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

菲利普船长/盗海狙击(港)/怒海劫(台)

7.8 / 493,619人    134分鐘

導演: 保羅葛林葛瑞斯
編劇: 比利雷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凱薩琳凱娜 馬克斯馬丁尼 克里斯穆爾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澤爾法克爾

2014-01-05 05:24:11

寧願在大美利堅監獄裡哭也不在索馬利亞大海上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真實事件改編,美國主旋律,這是近年來沖奧電影的重要標籤。在此基礎上,導演和主演的紮實功底又為本片奪獎多了一點砝碼。

咄咄逼人的鏡頭使得觀眾就像在看現場實況報導一樣,增添了緊張和刺激感,不過我也總擔心會突然有個類似主播的人伸出一根又大又粗又黑又硬的話筒來塞到湯姆漢克斯的嘴邊(我腦補的場景是王大錘高考作弊被抓後接受採訪那一幕……)。當然,除了我們這些愛裝大尾巴狼的觀眾從《神鬼認證》時代起就津津樂道的手持攝影機外,本片當中導演對於「被劫持者」「拯救者」「劫持者」這三大陣營的角色設定和戲份分配也算是一大亮點。

以船長為首的一干船上工作人員的被劫持者形象與我預想中的有些出入。一開始以為是船長以一人之力與敵人周旋,而噤若寒蟬的船員們只能躲在小黑屋裡默默的為船長祈禱。可是萬萬沒想到本片當中船員們居然這麼生猛,居然那麼快就擒住了敵方大將,果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如果本片不是改編自真實事件,而是想走傳統爆米花動作片路線,那這一段就會變成水手搶了槍之後直接與海盜對射起來。從上面這一段可以看出,船上工作人員除了是「被劫持者」以外,在前半段也是重要的「自救者」,也因此到了後半段身為拯救工作的專業人士的大美利堅子弟兵登場之後,前面表現活躍的工作人員們就沒了用武之地。

身為本片絕對主角的船長本人倒是把被劫持這項工作堅持到了最後。與波濤洶湧的大海相比,湯姆漢克斯暴雨狂瀾般的演技在威懾力方面絲毫不遜色。遭遇之前的指揮若定,海盜登船後的虛與委蛇、如履薄冰,一直到最終獲救後的驚魂未定,湯姆叔用恰到好處的力道展現了主人公的無力感又能讓觀眾的內心感受到萬鈞之力的衝擊。印象中從湯姆漢克斯開始一部又一部的演丹布朗小說改編的電影開始,就很少關注他的新作了。直到最近的《雲圖》,以及今年的兩部沖奧力作,才感覺他接的劇本又開始對我們這些老觀眾的胃口了。

作為拯救者的軍隊一方也與我此前的猜測不同。原本以為本片是船長一個人的奮鬥,軍隊難免要扮演豬隊友的角色,以便給主角充分創造困難好讓他迎難而上。結果看到馬克斯·馬蒂尼扮演的看上去很可靠的軍隊指揮官出場,我就發覺自己可能猜錯了。果然,在這部主旋律影片當中,大美利堅的人民子弟兵必然是智勇雙全百發百中的。這裡要吐嘈一下港版的譯名《海盜狙擊》,這個標題劇透都精確到連反派的死法都包括進去了,實在是充滿惡意。

說到片名,這裡插一點題外話。感覺美國電影好像不太像華語片一樣在乎片名,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錯覺。華語片總是要煞費苦心的想一個既朗朗上口又能概括影片賣點的片名,對於引進片的譯名也常常要費一番腦筋。引進片的英文原版片名往往是主角的名字(本片就是一例),或者一些很平常的詞彙(比如《白宮管家》The Butler,中文翻譯時如果不加上「白宮」二字,誰知道這是幹什麼的?近期類似的還有《極速風流》Rush,《時空戀旅人》About Time等)。在美國由於出品方宣傳得力,就算觀眾看片名摸不著頭腦,也能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對其有充分的了解;而國內的電影宣傳手段尚不夠成熟,想個高大上的名字在第一時間抓人眼球還是很有必要的。大陸對於引進片以直譯為主(除了《不可能的任務》《虎膽龍威》這種經典譯名以及皮克斯的「總動員」等系列打包譯名),而港台則會花更多心思在信、達的基礎上求「雅」,有時用到諧音等手段充滿巧思(比如我特別喜歡今年Pain & Gain這部片的譯名《健男搶錢團》,不但突出了電影的特點而且朗朗上口、妙趣橫生)。但更多的時候這種脫離原版片名的「意譯」其實是矯枉過正的。比如本片,台版的翻譯《怒海劫》還算是貼合影片主題,只是顯得辨識度不高;港版的《海盜狙擊》則完全與本片的主題南轅北轍,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槍戰動作片。

最後說回本片中刻畫的最成功的的一個陣營,作為劫持者的海盜。加勒比海帶系列的全球大賣讓觀眾們對「海盜」這個職業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現實當中的海盜往往是面對一團糟的生活環境沒有更好的選擇才走上了這一條路。Maybe in 大美利堅他們還能有別的正業可務,但在索馬利亞這樣內亂不斷的國土上,他們除了海盜也找不到更有前途的職業了。劫持萬噸貨輪用不著黑珍珠號、飛翔的荷蘭人這種大船,兩艘發動機時好時壞的小艇就夠了——事實上他們也只有這些。片中的幾位海盜算是如今好萊塢電影的經典配置——一個沉著冷靜有勇有謀而且辦事一定符合美國「政治正確」要求的mastermind,一個沒什麼主見的但是一受唆使就會幹壞事的龍套,一個良心未泯隨時準備給主角放水的,還有一個脾氣暴躁的不安定因素。這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那個沒有鞋穿的小伙子,他年紀最輕,對主角也最友善,但這一趟遇到的麻煩事也最多。影片開始時他央求Muse帶上他一起出擊那裡,會讓人聯想到看過的戰爭片裡心比天高的娃娃兵硬要出戰的情節。外人不齒的犯罪行徑,在這片土地上卻是一份值得驕傲的工作,能參與進來就像是三軍一樣,成為了「男子漢」的象徵。如果這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我相信這個角色一定有機會活下來的。可惜現實往往很殘酷。

海盜首領Muse可能是全片給人印象最深的角色了。與騷包的Jack Sparrow相比,本片中的這個海盜船長絕對是純屌絲級的。這個角色在當時看預告片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外形有些猥瑣,但氣場卻很強大,能與湯姆漢克斯分庭抗禮。我想,好萊塢電影中,角色氣場強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應該是在於這些電影對於「真實還原」效果的追求,演員呈現出來的就應該是現實當中的人在該種情境下應有的情緒,而那種氣場則是因為情緒到位了自然流露出來的。相比之下,東方電影更偏向一種詩化的表現,這就對故事的質量有了較高要求。在電影工業相對較成熟的日韓,即使演員的表演稍顯誇張做作,由於電影整體完成度高,演員誇張的表現反而顯得更「入味」;而我國許多電影常常是故事本身就很薄弱,在此基礎上,演員的表演如果又過份浮誇,觀眾齣戲就在所難免了。

當時看到預告片裡海盜Muse的形象,心想:天哪,美國人可很少能有長成這樣的,這該不會真是個索馬利亞人吧?結果看完後一查,還真是這麼一回事。Muse的扮演者Barkhad Abdi確實是索馬利亞人,希望他能憑藉在本片當中的出色表現順利進軍好萊塢。果如我希望的那樣,那這位演員的勵志經歷恐怕又會成為一個實現美國夢的典型案例。當然本片當中Muse本身就是個做著美國夢的人。他一開始說「I love America」讓人覺得是在說笑,但隨著劇情推進,才發現他是真的對美國充滿嚮往。故事的最後,海軍請他登艦共商贖金的事,他的屬下都看出事有蹊蹺了,以他的精明又豈會不知?所以他一定是早就算好了留在救生艇里凶多吉少,而到軍艦上去不但能保命,而且還能順勢去美國,實現他的美國夢。本片對於西方大國在索馬利亞海盜問題方面所應承擔責任的探討是點到即止的,只提到外國船隻在索馬利亞海域的捕撈使得該國漁民失去了生計。其實索馬利亞的問題又豈止是漁民打不到魚這麼簡單?美國四處用兵,把一個個富庶的國家打成廢墟,卻任由非洲這些處於軍閥混戰中的國家發霉腐爛。當然,本片導演這種點到即止的表現我還是很認同的。這樣一方面避免了主題的過份複雜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觸碰保守古板的奧斯卡評委們的逆鱗。

如果最後菲利普斯船長死了,Muse可以說是整齣戲里最大的贏家了;即便是現在這種結局,他的下場依然不壞。去美國把牢底坐穿也好過回索馬利亞去提心弔膽的當海盜還要遭受盤剝。看到最後我的腦洞又不禁活躍起來了,意淫了一下Muse在美國的牢獄生活。也許在大美利堅安全健康的轉基因食品的滋養下,他身體逐漸壯碩起來,嗓音也變得充滿磁性,後來認識了個含冤入獄的銀行家,二人結為基友,他還幫銀行家基友越獄。若干年後一對好基友在海灘邊重逢,深情相擁……

評論