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君

2014-01-11 08:28:24

Mrs. Dalloway


本來是英國文學的考察作業,寫了之後意猶未盡,或者英語水平實在有限,有些東西還是漢語表達起來自如些。

或許是因為意識流的緣故,那種沉溺於內心的獨白式的表現方式,本身就夾帶著濃郁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瀰漫始終,成了影片的基調。

儘管已是中年,mrs dalloway 依舊敏感多疑,但同時她已成常態的反思與自省,卻讓她通透如斯,脆弱如斯,彷彿剛出窯的瓷器,稍不留意就會頃刻化為齏粉再也不能復全。

 

dalloway 年輕時的兩個追隨者richard ,peter 。

peter其實更多的代表的是dalloway 內心最深處的渴望與嚮往,那就是自由,無拘束。那種與她本身性格和處境都截然相反的狀態。她的內心充斥著無力,膽怯,她是個孤獨者。這份孤獨把他從人群中拖拽出來,讓她一種旁觀者的姿態睥睨生活,於是她成了浮生背後的的那雙眼睛。無限的抽離的直接後果就是她再也不能體會融入其中的樂趣。她在不斷的回憶與現實之間遊走,卻沒可以做依靠的實體來握在手裡,支撐空虛的心靈。毫無疑問,dalloway愛peter ,甚至超過愛richard。可是dalloway還是選擇了richard。richard給的愛更溫和,中產階級的他能提供富足安逸的生活,在感情上也不步步緊逼,留有空間。而且alloway的恐懼在於她怕失去自我。洪水猛獸來勢洶洶,看起來蔚為壯觀,卻也極其危險,能輕易地將人吞沒於無形之中。即便是愛情,在一個怯懦者看來,也青面獠牙,面目猙獰起來。多年以後,peter歸來,dalloway內心再起漣漪,他終究還是愛peter的。只是,只是正如張愛玲所言「如果娶了白玫瑰,時間長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飯粒,而紅的就成了心頭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紅的那朵,日子久了,紅的就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卻是床前明月光。」。當然richard是白的那朵。又或許她對peter只是想像,並無覬覦。

party

dalloway 不斷地開party,卻不能從中得到絲毫快樂和慰藉,可又像強迫症一樣欲罷不能。這恰好反映出她的掙扎,矛盾。理智上她渴望與人親近,可是過於強烈的self realization使她與外界像隔了層紗,以為觸手可及,卻終究是隔了紗,貼不了心的。party上,她說些言不由衷的話,這加劇了她的不真實感,厭惡感,無力感。生活就是這樣了嗎?從窗台上跳下去吧,一了百了,把這無意義的東西都拋之腦後。。。。。。。。。。。。此時她讚許羨慕Septimus的自殺,他們是同類。怯懦,貫之一生的無力,讓她又退縮了,死和生已沒有區別

活著又何妨?還是回去吧,回到party里

Septimus

這個看起來與dalloway 毫無瓜葛的人,應該是「瘋子」,為什麼能獨成一支,成為另外一個敘事線索?其實他應是dalloway或者是作者維吉尼亞 Woolf的另一種人格,一種過份沉溺於內心創傷,無法抽離的病態。Septimus走不出一戰目睹戰友被炸死的陰影,正如Woolf無法癒合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 性侵的心裡創傷。只是Septimus沒有作者幸運,妻子帶他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認為他是精神病,在即將被關進精神病院時,也就是失去自由和自我時,他跳樓自殺了

而Woolf的老公倫納德不嫌棄自己患病的妻子,而是一如既往地照顧她,愛護她。他本來可以公開宣佈伍爾夫患上了精神病,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知道,瘋人院的生活對伍爾夫的病情不會有什麼好處,他願意自己來承擔發生在妻子身上的一切

儘管Woolf最後還是自殺了

Woolf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優雅的,又是神經質的,一生都在優雅和瘋癲之間遊走。有人這樣描述Woolf,準確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氣質:「她的記憶有著隱秘的兩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溫熱;一面是創造,一面是毀滅;一面鋪灑著天堂之光,一面燃燒著地獄之火。」

clarissa

這個Dalloway的摯友,同性戀人。。。。。。。。。太晚了,有空再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