著黨的想像。問題是,原著黨知道上下文,知道每個具體節點背後的十幾頁甚至幾十頁文字的鋪墊,但對於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來說不知道啊!這樣給普通觀眾的觀感就是「怎麼一下子就這麼厲害?」「怎麼這麼快就收復了一堆據說是刺頭的小弟?」「怎麼夢裡見到了一下下蟲族就博愛心懷全宇宙了?」。

       舉個不大恰當的例子,當年我第一次去聽陳奕迅演唱會,看見一個胖子活生生的出現在面前就已經激動得不能自己,全場跟著大合唱,已經失去了基本的判斷能力;但一個沒怎麼聽過他歌的人就會覺得,這胖子又不帥,聲音又嘶啞,屁股扭得不好看還那麼多冷笑話,有什麼好看的(胖子的DUO巡演其實槽點頗多)。我在看這片的時候就有後一種的感覺。

       在我看來造成這種效果的原因是導演和編劇被原著綁住了手腳,過於追求關鍵場景的復刻,導致在有限的篇幅中失去了重點,對每一個關鍵節點所用的力度都一樣,也就造成了敘事的平淡。在我看來,起碼要表達清楚為什麼安德會從一個戰爭狂人變成對蟲族心懷慈悲的統帥,才算是合格的敘事。

       歷來優秀的小說改編電影少有照搬原來情節的。偉大如《魔戒三部曲》在三部11個小時的時長里還砍掉了不少人物以保證主線的清晰,《阿甘正傳》也只選取了原著的前11章就直接跳到結尾,國內的《紅高粱》主要選取了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的部份,這些電影不是100%復刻小說,而是通過把握原作的感覺,將原作中的文字感通過畫面表達得十分貼切,節奏張弛有度,將原著的精氣神視覺化,才得以造就經典。至於全盤照搬?《達文西密碼》還不夠你吐槽的?

       至於在縮寫改編的同時如何抵擋死忠原著黨的口水?要是連我都知道怎麼辦,那就沒這麼多失敗的作品了,還真當導演們不知道照搬不好啊,他們只是不敢改而已。

PS.小朋友演得其實挺好,過一陣子看看他2008年的《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躺在硬里兩三年了都還沒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